个园游
深夜,闲来无趣,翻看旅行照片,又关注起扬州的个园来。
个园,取名自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所题诗: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梅花蕊上寻,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夏秋山之间立一座七楹长楼,楼前长廊环绕两山于胸前,故而名抱山楼。在抱山楼长廊上可共赏夏秋两景,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楼上有一匾,曰“壶天自春”,取自苏轼游扬州诗句:“壶中春色酒中仙,骑鹤东来独惘然”,泰州王冬龄所书。两旁抱柱,悬扬州当代书画名家李圣和撰书一联:“淮左古名都,记十里珠帘,二分明月;园林今胜地,看千竿寒翠,四在烟岚。”抱山楼内另有对联一副,曰:“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楼下的嵌壁石刻上,有园主黄至筠画的一幅扇面,中间画的是树、石、水,远处露出一只小船来,船上还有一个人。画左题道:“拟宋人小品个园黄至筠”,下押一章:“个园画印”。抱山楼以南,秋山西侧是清漪亭。它是一个六角小亭,挺拔端庄,可揽全园风光。清漪亭的周围,布置了许多太湖石,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弯绿水所环抱,清漪亭便在重重拱卫之下凸显娇美。秋山南峰之上有住秋阁,坐东朝西,依墙而建,三面为窗,是全园假山上最大的建筑。个园的四季园正中间为“宜雨轩”,与抱山楼隔水相立,东阔三楹,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轩的屋顶用扬州常见的黛瓦,四角微微上扬,东西两面墙上保留有几块建园时法国进口的花玻璃。宜雨轩是园主接待宾客的场所,轩前有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宜雨轩南侧是春山,春山之东为冬山。冬山北侧是透风漏月轩,马曰琯兄弟构建“南街书屋”时所筑,名“透风透月两明轩”实为二轩,一曰透风,二曰透月。黄至筠购得“南街书屋”并为一轩,改名“透风漏月轩”,为园主清赏山光水色、清风明月之处。厅内有对联:“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为潘慕如所书。轩内另有一联:“何处箫场醉倚春风弄明月,几痕波影斜撑老树护幽亭”,更为此轩增添几分雅趣。
中路建筑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的形式,称之为前厅后寝。住宅格局是三间两厢,大梁式构架,旁设四间厢房。这是扬州从前大户人家传统居住形式之一。
中路建筑两边有东、西火巷。火巷是大户人家宅子里的狭长通道,它有三个作用:使住宅之间隔开;用于防火防盗;佣人穿行的通道。呵呵,相当于江南人家的备弄哈。不过,黄氏豪宅火巷更大气:见天、见阳、透光、透气。
中路建筑以“福”为主题,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第一进是正厅“汉学堂”,厅堂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堂名以汉学标榜,高古的建筑格调和渊雅的文风相映成趣,彰显出古朴雄浑的台阁气象。不以富贵骄人,反觉书香袭人,这里是主人会客的地方。
天井是住宅中的采光通风口的空间。雨天天井四周的高大房屋屋檐向内流淌下来,形成四水归堂,古时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天井后的第二进是三间两厢的两层楼院落,名花珍禽,古玩字画一望而知主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这里可供宾客暂住,东边卧室西边为书房是清朝时的式样。中路第三进,同样是三间两相的格式,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曾是黄至筠儿子的居住场所。
再来看看东路建筑,它是“禄”的主题,门上檐口瓦头滴水都是梅花鹿图案,以鹿寓禄,指高官厚禄的意思。第一进是管家、帐房的办事处所,叫“清美堂”,以清为美,这意思你懂得哈。第二进,是管家、帐房等高级仆人的住宿和主人吃饭的餐厅,还兼作仓库。
“民以食为天”,黄至筠的饮食很讲究,山珍海味就不说了,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一两银子”,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我说淮扬菜味道为什么这么美呢?原来是有这么多的扬州盐商对美味的追逐,才使得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人的好吃、会吃、讲究吃,功劳要归于这些盐商们。
最后看看西路建筑,这里的主题为“寿”,是主人和家眷生活休闲的地方,因而最为富丽堂皇。逢家里有人过生日、做寿,亲朋好友不说,更有社会上方方面面存心攀附巴结之人前来祝贺,络绎不绝,这时开“寿”门。
第一进大厅“清颂堂”,俗称花厅,是举行盛大活动的场所。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
厅内的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旧联说的是黄至筠望子入仕的情结,那时他已完成了从商人到儒商的过程,于是寄望后代能成为红顶商人。
他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每天晚上,黄至筠都要亲自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还有不精之处,就会立刻派仆人陪着到书房,重新请老师讲解,必须完全领悟才可以去睡觉。二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所生四子俱很有文化修养,时誉“黄氏有佳儿”。
此厅也是当年黄氏家族聚会祭祀场所,还是全家老小欢聚一堂,欣赏戏班子唱“堂会”的地方。清代扬州戏曲繁荣,扬州盐商中,几乎家家都有戏班。其数量之多、演艺之精、行头之美,无不称最。习惯风雅、生活奢华的个园黄家,自然也不例外。
第二进,第三进都是两层绣楼,但景致个别。中进楼下是主人黄至筠的卧室,楼上是内眷活动的场所。后进是内眷生活区。
历史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黄锡禧是黄家幼子,也是个园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历经了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
个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