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书——千古奸臣秦桧:第36章 十年之功,如雾如电
一切有为法 ,有如梦幻泡影 ,如梦亦如幻, 如露亦如电 ,当作如是观。
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二十五,距离岳飞击退完颜宗弼三十万大军已经半月有余。
岳飞让麾下的背巍军、游奕军和踏白军就地修整,为渡河北伐做好准备。同时连上三道奏章,除了把北伐的作战方略和所需粮草数目报了上来,还在奏章里特意提到了河北民间自发组建的忠义军。言说河北忠义军在此次抗金中配合岳家军杀敌英勇,同时对渡河北伐也是热情高涨,信心满满,希望皇上能重振旗鼓,于此大好形势下挥师北伐,立下不世之功业。
在岳飞接连大胜的激励下,河南、河北诸路诏讨使韩世忠和淮西宣抚使张俊也耐不住寂寞,纷纷上奏朝廷,希望能渡河北伐。
整个大宋朝堂暗涌不断,官员们有的三缄其口,不想在这场风波中行差踏错招来杀身之祸。有的却兴奋不已,四处打探,想在这次风波中得到自己谋划多时的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其实在大多数人心里,都觉得这当官跟这做生意没什么两样。虽说平日里靠的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底蕴。但机遇突然来临的时候,如果能瞄准时机,投机成功,也许一朝就飞黄腾达封侯拜相了。
不过,什么是机遇,什么是危机,就要靠各人的领悟和造化啦。
别人的机遇也许是你的危机,别人的危机也许就是你的机遇,正所谓彼之砒霜,汝之蜜糖,不可同日而语。
好,闲话不提,言归正传。
七月二十九,高宗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烦杂的心情,见朝堂沸沸扬扬,犹如一口正被火烤着的油锅,害怕锅倒油泼炼成大祸,终于忍不住召我入宫奏对。
走在通往皇宫的路上,我望着领路太监马公公熟悉的背影,突然一阵烦躁倦怠之感朝我袭来。我所苦心经营,努力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一切又是否值得,不如辞官挂印,与王氏一同归隐田园,至少乐得逍遥快活。正胡思乱想时,脚绊到路旁的石头,差点没摔倒。这一绊让我猛然惊醒,赶忙定下心神,口中默念道:“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长啸鸣琴。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皆惊。我情豪溢,天地归心。我志扬迈,水起风生!天高地阔,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一遍道家清心咒默念下来,顿觉浑身上下舒畅了许多。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不管当前形势如何,只有我心岿然不动,不舍不弃,一切才有解决的可能。
怀疑自己是懦弱者的表现,而强者,即使面对再为恶劣的困境,也会将心中的信念坚定的贯彻下去。
其实,不管结局如何,能够一条道走到黑的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强者。因为他们顺应自己的心意,不管不顾,有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傲气,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可算是没有白过此生。
从某些方面来说,岳飞和我其实都是这种一条道走到黑的人,只不过,他走得更加彻底而已。
青史留名者,凤毛麟角。不撞南墙不回头之人,往往能在史册中占有一席之位;撞了南墙仍不回头之人,大多是史册中最为耀眼闪光之人。
不过这种人的一生与“安稳平淡”这四字自然是背道而驰的。
当我心神清明之时,发现已然走到了高宗的书房门前。
“会之奉旨拜见皇上。”我在书房门口朗声道。
“是秦爱卿阿,进来吧。”高宗不咸不淡的声音从书房内传了出来。
我定下心神,昂首走进了书房。
高宗背着手望着窗外,口中道:“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秦爱卿,本官家记得这好像是杜甫的诗,没有记错吧。”
“禀皇上,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后四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我拱手道。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高宗转过身来,悲天悯人道:“唉,连年征战,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些人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朝不保夕,哪还有心思顾及兄弟阿。”
“皇上仁爱,可感上苍。当年六贼祸国,金人兵临城下,我大宋分崩离析。如果没有皇上于千钧一发之时力挽狂澜,重建大宋朝堂,不知天下百姓生离死别者会有多少?”我正襟危坐,侃侃而言。
高宗摇了摇头,道:“本官家称帝之初,也想重振我大宋士气。但到了今日,仍然寸功违建,终于明白一切都是时势使然,真是愧对列祖列宗。”
“皇上,您临危受命,接过的是满目疮痍的江山。而金人当时正如日中天,灭大辽也只用了五年的时间,无法开疆辟土实乃时也势也,毋须过于自责。”
“岳飞此次胜了完颜宗弼,而且是大胜。”高宗皱着眉头道:“秦爱卿,本官家问你,若让他渡河北伐,你觉得他有几成把握夺回汴京?”
