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怎么办?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18人  幸福就是刚刚好

最近按照自己“不动笔墨不阅读”的第一性原理来行事,忽然发觉时间多了很多。因为我们每天花在浏览(微信、网页、新闻、电视)上的时间是最多的,因为现在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嘛,全世界的信息都是“唾手可得”的,都说我们现在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那老龄化社会我们可以依靠谁?就成为一个新的命题,最近看了几则信息,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思考。

前几天陪父母时看到一档电视节目,说一位70岁的老人照顾自己100岁左右父亲的故事,那位老人因为每天要照顾自己的父亲,每天过得忙忙碌碌的,有时候会忘了自己也是个“人活七十古来稀”的“老人”了,每天买菜做饭,想着方儿照顾老人。

看到这个故事,感慨这位70岁老人的不易,感受100岁的老人更不易,完全不能自理的生活,给儿子多大的拖累。想到这可能是以后中国老年人的真实写照,因为毕竟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虽然时常听到50岁左右甚至更年轻的人突发疾病去世了的,但百岁老人越来越多却也是事实。为此国家甚至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可以看到面对老年化社会的现实,国家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当然还有社会养老系统,发退休工资,单位过年过节慰问等等),但日子还得“自己过”。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老年人应该怎样面对长寿之后自己的老年生活?我今天阅读了一篇文章,认为很符合我对未来的思考,当然我会有更多积极的想法,因为我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完全的“盲目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世界会越来越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好与坏都来自于“我”这个根源。我认为我老年的时候至少有“智能机器人”会陪伴我,也有可能有很多辅助机器人帮助我做一些简单的自己因为衰老不能做的事(很多机器人?多么有趣的场景)。
文章讲的是对于一位94岁老人的采访:

陈司寇老师,北京101中学教师,著名教授赵宝煦的夫人。赵宝煦是当代中国政治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生前为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政治学会顾问,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会名誉会长,香港《中国研究》学刊顾问,香港中国研究基金会名誉主席。2012年,赵宝煦逝世,享年90岁。

这位夫人也是教师,知识分子之家,他的学生以第一人称叙述了她对于老年生活的一些观点,虽然是引用,但我非常认可,和我在关注老年问题时的思考一致,权作为我的思考一一列出吧。
思考一:

老人是弱势群体。身体弱,精神也弱。很多老人都是可怜兮兮地期待着他人来关怀照顾,变成了弱势婴孩。看到这种情形,我就想,难道人的晚年一定要这样过吗?

思考二

我需要的老年生活状态是:身体健康,头脑清楚,除了一个每周来两次的清洁工,生活基本自理。(当我老了,不能动了,清洁的事会有机器人来做,当然要看我有没有经济实力用它们)

思考三

我自己平时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读书看报看电视散步做家务,保持着自己不紧不慢的节奏,最近正在研读《易经》。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走”。我没有任何遗憾。现在只求活一天就要生活得有质量,即便明天就走,今天也要活得有质量。(前些日子也读过一阵子易经,觉得很有意思,写过一两篇文章,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原因是我的兴趣很快转移到了其他的上面。我未来的生活肯定是安排的慢慢的,因为我可以把我买的书上的尘土擦一擦,顺便看一两页就需要很多时间,我还要外出旅游看看大好河山,想做的事情多了去了,现在上班,实在是没有时间啊,所以最近老婆经常抱怨我说的最多的话是“别浪费时间”,其实我要表达的是没有时间浪费时间啊!)

思考四:

老年人的目标不同于人的其他阶段,童年时期就是玩(我们越来越多的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直接进入了下一个阶段),青年的目标是学习,中年的目标是工作养家(可不是上班哦,上班和工作是有区别的,上班总有被人强迫去做的意味,而工作应该有点自主的味道,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老年人的目标是:
第一,要尽量使自己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
第二,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

思考五:

怎样尽量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
1、知识就是健康,最好的保健医是自己。老人都一定要注意学习吸收医学保健知识。要全面了解自己身体状况,靠医生不能获得健康,关键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要有毅力,要做自己应该做的,而不是只做自己喜欢做的。(可能是我“读书读愚了”,我倒是觉得“应该做的”和“喜欢做的”完全可以让他们统一起来。因为可以靠人的超级自恋的本能找到这两者的联系,潜意识自然会将它们变为一体。)
坚持生活自理,自己买菜、做饭、洗碗、散步、自己洗小件内衣。当然也累,也不方便,完全可以让保姆为我做。但是只要一开始不做,以后就再也做不了了。我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开这个头。这样我一直坚持到目前,还是如此。(我喜欢这个观点,希望我能够做到,九十岁再来验证一下。)
3、精神上要有境界,文化生活要丰富。我建立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每天忙忙碌碌,心里很平静充实。平时过得很充实、愉快,不希望别人来干扰我。老年人要热爱生活,关心时事,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这样遇到疾病就能顶得住。

思考六:

关于第二目标,我认为,要想“走的快一点”,首先要做好“走”的思想准备,该走的时候干干脆脆、无牵无挂、了无遗憾。
1、不怕死。只要每天的生活都有质量,什么时候“走”就顺其自然。身体功能衰竭了,无疾而终,顺其自然,这是福气呀。
2、不爱钱。退休金花不完,早早地花掉。(让孩子高兴,早早给他,孩子多的话,有遗产分配的烦恼,所以要早花掉;孩子少就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帮他。)
3、放下自我。要想得开,就一定要放下自我,换位思维。不要回报,只要奉献,我养大了儿孙,是我的奉献。(在抚养子女以及后辈的过程中自己获得了成长,学会了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获得了快乐)至于身后之事,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是我应该费心去想的!
2017年4月,老人拒绝了子女去医院的请求,几天绝食后去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既不拖累别人,也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锻炼身体,不为别人添麻烦;多读书明事理,做一个不糊涂的老人;认可自然规律接纳自己,快乐工作生活。

这是我的第40张见感思行卡片,希望你喜欢。读书、分享,不亦乐乎!
一元开掌上书店到12号截止,希望你拥有一个免费读书的平台。(广告可以跳过,哈哈哈哈!)


我老了怎么办? 我老了怎么办? 我老了怎么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