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与无为-《知鱼之乐》
有为者总是把衰弱的无奈夸张成聪敏和骄横,无为者总是永恒的强势掩藏于守拙和静默。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
这是今天捡到的几句话,似懂非懂,不过好像很有道理。
有为即庄子说的有所待,待就是依赖于条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缘和合而成。无为即庄子说的无所待,不依赖任何条件,无所依、无所附,自本自根,自为主宰,不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永恒真实,圆满逍遥。因为一切都可以超越。 超越了一切, 才叫无可待!汉语词典中,有为通常解释为有所作为的意思。
无为指不该干的不能干,该干的必须干,不能反着来,不然就是违背了道。无为作为中国道家文化核心思想有五层重要哲学意义:
一: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不争,即是无为。老子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二:无为就是能放的下,有所不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为,这就是道家的执一、贞一、守一的思想。
三:无是甲骨象形字与大篆金文中的“乐舞”,为是研究学习。要人们学而知其乐。
四:道家主张“顺其自然”,认为法律(法和法律有不同;法好比物理,而法律则是人为)是对人类的束缚,要全部舍弃;法家则主张要用法律去惩治人,认为人类本性顽劣,要用权威去治天下。
五:无为,道家的核心概念之一。道家自然分“创造自然的自然”和“被自然所创造的自然”,前者比后者更高,是后者的否定,因为它用“人为”否定了“自然”。但它也是同一个自然的“自否定”,因为“人为”、“创造”也是自然,而且更加是自然,所以它是自然的“本质”、也是真正的自然。道家的“自然”概念中的两个层次,即“无为”层次和“有为”层次。只有自然无为的自然才是最自然的,因为只有建立在自由意志之上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才是道家所提倡的道常无为法自然。
佛教中,凡各种条件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都叫有为法。本来就是这样,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叫无为法。真如、实相、法性、圆觉都是无为法。但无为对有为而说,如果执取“无为”,取相分别,又成“有为”了。
有为,无为?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贴切于“能耐”,“有为”:能耐越大,生活越不安稳;生存本性中的稳定要素越少,就相应需要越多的“能耐”或“有为”来弥补;进而,弥补的“能耐”或“有为”成分越多,你又越发不得安宁;如此一往,形成恶性循环。
一、
如果是这样的解释,是不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借以理解“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一词?好的事情到了极致就会向坏的方向转化,反之,坏的事情到了极致也会向好的方向转化。
二、
是否也适用于(人的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三、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不管是有为无为,像我这样粗浅的笨伯,一句话也可以搞掂了吧
“缘起,缘灭”
一切命运自有安排。
。 。 。 。 。 。
Θ________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