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气功科学与养生菩提树下简书·道学

《意识活动的分类(3)》(转载)

2017-12-16  本文已影响3人  石竹

 二、从意识活动的指向分

  我们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来分类,就是指当我们进行意识活动的时候,意识活动指向什么地方、在想什么来说的。根据意识活动的这个方向,我们分了两个类型:内向性运用意识与外向性运用意识活动。

  (一)外向性意识活动

  外向性意识活动就是不练功的人的意识活动的规律。这个外向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想的内容的指向是意元体以外的内容;另一层意思,泛泛的来说就指的和自身生命活动不相关的内容。比如看这个水杯,意念一想这个水杯,这个水杯是和你的生命活动没关系的,是自己生命活动以外的东西。这样一想便离开自身生命活动了,往外面去了,这是泛泛地说外向性。严格讲只要离开意元体都叫外向。比如咱们作神与形合,想身体,这也应该叫外向,因为离开意元体了,你不是把意识返回意元体去,想的不是意元体本身的内容,所以这样的活动也应该算外向。

  当我们想某一个事物的时候,一般会围绕着这一个中心事物向外扩散去想。如今天我们同学们来上课就会想:“今天我们老师讲什么呀?怎么讲?”或者:“我上课去,从几点开始上礼堂去。”像这样的问题,都是围绕着上课这个中心内容来想的。从一个中心事件往外延展、扩展出去的,这也叫外向。所以,一般不练功的人基本上都属于这样的外向性活动。平时人在健康的时候,一般的思考问题是把精神放到外面去了,散开了,这就是外向性运用意识。一般的人都是那么搞的。科学家们不是精神很集中地考虑问题吗?其实做任何一项工作的时候,他们考虑问题都是在向外延展,像记忆、联想、思维都是向外扩展的,所以这些内容也属于外向性运用意识。从咱们气功来说,外向运用意识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通过意识的外向,把气引着往外走了。经常考虑外面的东西多了,气也就连到外面去多了,气往外面一散就不容易集中,这样气就容易耗散了。我们常人混元气在皮表上多,这也是和意识的外向有关系。

  (二)内向性意识活动

  内向性运用意识是练气功的人或者是搞内省的自己省察自己里面的状况的意识活动。这种意识活动的指向正好和常人的外向运用意识相反,是指向里的。一方面是意识指向运动自身,是把我们散出去的意识和我们自身生命活动相结合。传统气功里面练呼吸,通过调息把精神注意到呼吸活动上来;还有通过体察自己声音(听呼吸,听心跳)把我们的意念活动和生命活动结合到一起,不往外散了。一开始是这么结合。在深层次不仅是和一般生命活动相结合了,还要直接的和我们的精神相结合,想意元体了(不过想意元体比较难,因为意元体无形无象,意念一想一动,想的就不是意元体了)。咱们智能气功一开始练功是把意识和形体相结合,形体里面有有形的形体,还有形体里面的气,一层一层的,然后和意元体相结合。直接和形结合,可以;和气结合,也可以;和意识结合、和神相结合也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比一个高级。禅宗的“明心见性”就是把意念直接和意元体结合。

  再有就是把复杂的意识活动集中起来。比如说,我们一般地考虑问题,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前思后虑,左思右想,想得很复杂。练气功就不是,在复杂的意识活动中直接想单一的一个,把精神集中在一个单一的事物上,就这么一个念头,不考虑别的。比如练捧气贯顶法,就是推拉,就这么简单。以前是要求安静,入静。咱们讲就是意元体反映事物,要增加自身的灵敏度,减少扰动。咱们采取的是律动(有规律的运动)的方法。这样就内向集中了,一集中也就属于内向了。从具体事物想的时候,集中就是内向,然后把集中的念头再返回生命活动中,这就是全部的内向了。禅宗功法比较简单,要求“以一念代万念”,如果做到一念代万念,人安静了,处于自然状态,气血就流通了。如果能把那一个念头集中起来,把集中的念头和形体生命活动集中到一起,那么强化生命活动的作用会更强大一点。佛家一禅、二禅,那种安静程度要比一般练气功的程度好得多,但他们身体里面气的变化并不是非常明显。就是因为佛家单纯地强调了神,没有把那个单一的活动和我们这个形体生命活动结合起来。所以佛家练禅宗,他们改变身体健康状况要慢。道家的一些功门是把神和气相结合,神和气主动一结合,念头内向集中的同时返到身体的生命活动中来,这么一搞力量就强了。咱们智能气功既是要集中,又要和生命活动相结合。和生命活动相结合,我们有形的结合、气的结合、神的结合不同层次内容。咱们集中了精神内向于自身,就不知不觉地把气向里面收了,和生命活动相结合了,这样气就不容易散,而且气集中过后,神的功能也强化起来了。

