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徵寻鲜记‖踏春千年古镇,品味尧头老席。
百花争艳无限好,踏青赏春正当时。
上周末,我可谓是吃货中的战斗机。上午刚刚吃过澄城水盆羊肉,中午天行健团长问志明就打电话约我一起去尧头窑华盛陶艺农家乐,品鉴富有千年古镇味道的尧头老席,哎呦,我的胃啊!不过为了体验一下尧头老席的味道还是去了。一同前往的还有澄城美食大师,我的老师韩忙喜,也是《老韩带你品美食》专栏的作者,天行健户外驴头,作家党秀山和资深驴友美女一枚。
澄城是黄河流域的古老县份,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古属雍之地,春秋属晋,秦始设北徽县,从北魏始建澄城县,县名县治沿用至今已有1540年。这里土厚水淳,风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壮丽,饮食文化不仅深厚而且丰富多彩。这里南北狭长,东西窄短。历史上曾归属同州府管辖。解放初,又将澄城分解了两块,一块是沟南四乡划归大荔所辖,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泡泡油糕是大荔的特色小吃,而在寺前一带席面上也会有泡泡油糕的身影,却不能将之称为澄城的特色 。
尧头窑文化标识另一块是沟北的公社全归蒲城大县。因地域相连,人土乡情相似,饮食风格都属于大关中风情乡俗,对于王庄一带曾经流行乡间百姓的“三移席”也是与白水县秦林宾馆潜行挖掘的地方宴席“三转席”如出一辙,恰似一个娘胎里带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体现一方文化。”
懒婆娘澄城县沟北王庄镇一带曾是魏征的封地,如果对白水“三转席”有所了解的人会对此席有一定的印象,特别讲究,程序也特别的繁琐,所以如今在澄城王庄一带的人提起“三移席”还能说上一说,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王庄一带的“三移席”逐渐消失。"三移席"的吃法比较讲究,仪式庄重,必然跟唐朝魏征封地在此有很大的关联,必然会受到皇家风范的影响。
最近王庄镇刘家洼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刘家洼东周遗址通过对出土遗物的形制、纹饰等分析,推断遗址时代属春秋早期。在全面系统调查与勘探的同时,重点发掘了包括周代诸侯大墓在内的两处墓地,认定该地为芮国后期的又一处都邑遗址,该遗址的发掘对推动关中东部周代考古乃至周代历史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被评为201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也与韩城梁代村的历史断代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尧头黑瓷艺术品由此可见,王庄一带曾经是作为芮国的国都,历史文化不容小觑。正是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在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中,在多动态的人际交往上,进行了多口味饮食文化的融合,流传下来的一些元素就包含在"三移席"之中,也可能白水“三转席”(也称之为仓颉家宴)的鼻祖就是王庄一带神秘的“三移席”。
王庄一带的“三移席”的渊源笔者做了大胆猜想,加上最近刘家洼的周代大墓的惊天发现,必将会对澄城的三移席的历史挖掘有更为深度的解析,白水的三转席也被称为仓颉家宴的鼻祖也许就是澄城王庄一带的三移席的传承,或者说两者就是一母双胞胎也不为过,不过白水将这一宴席打造成了中华名宴,而王庄一带的三移席由于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生活仪式的降低而失传,慢慢的转化为澄城本地的三八流水席的宴席模式。
说起吃席,在澄城以茨沟为界分沟北沟南,沟北和沟南在流水席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沟北一般在沟西冯原一带有过事吃麦子泡的传统,沟南在寺前一代有吃辣子豆腐的习俗,这两道地方特色菜麦子泡和辣子豆腐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家常便饭,一些有心商家以这两道菜为主开起了餐馆,并做出了品牌。譬如壶山香麦籽泡、大锅麦子泡,以及寺前饭店、新兴饭店等,都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这两道菜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极具澄城地域特色,并延续传承不断,不管历史如何前进,代表家乡地方的菜品总是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繁衍生息流传,升华,成为每一个人一生当中始终割舍不下的乡愁美味。
