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而广泛的关系?
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今天
前段时间,我们家小朋友过生日,在给她准备生日派对时,为了确定邀请人员,征询了她的意见,在她的邀请名单中,我们很好奇,之前和她玩的很好的一个小男孩,她居然没有邀请,我们问为什么,她的回答是“她已经不是我的好朋友了”,我在想,这才几天,小朋友变化就是快。
其实,大人何尝不是如此,现在回想起大学或高中很铁的同学,现在保持联系的还有几个?离开上家公司后,你还保持联系的前同事有多少?和以前能无所不谈的朋友,现在也会有所保留,有时会感叹为什么可以交心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情感上觉得惋惜,但逻辑上很正常,因为有研究表明,我们一辈子能接触到的人大约为3000万,而能够认识的人大约3000人,其中你真正能维系关系的人数是150人左右,这个数字叫“邓巴数”,而真正能够建立“友谊”的人数,很可能不超过3个,当然这里的”友谊"是按照比较严苛的定义(来自于马斯洛):
友谊是一种基于双相互的亲密之间的自我的开放,它包含三层个意思:相互的亲密;自我的开放;在自我开放中,你会彻底地相信对方,对方也会欣赏和保密你的自我开放。 所以,如果你现在没有一段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友谊”,也没有关系,因为你仍然可以通过建立广泛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什么要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除了功利的层面,良好的人际关系(俗称“人脉”)能让我们的事业更好发展;更重要的是,广泛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幸福最重要的因素(马丁.赛里格曼)。
那么我们如何建立广泛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我总结为3个方面:主动交换,区分对待,动态调整。
1. 主动交换
听到这个原则,你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屑?感觉建立关系是在做交易,其实这取决你如何看待交换以及交换的目的。首先,如果我们拓展”交换"的对象, 比如交换信息,交换情感,交换想法,而不仅仅是交换利益,是不是感觉交换其实是中性的;其次,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连接,做个类比就好理解,这就好像人类神经元之间连接强度的建立过程,开始神经元彼此的连接强度相当,但是如果某个神经连接持续受到刺激,传递信息,神经元的强度就会加强,进而让它们之间传递的效率更高。 类比到人际关系的建立,你会发现为什么两个人会从陌生人慢慢变成了熟人,从熟人再慢慢变成相互信任的人,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他们之间不断进行着高质量的交换。
举一个我观察到现象,在公司中,A和B是上下级,他们之间相识很多年,彼此之间有很深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如何建立的呢?开始起源于A交代给B个小任务,B完美完成,A给与B鼓励;A再给B一个一般任务,B又出色完成了,A回馈给B相应的奖励;A再给B一个有挑战的任务,B居然又搞定了,A又给了B更大的奖励,渐渐地,在A的心中,B就慢慢建立了一个靠谱的形象,而A在B眼中是一个值得追随的人,长期以往,他们就逐渐建立了信任。
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类型的关系,都是起始于交换,并通过交换不断加强,近而升级为更高级的关系,比如家庭关系。
基于交换原则,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改善自己的关系:值得被换,主动交换。 什么是值得被换?通俗讲,就是提高自己的价值,无论是技能,见识还是人品,因为高质量交换的前提就是别人愿意跟你换,或者说是别人觉得值得跟你换。所以曾经听过一句话很有道理的话,“请停止你的无效社交”,什么是无效社交?就是只是追求加的微信人数,以及收集的名片的数量,而不是提升自己的交换质量。
第二个是主动交换,就是要成为“给予者”,主动提供价值给别人,并且总是让自己的"给予>收获”。
2. 区分对待
关系是以交换为基础的,并通过交换而强化,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一个重要的区别,对于不同类型的关系,我们的交换内容是不同的,如果出现错配,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你可以和你的朋友交换彼此的秘密以及对公司领导的看法,但是在同事之间就不太适合;在家,你老婆帮多了一些家务,你总不能说,今天辛苦,多你付20块钱。
所以,我需要将我们的社交圈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同学圈、同事圈、同行圈以及家人圈,对于不同的圈,我们分享和交换不同的内容,比如同行圈,可以多交流行业技术趋势,家人圈可以一起回忆美好过去和展望幸福未来。
3. 动态调整
你现在关系最近的10个人,和你在10年前关系最近的10个人是相同的吗?我相信大部分都不同。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在不同的环境,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另一方面,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能够维系的关系的数量是有限的(邓巴数),这样,我们如果不刻意去维系(交换),原有的关系就会渐行渐远。
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为了保持良好关系,我们又需要让自己的”给予>收获”,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地对自己的社交关系进行调整,要懂得修剪和取舍。 最后,我们发现经营关系,就像读书的过程,会经历一个“薄——厚——薄”三个阶段,刚开始我们只会用一种简单应对所有的关系(薄),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只和自己玩的好的成为好朋友;渐渐,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社交圈进行分类处理,不同的圈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厚);当自己经过多年的历练,形成了”人情练达“,渐渐发现可能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初始状态,用一种统一的原则,比如互惠原则(薄),来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关系,而这也是自己动态调整的过程。
总结
良好而广泛的关系,能助力我们事业成功,提升幸福感。如何建立好的关系?有三个建议:主动交换,区分对待和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