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2019-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11cutiezZ

去年沉迷奇葩说的时候,马东的一句话,记了好久。

我们往往都是一名表达者,但必然也是一位倾听者。

我从来都是一个不善言辞的表达者,同样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但依然会和外界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我想要拥有一份精致的冷漠,然后,得过且过。

疲于社交,乏于措辞,懒得过脑子。真的,这样不好。

但是我还是懒得和人联系。突然觉得一个人的封闭状态,疯狂刷剧,刷知乎,看电影、微博或小说的感觉很好。要不是突然今天一时兴起把一个朋友发我的恐怖小视频发过去吓朋友。应该不会发现对话框已经被我删的只剩自己和几个置顶群。

再比如微信上,以前,秒回大概是常态。要是突然一个玩得很好的朋友突然慢慢慢慢地不联系了,我会难过好久呢。现在呢,聊着聊着,大家都默契十足,不见了,突然想起,回一句,或是看到不知道回什么,就懒得回了,很多话题都是这样无疾而终的。就像我最近的状态,浑浑噩噩,只有自己知道在“混日子”。从来没想过把“混日子”这三个字用在自己身上,在我的认知里,它总是贬义大过褒义的。道理嘛,都这么大了,都懂。

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脆弱。每一段关系的存在都弥足珍贵。需要小心翼翼地维护,but终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干脆让它野蛮生长好了。维系一段关系,很累。开始一段关系,更累。

相比去维系,我更喜欢顺其自然,很久不联系,但是一联系,还是热络的像默契十足的老友,但事实上证明,我可能是在做梦。

任何关系,任何的新鲜感都有保质期,食物腐败,关系变质,自然而然。

今天是2019年4月28日,毛概老师大概课上讲了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但我没听。

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去年却零零碎碎写了几个月的英语日记。现在翻开看起来,不知所云。

最近“没有人会跟你感同身受”这句话在我目光所及,出现了一次又一次,在朋友圈,在微博好友圈,在知乎。时隔几个月,发出这样感叹人换了一波又一波。既然知道没有人会跟你感同身受,那发出来还有什么意思呢。其实,还不是内心有小期待,期待有人能够理解你。但现实是并没有,你只会再一次失望罢了。所以生活没什么好期待的,自己要给足自己安全感。

本来呢我是个屁大点事儿,都要发pyq的人,时常“无病呻吟”,引起别人的注意,博取同情和关心。(真是活得好卑微一女的)但现在嘛,觉得很多事情都没有必要了,自己知道就好。(没有针对任何人的意思)生病呢,就要看病去医院吃药;天冷呢,就要多喝热水多穿衣;烦躁焦虑呢,一个人多冷静别说话别暴饮暴食。但很不幸的是,最后一个我从来都做不到。

去年有段时间,疯狂地尝试香水味道,冥府之路、孤儿怨、超级雪松…怎么折腾怎么来,差点把室友逼疯。虽然不是突然意识到,但了然于心,香水味道是很私人的东西。不推荐,不盲目,需要调动自己的感官充分感受。之所以贪恋香水味,是我想寻找一种味道能给自己安全感,被自己喜欢且熟悉的味道包裹的感觉很棒。我的嗅觉也算比较敏感,对于很多有侵略性气味很排斥。每个人对香水味道的认可程度全然不同。就像道上的斩男香反转巴黎和黑鸦片,于我是一种避之不及的味道,因为无感,所以不太接受。

我是个很挑剔的人,也好像什么都无所谓。

没什么特别想要的,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

有的人,表面光鲜亮丽,其实背地了无生趣。

有的人,表面波澜不惊,内心早已波涛汹涌。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其实还活着。

当然了,

我还活着,活的还蛮好的,除去一些膈应的事。

  分享一下最近几乎天天被我宠幸的知乎上看到的一段话:

“让我崩溃的从来不是天大的事,碰到天大的事我反倒坚强着呢。让我崩溃的永远都是那些细碎而恶心的小事和屁事,它们堆叠在一起,让我把世界恨了一遍又一遍。”

好丧哦

好负能量呀

但怎么办呢

我就是这样一个又丧又不努力的人呢

Btw还是希望我一直记得王尔德的“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