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贤书房题跋》小引
《象贤书房题跋》小引
林伟光
已经少有兴趣读厚如砖块的皇皇巨制了,多数已束之高阁,而座右所常读的多是些小文字,比如一本《东坡小品》,就常偷闲读一两则,轻松无负担,盎然有情趣。
《东坡小品》的文字,有题跋,却也不限于此,但都很短,有少至数十字的,长的也不过一两百字而已。
知堂翁晚年,在《亦报》上开专栏,就多这类短章,五六百字的篇幅,可是,却不让人觉得局促。近日,已很少买书的我,犹狠下心买下了一本大部头的《知堂古籍藏书题记》。说是大部头,其实所收的一百二十条却全是在书上写的题跋文字,读了甚是喜欢。
题跋并不必限于藏书记,范围其实可以更广泛,我们不必划地为牢,前人所作也是思翔万里,信手拈来,皆可文章。如孙犁的“书衣文录”,都是因书而弥漫开去,涉笔而成趣,见书见心情,也见人生百态。
文章写得短,其实更难措手,俗谓:寸短寸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短就容不得自由发挥,敷衍铺陈,而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从前,我写文章,但患写不长,时时觉得无话可说;但老来却是相反,倒害怕写得太长了,求短反而很难。当然,短已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怎么说应该说的,也即是要短而好,短而不显其寡淡,却不要像博士写驴,过千言还不见其驴,满纸尽是废话。
短文之难,在于要有情致,蕴涵隽永,余味无穷,在于有洋洋乎从容之态,而不捉襟见肘,局促不安,这都很难做得圆满。
湖南锺叔河先生编有一套《学其短》,收集了古今人所作的短文字,并略加解说,其实是想为我们做一示范,其心良苦,却也足见写短文之为难矣。
孙先生是文章高手,而岂仅此而已乎?其所涉猎者广,富于学识,笔下文字笔笔生辉。我曾现场见识孙先生之捷才,可谓是摇笔即来,文字见识皆佳妙者;尤其是文字间漾漾乎而见情趣,就更难能可贵了。这当然得益于他的广览精读,见识既广,人情练达,世事洞明,而人又富于情趣,故腹有诗书气自华者也。
近日,孙先生拟精选其所作之题跋文字一百则裒集成册,征喤引于我。不佞何敢?孙先生虽与我谊属亦师亦友,却无论学识文章都是我的前辈。虽蒙其高看,屡屡人前说项,我却是十分惭愧;但也不好推辞。只好略缀数语于前,不胜惶恐。
我之作文,近时多服膺知堂翁,喜散漫而写,上下四旁胡说一通,并不以切题为要。其实,淑彦先生之珠玉文章,又何待乎赘言乎?我不过推开这一扇门,其中之妙文佳笔,如春兰秋菊,则留待君之游赏也。请恕我留个悬念,就不来饶舌,强做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