“岳飞于郾城大破完颜宗弼天下闻名的铁浮屠骑兵,岳云和王贵于颖昌再胜一场,朱仙镇岳飞打得完颜宗弼十万大军仓皇北逃,躲回汴京,龟缩不出。”我沉吟道:“此时岳家军气势如虹,如不出意外,打下汴京当有四成以上的把握。”
高宗听后沉默了许久,抬头问道:“秦爱卿,你觉得岳飞可能轻松取胜吗?”
我摇头道:“汴京乃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正因如此,金军于此地囤积了大量兵力。岳飞即使夺回汴京,也要付出惨重代价。当年汴京城破,我大宋庙堂被毁,这是金人耀武扬威的本钱。如果被我们抢回汴京,金人再也没有以前的心里优势,代表着由强转弱。所以,汴京应该是金人的底线,绝对会于此处与岳家军死战。”
“付出惨重代价,唉,前方将士为保大宋已是竭尽全力,本官家又于心何忍让他们再赴死地。爱卿,如果岳飞打下汴京,除了他之外,大宋朝堂还有谁守得住汴京?”高宗盯着我问道。
“皇上,如若让岳飞打下汴京,除了岳飞之外,只能皇上您御驾亲临汴京,否则,由谁守城都是不合适的。”我坦然答道。
“秦爱卿,你所说的也正是本官家最为担忧的地方。汴京乃四战之地,除了岳飞无人守得住。但今时今日的岳飞,已如脱缰的野马。金人入侵之时,本官家给予他的命令是重兵持守,轻兵择利,不可做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他却置若罔闻,不管不顾,大举北伐。如若让他再夺回汴京,湖北,河南和河北一带都成了他的防区,那我大宋到哪里找压得下他的将军?”高宗苦涩道:“这些日子本官家常在想,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托孤重臣,为何诸葛亮能鞠躬尽瘁,一生守节。而司马懿的后人却窃魏为晋,自立为帝。论在朝堂的把控力,当年的诸葛亮比司马懿有过之而无不及。秦爱卿,你熟读史书,可否告诉本官家,这是为何?”
“诸葛亮为保汉室,七出祁山,但寸土未进,他的后人无自立的本钱。司马懿先灭蜀汉,再收东吴,开疆辟土,功高盖主,他的后人借此称雄。”我斩钉截铁地把高宗心里的答案说了出来。
高宗听后闭起了眼睛,摆手道:“既是如此,就让他做不成司马懿,留个好名声吧。野马也该重新套上马辔了,让他回来。”
我俯身道:“臣领旨。”
高宗睁开眼睛,望着我道:“秦爱卿,你不再斟酌一下,劝劝本官家吗?”
“皇上,对于臣而言,先由赵氏,才有大宋。如果要以赵氏一脉的安全作为赌注换回汴京,那臣绝对会反对。让岳飞回来,本就是无可奈何之举,既然是无可奈何之举,又何须考虑。”我俯身答道。
“无可奈何之举,一语中的。”高宗惨笑道:“本官家做这皇帝,又何尝不是无可奈何之举。”
“皇上,您乃真龙天子,天命所归,万万不可存此颓废之念。大宋还要靠您,才能长治久安。”
“爱卿,你是自己人,本官家方才只是有些伤感,你毋须在意。”高宗道:“下去吧,记住,一定要让他回来!”
“是。”我拱手道。
“让他明白,不回来就是反。”高宗咬牙道。
我俯下身,大声道:“臣领旨。”
绍兴十年八月初二,我勒令淮西宣抚使张俊偃旗息鼓,退守防线,并让暗兵部带去我的信札,信札内只写了一句话:“圣心已定,莫要强留。”
张俊见信札后心领神会,他与岳飞本就不和,自觉没有必要为了岳飞趟这趟浑水,于八月初五带领所辖军队回撤淮西。
岳家军已成孤军。
八月初六,我让内侍省每隔一个时辰发一道金牌给岳飞,五百里加急让他班师回朝。于一天之内向他连发了十二道金牌。
岳飞一天内收到这十二道金牌,明白高宗决心已定,无力回天,只能班师回朝。
暗兵部传来消息,言岳家军回撤防线时,岳飞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
接到消息时,我正坐在府中的书房,欣赏着高宗亲手所书的《浪淘沙》和《陌上桑》,望着这两幅真龙字迹,我隐约看到了将来的那一抹血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