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散文✨满天星简友广场

因为一些人,爱上一座城:我认识的武汉伢,我爱武汉

2021-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雨三三

都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而对于我,却因为一群人而爱上了她。

我的大学生涯在武汉度过。那所省属重点大学,都说上那所大学的学生,要么是高考失利,要么是超常发挥,而我,属于后者。

拿到它的录取通知书,很欣喜,很满意,父母亦然。尽管马上他们就为通知单上大几千的学费开始劳神费力,可面对我时,却仍然努力挤出一丝欣慰的笑意。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外公、小姨、亲朋好友都慷慨解囊,庆功宴席上大家拿出礼金相互“攀比”,姨夫甚至当场掏腰包,只为了不被外公比下去。这些人、这些礼金,都变成了父亲笔记本上一笔一划地慎重记录,也成为了我日后沉甸甸的亲情账目。

2000年9月1日,我奔向它,武汉!第一印象并不美丽,第一次出省城,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滋生外地人的落差心理。不像其他城市,武汉大概是唯一一个不通行普通话的城市,你用普通话问她,她用武汉话回答,一问一答,本地外地一目了然,连郊县都被择得明明白白。当然,后来看明白了这一点,武汉人一以贯之的武汉话,并非优越感作祟,单纯只是习惯,懒得麻烦。而我第一次学着用普通话和他们交流,战战兢兢、难堪尴尬,好长一段时间,能不说话尽量不说,好在宿舍里几个也都不是武汉本地人,后来发现乃至整个班里,武汉本地人也没几个。

认识的第一个武汉人,是隔壁宿舍的小Q,小Q和我们同学院但不同系,我们行管,她法学,因为人数不足,隔壁宿舍两个系的混住。我们宿舍都是同系的同班同学,而偏偏小Q乐意找我们宿舍的人玩。平时没课的时候,只要在宿舍,她就会和我们系的那个女生一起跑过来我们宿舍,聊天、吃零食,有时也带给我们从家里拿来的吃食。她家在市区,似乎离学校也挺远,要倒好几趟公交,记得那时她两周回去一次。

越来越熟悉之后,小Q也越来越不把自己当外人。我们宿舍和班里的一个男生宿舍联谊,组织打羽毛球、溜冰、聚餐等等,她都会积极地参与进来。由于她性格活泼外向,长得也娇小可爱,联谊宿舍的几个男生在牵头活动,自然地就把她算作一份子,直到后来,其中有几个男生据说有追求她的意思,这个原本就不牢固的联谊组织渐渐瓦解,她才慢慢和我们疏远。

不过在这期间,她也带给我们不少的记忆。有年她生日,我们宿舍和男生宿舍都分别赠送了礼物,她于是在寝室宣布,请我们周六去她家吃饭。除了她之外,我们几个女生还有男生宿舍的4个人都有点不知所措,毕竟第一次去当地人家里做客,不知道该准备点什么。大家家境都一般,普通的礼物大概她家里也看不大上,贵重的又买不起,她知道我们的纠结后,大手一挥,说什么都不需要准备,否则就拒之门外,恕不接待。有了这句话,我们舒了一口气。

那个周末,我们宿舍加上男生宿舍一行8人,谁也没有迟到,看得出大家都精心打扮了一番,顺路买了点水果之类的就上门了,小Q前一晚已经提前回家准备了。当我们站在她家门口,按响门铃之后,大概过了有几分钟才有人出来开门。并不是小Q,后来才知道小Q当时出去取蛋糕了,开门的是她妈妈。小Q不在家,我们有些拘谨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装模作样地盯着电视看。小Q妈从将我们让进屋里,便一直在厨房忙活,直到吃饭时才露面。不像我们农村,家里来客人,主人迎进屋里,总得先倒上一杯茶,彼此寒暄几句,或许只有我们那儿才是这般地迎客之道?城里人大概都是这样子的?我不太懂,但是总觉得有点失望。