流水席一般统称为三八席。沟南沟北有区别。今天我们来到的尧头窑,属于沟北一代,同时尧头镇作为千年古镇,老祖宗传承的美食也在当地人的胃里留下很深的烙印,因为人的胃是有基因传承和记忆的,小时候妈妈的味道会一直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成为他记忆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家乡味道。
尧头窑位于澄城县西南十多公里处的尧头镇,地处渭北黄土台塬地带,洛水之滨,是一处烧制瓷器、砂器的民窑遗址,千年窑火生生不息,至今部分窑炉仍在使用。
窑工在吃饭尧头窑遗址现有保存较完整的古窑30余座、古民居75处,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古窑址遗址群,属于我国罕见的民窑群遗址,被称为"中国原生态陶瓷活化石"和"中国现存最大的天然民窑博物馆"。
尧头窑遗址尧头窑属我国北方黄河流域著名的民窑之一,其制瓷业在清代民国时期已经到达鼎盛,“尧头窑”烧制的碗、盆、罐、瓮等民间陶瓷器具粗朴耐用,行销多省,名声远扬。
既然尧头窑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时间跨度上千年,在这么长的时间中,尧头陶瓷匠人也要吃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尧头老席就是从一代又一代的尧头烧瓷人家的家常便饭中提炼整理升华而成的,与澄城传统的三八席是一脉相承,却各有不同。
据尧头窑华盛陶艺农家乐的老板李亚妮和已到古稀之年的乡间大厨白玉印介绍,他们推出的这个“三八席”在当地应该称之为尧头老席,伴随千年古镇的饮食文化传承,成为当地人婚丧嫁娶和为答谢激励烧制一窑好的尧头陶瓷工匠师傅们的招待席面,具有很强的尧头农家风味,同时不失其品味的陕菜澄味宴席。同时尧头老席的“老”还体现在席面所用的餐具全部都是尧头陶瓷,古朴大方彰显尧头特色,确实是老味道老风俗老陶瓷的完美结合。
尧头老席以尧头乡间的饮食风格为主题,来源于历代"窑工、窑匠和窑主"的生产生活习俗。古人常说:''十窑户,九烂户'',就足以说明了做瓷烧窑的不易和艰辛。所以,每到烧窑前,烧一窑好货就成了窑主最大和最好的期盼。于是便烧香磕头,设席摆菜,祭窑敬天。尧头老席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在这样一个政策利好的引导下,尧头华盛陶艺农家乐推出了符合当地特色的农家乐升级版尧头老席,打造乡村陕菜,陕菜澄味,在人们游玩国家4A级景区的同时感受和体验不一样的乡村陕菜,陕菜澄味,一方面在传承老席老俗上潜心挖掘提升,一方面不忘陕菜澄味的精髓,即人们体验具有尧头乡村体验感的陕菜澄味。
在国家大力提倡“乡村休闲旅游”的今天,整体的环境,服务,菜品,设施等等都要提升。现在人们要的是什么?乡村体验!吃的要真正的绿色环保无污染,菜品要真陕菜,而且做工一定要高水平。环境要更加接近大自然,服务要贴心,心情要放松。那么华盛陶艺农家乐的尧头老席就是在老板李总的用心研究和思考下应运而生,符合人们心中的那种乡愁记忆,同时在菜品上保持新鲜卫生无污染,不愧创新继承的典范。
乡村陕菜是中国饮食文化这个金字塔中的最基础的部分。乡村陕菜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构成,而是一种千百年来形成的民间习俗或称为民间文化。
最近人间芳菲四月天,园区桃花盛开,杨柳吐絮,正是踏青郊游的大好时光。"春满尧头窑、踏青龙首壩 " 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也即将于清明节前鸣枪开跑,随着春姑娘的呼唤,景区的生命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你可以约几个好友或带着家人一起来到千年古镇尧头窑参观这座保留完整的民窑遗址的同时,不要忘了品尝代表尧头工匠们的尧头老席。不忘告诉大家,这个尧头老席一经推出,每天限定6席,天天预订的老席一订而空。
所以有打算去尧头窑游玩、品尝尧头老席的朋友们需要提前一天预订,当天12点前可预订第二天的老席。据老板介绍,他们根据食客的要求推出200元和300元两种席面,主要区别在于其中的几道荤菜有所不同,因为吃席在哪都要提前采购食材,确保每一道菜都是新鲜现做,这才有尧头农家老席的味道。
习总书记指出创新高质量是发展的方向。笔者认为澄城地方饮食文化守旧是习惯,发展才是关键。对于尧头窑非遗文化来说,如果要让景区发展的更好,而人们来到这里不单单是来参观感受千年古镇的苍凉古朴,同时尧头窑的乡村陕菜文化美食也是游客前来的一种动力。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所以提升尧头窑的文化品质,乡村陕菜的振兴势在必行。游客们为了满足味觉的享受,会千里迢迢地赶到乡村品尝特色的乡村美食,“吃”成为了到乡村去的原动力。所以这才是尧头华盛陶艺农家乐的尧头老席火起来的真正原因,也必将会对尧头窑景区管理者提出一个值得借鉴的好方法,同时我也希望景区能够集中力量把尧头特色饮食文化打造成一个集体品牌,切不可散兵作战,品牌散乱,这样会让游客感觉到乱花渐欲迷人眼,希望这样的一个建议会给管理者一个思考和帮助吧!
尧头窑,古老与沧桑是它的徽章,朝气与时尚是它的模样,一端系着历史,一端连着未来。细心品味尧头老席,在这里我们能够真正感受熔古铸今。千年黑瓷,一见倾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