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动机——读《社会学动物》

2020-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四修之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其他人交流——受他人的影响;影响他人;

我们的天性就是对人们为什么做他们所做的事情提出假设

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我们最强有力的动机是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除了让我们自己快乐外,良好的人际关系确实让我们得以生存。

社会动机

我们除了有普遍的生理生存需要,同时我们也有某些疾病的社会动机。

这些社会动机包括:

被人喜欢

人们想有归属感,觉得自己很重要;我们期待被人喜欢。

如果你想让人们喜欢你,就要和蔼可亲,假装你喜欢他们,假装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感兴趣,给他们以赞扬,要表示赞同,不要试图批评,而且要确保尽可能多地使用他们的名字,因为“普通人对自己的名字比对世界上所有其他名字更感兴趣”。

与那些批评我们的人相比,我们更喜欢那些赞美我们的人。

我们喜欢那些以最低成本为我们提供最大回报的人。

对我们选择朋友和爱人有深远影响的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我们倾向于喜欢生活在离我们较近地方的人;我们喜欢与我们相似的人;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我们喜欢具有吸引力的人。

一个人越有能力,我们就会越喜欢他。所谓“能力”,指的是一系列的品质:聪明、做事的能力、明智的决定等等。

破绽效应:犯错误的优等生被评价为最有吸引力;犯同样错误的普通人被评价为最没有吸引力。完美的人(没有错误)在吸引力上名列第二位,平庸的人(没有错误)排在第三位。

戴尔·卡内基建议他的读者,赢得朋友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慷慨地给予赞扬”。

有时候,人类追求准确和共同理解的动机,会超越被喜欢、被欣赏、被赞美的欲望。我们当然希望得到爱和赞扬,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希望被了解和理解。

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中写道:“我们爱人们,不是因为他们对我们做了好事,而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做了好事。”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是:“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将比你自己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帮助你。”

爱与恨

哲学家斯宾诺莎观察到:

完全被爱所征服的恨,会转化为爱,因而这种爱会比先前没有经由恨而获得的爱,更为深刻。一个人爱上某个他以往憎恨或者感到痛苦的东西,他便会从爱本身体验到快乐。除了爱所带来的快乐,还有因帮助消除恨所带来的痛苦而产生的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