  这样神气形的功能就统一、强化了。在过去,儒家把这个强化了的整体生命活动用来做事业,作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道家和佛家把强化了的整体生命活动用来益寿延年,用到自己的长生不老上。咱们智能气功是两个都干!既要做事业,也要长寿,既不能光做事业不管长寿,也不能光管长寿不做事业。我们智能功两头都沾上。因为传统气功,光练自身的精气神,我们智能功既练自身精气神,还要练大自然界的混元气。把大自然界的混元气用起来,一组场既可以干事业又可以强化自身。智能功就是融利己于利他之中。同学们学了这些内容,都要随时随地地联系我们智能气功的总的宗旨——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昨天咱们曹付院长还跟我讲,这次他上漳州去讲课,60多岁的老人从韶山坐火车去,但没买上座票,带了个小马扎儿,就坐在火车的走道上,这么一天一夜过去,一到那就安排了上午、下午两场报告,晚上还加了一场。他说,第三场往那一报告就觉得头有点晕,怎么办呢?他就在课前先组场,一组场就觉得混元气来了,精神就好起来。所以组场不光是给别人组,其 中也包括了你自己。我在外面讲课也这样。“庞老师你老讲课,口开神气散怎么办?”我说, “每次讲完课我给大家组组场,这一组场给大家治了病,我也解了疲乏!”所以,我们智能功把通过内向性运用意识之后建立起来的整体,这个强化了的整体,既要用于养生,来增强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又要去干事业。

  一般来说,内向性运用意识与外向性运用意识是这样划分。如果要再详细地追一追,内向和外向还有常态智能和超常智能的不同。

  一般来说,常态智能的外向,是指我们的意识指向外面的事物,还有就是思维时候的扩 展。我们一想外面的事情,再加上思维扩展,这就属于外向当中的外向,这是最外向的。如果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专一了,那就是外向当中的内向。因为你考虑事情专一了,那已经开始有内向性了。我们一般人练功,把精神活动和我们的生命活动结合起来的时候,这算内向。这个内向也只是和一般的生命活动相结合的,还不是和意元体相结合,因此属于内向当中的外向。如果我们的意念真正能集中来考察我们意元体的活动——精神活动,这才是内向当中的内向,才是真正的内向。

  普通人通过内向性运用意识的锻炼能提高我们整体的生命的能力,而且还能开发出超常智能来(超常智能有练气功开发出来的,也有先天的特异功能)。一般地说,要应用超常智能,也需要一个精神活动来指使。如果超常智能(如搬运)把意念发出去作用于外界事物,这也是个外向。

  需要说明一点,超常智能它的外向和常态智能的外向已经不完全一样了。因为超常智能的外向,首先需要把我们的精神调节到非超常的“频率”、“频道”上(很多超常智能一下出不来,只有集中精神,集中精神到出超常智能的层次,固定在那儿)。这个调整过程本身,也是内向性运用意识。意识调整到超常智能上。这个状态在意识里占统治地位了,然后接收外面的东西,发指令到外面去。接收外面的事物,或者用意念作用到外界去,这也是超常智能的外向。并不是说特异功能都是内向的。一般的特异功能,只是能够接收到整体信息,能够发放整体信息,参照系里面还没发生变化,已经受到了我们常态智能外向性这个习惯的影响,所以超常智能的人,要是不懂得气功的道理,他也不一定能长寿,身体也不一定能好。什么道理?因为他们没有把气往里面收,没往里去注意,没把超常智能用到里面去。

  传统气功把有了超常智能叫“神通”。他们有了神通先搞内视,内视自己,这就是内向性运用意识。把超常智能内向性运用了,因而把生命活动加强了。总去给人透视,外向性运用意识,而且是整体性的活动的运用,消耗多!现在好多同学说:“庞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学透视呀,学会了我们好去给别人看病去。”看病费气多,当然我不是说不让同学们练,关键是有了超常智能得学会内向性去运用它。超常智能对外的时候也是外向,也要跑气的。例如,好多有特异功能的孩子,他们要去透视,完了后都累得很。不习惯的时候,一次透视完了,三天都没力气,小学生三天上课上不了。

