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Chunk——The Essential
What is a Chunk
在你第一次见到一个全新的概念时,它有时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意义,就像这堆乱糟糟的拼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8764/f038207731a04d7f.jpg)
组块化是一种思维的跃进 ,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拼接起来 。 而新的逻辑整体让组块更容易记忆, 同时也可以让你更轻松地将组块整合到所学内容的大框架内。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8764/3b24838be57e6c7e.jpg)
在不加理解或不关注上下文的情况下, 单纯的死记硬背并不能帮助你理解其真正内涵, 或者理解这个概念与你正在学习的其他概念之间的关联。 请看下图, 这个概念拼图就没有可以拼合的边缘 无法让它关联到其他的拼图碎片上 。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8764/3be227049a8cc2ec.jpg)
我们之前谈到过工作记忆 ,也谈到过工作记忆的四个插槽(位于前额皮质)。 当你全神贯注在某件事上的时候(专注思维), 就好像你的脑子里有一只章鱼, 这只注意力的章鱼会在必要时把它的触须穿过工作记忆的四个插槽 , 从而帮助你把可能分布于大脑不同区域里的信息给联系起来 。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8764/4261012c557725fe.jpg)
注意这和发散模式下的随机连接不一样, 集中注意力将大脑的不同部分连接起来, 并将不同的想法联系在一起 (这是专注模式下学习的重要部分)。 它也常常帮助组块的初始创建。 有趣的是 在你很紧张的时候 ,你的注意力章鱼会失去一些连接能力。 这也是在你生气、紧张、害怕的时候 大脑似乎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所在 。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说 ,组块就是通过使用或意义连接在一起的信息碎片。举个例子 ,假如说你学一门语言。你妈妈说“mama”, 你也会跟着说一句“mama” 。接着你的神经元就会发动形成一个闪烁的心理环路, 这个环路可以巩固你意识里“妈妈”这个词与母亲的笑脸之间的联系。 这个闪烁的神经环路就是一个记忆痕迹, 当然这个记忆痕迹也会和其他很多相关的记忆痕迹连接起来 。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8764/b5d5edae209ad790.jpg)
神经组块的概念也可以运用于其他人类能够掌握的领域, 如运动、音乐、舞蹈等。 本质上说 ,组块就是让多个神经元共同运作的网络, 只有这样你才能平稳有效地进行思考和完成动作 。专注的训练和重复可以建立强的记忆痕迹 ,从而帮助你创建组块 。专业的培养是一小步一小步的, 这个过程中小的组块可以形成更大的组块, 而且随着你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越来越深入 所有的专业知识都只是更有创造性的见解的铺路石。
How to Form a Chunk
组块化的第一步 便是对你想要组块化的信息全神贯注 。
组块化的第二步要求你对建立组块的对象有基本的了解。理解就像是强力胶 ,将潜在的记忆痕迹粘合在一起。 它可以建立起一大圈记忆痕迹 ,并和其他痕迹链接起来 。你可以对没有理解的知识建立组块吗? 可以, 但它们通常是无用的组块 ,无法融入或者与你学习的其它材料相结合 。
对于数学和科学的相关学科来说, 关上书本, 检测自己 ,能够帮你检验那些你以为已经明白了的问题 ,并且能够加快你的学习速度。 你应该明白, 当你能独自完成某件事时, 你才是真正掌握了它。 许多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就像你只是看别人画画 ,并不代表你也能画出来。 仅仅听别人唱歌,并不能使你拥有同样的唱功和洪亮的嗓音。 只有在你自己实际操作和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建立起神经模型。
建立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知识。这样你就不仅知道如何使用组块 还明白应该什么时候用它。如果在你的问题解决策略工具箱中有一件工具 如果你不知道何时该用它 它对你来说意义就不大。
学习由两部分组成, 由上而下的认识以及由下至上的组块化。 在由下至上组块化的过程中 ,练习和重复能够帮助你建立和强化每一个组块, 这样你就可以在任何需要它的时候使用它。 当然, 由上而下的方法, 能够让你清楚地看到你正在学习什么以及它适用于哪里 。就完全掌握学习材料而言, 这两个过程都非常重要。 背景认识就是这两个过程的交汇处 。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8764/320194cc83cc2c2d.jpg)
在真正的阅读之前, 快速浏览书中某一章的图片以及小标题 ,能够帮助你知晓大意特别是, 特别是听那些有严谨层次结构的课程的时候更应该如此。 知道整体框架之后,细节就容易建立了。就像下图我们在拼一个汽车拼图的时候,我们先把主要部分拼好,其他部分就很容易拼了,即是丢失某些细节也没有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8764/21809d47fea2e29b.jpg)
Skimming through a chapter or listening to a very well-organized lecture can allow you to gain a sense of the big picture.
This can help you know where to put the chunks you are constructing. Learn the major concepts or points first—these are often the key parts of a good instructor or book chapter’s outline, flow charts, tables, or concept maps. Once you have this done, fill in the details. Even if a few of the puzzle pieces are missing at the end of your studies, you can still see the big picture.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8764/98e172861c2db94e.jpg)
Illusions of Competence
学习书本或笔记资料时, 最常见方法之一 ,就是反复阅读 。不过心理学家Jeffrey Karpicke证明 事实上这种方法的成效远不及另一种简单技巧:回顾(Recall) ——阅读材料后 ,移开视线, 看看你能回忆起多少内容 。
事实上,我们在回顾知识时 ,并非是机械地复述。 而是在通过回顾这个过程加深理解, 这也有助于我们形成知识组块 。就好像回忆过程帮助我们在神经上嵌入了“钩子”, 以便我们串联起前后知识 。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8764/93ea88fcf79e044d.jpg)
比起被动重复阅读 ,回顾,即在心里检索关键概念可以使你的学习更加专注高效。 只有隔上一定时间后再重读才会有效果, 因为这样, 重读就更像是间隔重复练习 。
正如我们之前所讲 在工作记忆中有四个插槽。
当你第一次学习理解一个概念或者解题技巧时, 你的工作记忆会被完全调动 。如图所示, 四个工作记忆插槽之间的连接错综复杂。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8764/a6b7a6c178074dab.jpg)
当你开始将概念组块化, 它们在你大脑里的连接会变得更加简单顺利。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8764/bffa555e0057491d.jpg)
一旦概念被组块化, 它就只会占用一个工作记忆插槽。 同时变成容易遵循的成熟思路, 并可以用来建立新的联系 ,剩下的工作记忆被清空。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8764/f3b09c1c811b37cf.jpg)
所以,你才是解决问题和掌握概念的主体, 而不是习题解答手册或专业课本的作者 。举个例子 ,如果你看到答案后告诉自己 “对 ,我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那么这个答案并不真正属于你 ,你没有把这些概念 嵌入自己潜在的神经回路中去。 仅仅是扫一眼答案就以为你真的理解了, 是一种学习中最为常见的自欺欺人式错觉 。如果你想要很好地掌握材料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并可以从中创新, 则必须让这些知识在你脑海里生根发芽 。
声明:这是我根据《learning how to learn》这门课程所做的笔记,图片内容截取自《a mind for numb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