直到小Q回到家,气氛才活跃起来。她打开音响,拿出麦克风,让大家唱k,她则穿梭在厨房和我们之间,很忙碌的样子,间或接上一个电话,大抵都是祝福她生日的。天色已黑,一个中年男人提着公文包进门,小Q介绍说是她爸,小Q一边介绍我们,一边跑过去搂着她爸爸的胳膊,看得出小Q和爸爸的关系很好,很亲近。小Q爸是个很和蔼的男人,换了鞋、放下包还坐在客厅里陪我们聊了一会儿,然后便说有事出去了,直到我们告辞也没回来。

将近8点才开饭,大家有点意兴阑珊,歌也不唱了,肚子也饿得不行。等小Q叫着开饭,大家转移到了餐厅,看到餐桌上不过5、6个菜,且大部分都是素菜,一盘毛豆装了两盘。无论如何,大家此刻只顾着填饱肚子,然后赶车回校。席间,小Q妈招呼了几句,大家随便吃,其实不用她招呼,我看到几个男生已经顾不上先前的矜持,无论什么菜已经开始慌不择路地夹到碗里狼吞虎咽,不到片刻功夫,几个盘子已经见底。我觉得有些尴尬,夹了几颗毛豆顺了小半碗饭就放下了。等吃得差不多了,我们借口太晚不好坐车,很快就起身告辞。回校的公交车上,大家一扫先前的兴奋,有点闷闷地。事后大家回想起来,当天小Q不是取了生日蛋糕吗?直到我们走,也并没有开蛋糕庆祝的意思。

这以后,大家便很少集体活动了,听闻小Q后来又邀请了大家一次,据说那次小Q对其父母的招待很不满意,觉得怠慢了我们。这次她们家据说是搬了新家,想正式请大家一次,以弥补上次的不周。那次我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参加,我们宿舍的几个女生也没去,而据说有几个男生过去了,不清楚,因为此后我们那个松散的联谊同盟就形同虚设了。此后,大家联络得就不再那么紧密,大多都是单人或几个人的行动,小Q给我的记忆便止步于此。

第二个武汉人是千千,一个出现在我文字里频率极高的男生(当然,当年还可以称作男生)。千千一开始并不是我们同学,大二时候,班里忽然来了一批新面孔,大概有十来个人,后来知道是我们学校专升本的同学,插班到我们班。这十来个专升本的同学大多是武汉本地人,所以很少有住宿舍的,平日除了上课,基本上和我们也没什么互动,自然地,班里就分成了两个派别,原本科统招的我们那批,另外一个就是专升本的那批,千千就是专升本那批中的一份子。直到毕业,专升本的那批人我大都叫不出名字,除了千千。

而和千千的缘分,开始于大三的实习。前面有文字专门介绍了实习经历,大部分都是关于千千,在此就不再赘述。后来回想,那场实习除了给我最初的职场体验,最大的收获估计就是让我结识了这个武汉伢。说实话,大学时期,我在班里是默默无闻毫不起眼的那一个,外表普通、成绩也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不会打扮也不爱表现,只有熟悉我的室友和少数几个相熟的男生,从我只言片语的文字和少数几幅画作上得出结论:**是那种内秀且有才气的女子,其他人估计对我也没什么印象。我这样的女子也还是能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但尽管如此,我也并非将就之人,相反,天秤座在外貌和感觉至上的这点这时体现得淋漓尽致。要说我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草,一旦有了男生青睐,可能会被感动得无以言表,当然,在身边好友的怂恿下,我也曾尝试过配合这少数几次的爱情邂逅,后来终于还是败给了心声。

其时已经大三,我也就不再对校园里的爱情抱有幻想,直到千千的出现。但千千给我的第一印象着实不怎么样,外貌协会的我眼中的他,胖得离谱,又口无遮拦地离谱。这着实不是我想暧昧的对象,可是事情是什么时候起了变化呢?大概也就是应了那句老话——日久生情。

同班同学实习都被统一分配在区政府各部门,唯有我和他被单独发配“边疆”,所谓的边疆,只是远离区府的一个独立机构—区总工会,当然实习文字里也说了,后来才明白,这个独立的机构相比起好友同窗们所在的区府,要好上不知多少倍,无论是领导,还是工作分配,或是福利待遇方面,后来都被室友羡慕红了眼,此话按住不提。说回千千,但起初让我失望甚至心灰意冷的就是我身边没有可以说话的好友,只有一个他-千千,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身边也只有一个完全陌生的他——生无可恋,千千说起我当时的表情。