  我们用超常智能接触外界事物了,就要用超常智能方法来考虑这个事物。一般的超常智能考虑问题的时候,同样还是用的普通的常态参照系(建立在外向基础之上的、局部性的参照系)。超常智能本来是整体的信息,这个整体需要经过局部反映过来,所以一般有超常智能的人他们考虑问题属于外向当中的内向(超常智能本身是内向的,用的参照系是外向的,常态智能的)。只有参照系改变之后才没有内外的分别。本来超常智能一想是一个整体的,但那一想还有里边外边的分别,这个判别能力,不是超常智能的而是常态智能的参照系。所以,只有一般超常智能的人还是借助这个参照系的,不是内向当中的内向,而是外向当中的内向。用超常智能,往里面去考察,考察整个生命活动,这个时候是内向,但内向还不完全彻底。如果没有进入意元体,也还是内向当中的外向,但要比普通人内向当中的外向更深入、更具体、更细致。

  一旦能够把意识活动集中到意元体里面去了,有超常智能的人它就能够直接感觉到主体的“我”和被动的“我”合到一起了,比普通人要进步的快。普通人一想,只能想进去达到“明心”,一想主、客体的“我”合住了,可里面具体什么样子,还不是十分清楚。有超常功能——特异的透视功能的人,往里边一看合进去了,就能感觉到里边那个样子。有的人可以感觉到了可还定不住,有“慧”得有“定”,只是发功能那一会儿神稳,一放他又不稳了,让他连续发下去也受不了,就只那一会儿还可以。这就是有“慧”而缺乏“定”。他们这个 “慧”,是先天带来的“慧”,“慧”把气消耗了,再练“定”定不住了。我们练气功要从 “定”上练起来,精神集中,但没定到一定程度,就还没开发出“慧”。定和慧很均匀了这是最好的。偏于“定”不好,偏于“慧”也不好。我现在提倡同学们从定上走,从定上开发慧,达到“定慧匀等”。要同学们练定势就是要练“定力”。有了定才能生发出智慧来。普通人没有先天带来的“慧”,如果再不从“定”上去开发,“慧”从哪来呀?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练功,一点一点的磨,给大家讲理论讲道理,都是真正要打破我们常态智能参照系,要我们到高层次上去。

  现在好多同志们说,“庞老师老讲这些课干什么?也不讲些具体方法。”讲具体方法只是“法”,我们讲的“理”,是属于“道”的范畴,是根本的内容。你只有把这个问题溶化 到脑子里面去了,才能真正慢慢从理上来打破参照系——打破常态智能参照系。你若一丁点儿的搞,那是局部的属于方法的问题,属于“术”的范畴,而不属于“道”的内容。给大家从理论上讲,使你的参照系发生变化。参照系一旦发生变化了,如果你的“慧”即智慧也形成了,在过去就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到高层次上去了。只有练功把超常智能练出来,把常态智能参照系打破了,再同常态智能结合起来那才行。光打破参照系超常智能出来了那还不够,因为超常智能出来后,看什么都不是什么了,人也不是人,物也不是物,谁也不是谁。过去有些练功的人一到大彻大悟后,“如丧考妣、终日默默”像傻子一样。那就是常态智能参照系打破了,到超常层次里面去了,这还不够,还应再返回常态里面来,常态和超常一体了才行,那才是真正的和光混俗,一切融通、一切无碍。这时看人才又是人,物又是物,有区别了。但这时的区别在心里面没什么感觉,你张三说话,李四说话,但是他不动心了,心里面平平等等的都是“妙景”了!嚷两句,吵两句也行,可里面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的一平如水,完全一样了。这是达到内外如一、真正对事物明了了,而且明了后连到一体了。但只是你这儿有个“像”他那有个“映”,属于真正的客观唯物论的反映论,你有什么反映一下,反映与它本身没有关系。比如镜子本身并没人,你这有个人,显出个人来,只是显现出来的。张三来了,显出张三;李四来了,显出李四;张三、李四一块来了,便一块显出来,都走了还是空的,对它自身无所谓。当然那个境界是超常和常态合为一体了,对周围那是真正的自由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