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更圆

2022-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余光_27f8

文/余光

    古人往往用月亮来寄托思念,用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表达天下人的悲欢离合。所以,每逢中秋时节,家家户户都要焚香拜月,望着月亮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似乎月亮真的可以传递信息一样。每当中秋之夜来临,人们总是梦寐以求与家人团聚。在这里也可以说梦想就是圆满,圆满就是团聚和欢乐。

  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秋》中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接着诗人又吟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有时家人暂时不能相聚,但总有相聚团圆之日。中秋之夜,与远方的亲人一起赏月,希望世上所有的亲人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此词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诗人写了人月的融合,实质上是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的时候,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人情味。这里说的“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杜甫的这两句千古名诗,也表达了中国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