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调频心情随笔原创文字集

读《灭亡》

2019-07-31  本文已影响5人  五味馅
读《灭亡》

昨天读完巴金先生的《灭亡》,心情一度沉重。

灭亡,比死亡更多了一层悲壮色彩。

死亡,更多是和个体相关,而灭亡,却是群体的,甚至是民族的,国家的,读来更觉沉重、压抑和悲叹。

书的简介是这样的——

《灭亡》以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沾满了“猩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闷和抗争。响彻全书的是这样的呼声“凡是曾经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主人公杜大心怀有“为了我挚爱的被压迫的同胞,我甘愿灭亡”的决心,最后他为信仰而英勇献身。

杜大心,一个身患肺结核的病人,因感情受挫,性情大变,甚至告诉自己不再爱女人,他憎恨女人,心理扭曲;他悲观、痛苦、爱恨纠缠、不得解脱,只好疯狂工作以压制自己的情感。他对社会是恨的,却不知这一切都是源于爱,因为爱,而恨,因为爱,而哭,因为爱,而拼命工作。他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一边失望着,痛恨着,一边又积极奋斗着。

我想,在那段非常岁月里,杜大心不是一个人,他代表了那一时期心怀理想、胸有抱负的一批人。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出身不同,性格各异,却都有同一个理想,那就是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谋取光明和幸福。

他们有的衣食无忧(杜大心),有的家庭温暖(张为群),有的富足安逸(李冷、李静淑兄妹),他们本可以像当时很多人一样,对苦难选择视而不见,掩起门来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但他们没有,他们的选择是,要用自身的力量,哪怕是微薄的,也要对看到的、经历的黑暗、悲伤、痛苦,不断抗争,奋力改变。

然而,这在那样黑暗的时期,是极其不容易的。

工作掩护下的悄然筹备,潜在的危险如暗流涌动,长久时间的愤懑得不到宣泄,满腔的热血和抱负无处施展,却还要时时饱受现实的种种刺激,这比让人即刻去战场与敌人决一死战还要备受折磨。

杜大心虔诚地信仰着,耐心地等待着,同时又焦灼地向那些按耐不住的人解释着、安抚着,只为那个时刻的到来。

听到有人挑担而行卖儿卖女,那种凄惨无奈让他心如刀绞;看到统治者丧失基本情感,肆意践踏人民,他感到愤怒焦躁。

他也曾为自己想过,为那个深爱自己的姑娘设想以后的生活,但那仅有的一点为自己的想法随着同事兼战友张为群的被捕、被杀而消失殆尽了,剩下的唯有“报仇”,哪怕会葬送生命,也心甘情愿,他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要“求仁而得仁”。因为,在他,若活着,只能徒增痛苦。

杜大心行动了,结果自然是败了。刺杀行动的结果是他的头颅被砍下高高挂起示众。

杜大心灭亡了,却没有白死。还有无数个杜大心,他们一样无惧死亡,只要需要,随时可以冲上前去。

从某种意义上说,灭亡,也是永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