事情就在日复一日的实习工作中起了变化。他性格随和,和谁都自来熟,所以任何工作的间隙,他不会放过“调戏”我的机会,看着我的拘谨、看着我的一本正经,他便会施以完全相反的调调,嘲笑我的谨慎小心,讥讽我的电脑水平,直到气到我毫无脾气,对他无能为力。可是他并没有得寸进尺,而是转换了另外一种方式,借口陪他去网吧,借口没带伞送他去坐车,直到后来借口陪我回学校,借口帮他抄笔记,我都没能明白他到底安得一颗什么心,直到有一天,看到他有了新的玩伴,他和她一下班就黏在一起打游戏,高声玩笑,我感受到的不是没有他骚扰的清净,却反而有种怅然若失的失落甚至伤心。

我不懂他一次次玩笑般地问我“丫头,你有没有18岁啊”到底是什么意思,不懂他在公交车上不自觉的将我拥入怀中,用胳膊帮我抵御周遭的人群,事后又若无其事的样子;不懂和他面对那个卖玫瑰的小女孩时,他看向我若有所思的眼神。他似乎总是让我心有遐思,认真后却只感觉到对小猫小狗的爱怜。

实习结束,童话也随之幻灭。我们重回同班同学的陌生阶段,他却时不时找我上自习,却并非为了学习;请我帮忙抄笔记,其实不用笔记他照样能保证不挂科。我却渐渐清醒,大四了,我不想这个时候滋生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开始远离。

最后一次武汉江滩见面,是出于告别的心理。他不知道,次日的我将踏上南下的列车,这座城、这个人,或许今生将再无交集。武汉江滩,是我提议的碰面地点,那里有那座城市最本真的面孔,我见识过。无论是常年舞弄着蜈蚣风筝的手工艺人,还是挥舞着巨大毛笔的老爷爷,或是那个每晚坚持不懈在江边跳健身操减肥的小胖妞,或是树荫下每晚现场为游客画素描的美术生,都一一将这座城市在我脑海里刻下了深刻的笔画,现在,只差他了,为我的这幅印象写生画下最后的一笔。

那天,也是巧,一向放飞的蜈蚣风筝那天换了新花样,一根线,上下翻飞的两只蝴蝶瞬间让我想起了“化蝶”,我指给他看,他又是那种若有所思的坏笑。我不再揣摩他的深意,和他并肩环绕了一圈,将江边的美景再次加深印记。直到他提议去看电影,那部灾难大片《后天》,后来他告诉我,这部片还有另外一个中文名字——明日之后。明日之后,再无明天——我如是般解释,不知道是否也是他的言下之意?

回忆是累人的,这俩人,已耗费我一下午的心力,就这样吧。其实关于武汉人,还有那位大一的辅导员,也在之列,一个颇有气质的知性美女,接触时间不久,却让我们班无论男生或女生都心生向往,女生都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这样一个人,吐气如兰、娉婷玉立;男生则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明显的倾慕之情。还有实习单位的我的直属上司,那位气质颇佳的中年女领导,让我从此以后职场形象有了标杆和参照,也给予了我初入职场的肯定和鼓励;当然还有好多一面之缘的武汉本地人,那位凌晨偶遇还来询问毛衣织法的可爱大姐,那个公交车上被搭讪却被指引看到一颗“心”的陌生人;那位兼职搭档,一起发传单一起作弊一起陪骂的小男生;那辆白色奥迪,那个“云流动的声音”……

这些都是武汉伢,都展露着武汉人的本真和这座城的独特气质。4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可能也并不算很长,很多城市地标我没去过,很多网红点我也没能去打卡,总想着有机会,我总会回去。在我的心里,她不是故乡,却胜似故土,那里承载着我最美的青葱年华,也塑造了我最初、最纯、最真的人之性情。

今天,又是偶尔被《武汉伢》的歌声击中,熟悉又温暖的调调再次唤醒了我内心对那座城的某些记忆。武汉伢子们,他们,其实,一直都在我心里,鲜活如初,魅力如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