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如何以“理”服人,从李诞救猫论学习辩论的逻辑密码
如果你在美术馆遭遇火灾,你是选择救名画还是猫?
这周末,李诞的段子又火了。与之前脱口秀不同,这次是在奇葩说的辩论场上。
不得不说,辩论总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它能让你转变态度,认同一个你原本并不接受的观点。
这段视频播出后,朋友圈吹爆李诞。但除了别具一格的李诞式笑点,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被说服呢?
是李诞抛出的笑点,或是出奇的观点,让你心服口服么?
显然不全是这样。在面对父母的说教时,我们常常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听不进去道理,只当作耳旁风罢了。新的观点往往需要一个被接受的过程,而论证的过程,才成为了你转变态度的关键因素。所以如何才能论证一个观点,是简单的摆事实,讲道理么?
记得中学时期学写议论文时,语文老师推荐把议论文分为三个结构: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 怎么样(how)三个层次去写一篇作文。在论证“为什么”的过程中,学生时代的我们更多地习惯于使用引经据典的举例方法,以史明鉴去论证我们的观点。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举例、引用的方法是最易理解并常用的方法,包括在我学习公众号写作时,杨小米老师也曾推荐过用观点和事例的方法去论证你的观点。
但随着学习写作的深入,这样的技巧显然是过于浅显并且单调。前段时间,我在学习英文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因为文化和英语能力的关系,我还无法用英语引用外国名人的故事来论证我的观点,而只会使用“摆事实,讲道理”的举例法也使论证没有力量感。如何让你的论点更有说服力,让论证去支撑你所说的内容呢?之前读《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显然,除了引用、举例论述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具体化解释说明、类比、比喻等方法去支撑我们的观点,使其更有说服力。而在英文雅思写作中,我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因果、解释、假设、对比。结合两种方法,我们可以将这几种方法加以结合进行论述,相信你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论点:父母要接受家庭教育课程的原因是,这些课程用具体的方法帮助父母,提升父母的养育技能和自信。
论证1——养育技能:众所周知,养育孩子常常会产生冲突和困难(具体化),但好的养育训练课程帮助家长控制情绪,并转化为正确的引导(意义),这是养育一个快乐健康的孩子的必备要素(总结)。
论证2——提升自信:另外,加入育儿课程也可以帮助家长变得更加自信,因为在教室里学习的养育方法可以用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因果),与此同时,自信也可以应用于孩子,这可以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更加自信、独立和果断在他们成人时期(意义)。由此可见,上述论证分别使用“问题具体化——意义”和“因果——意义”的方法分别论证,父母接受家庭教育可以提升其养育技能和自信的观点。
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几组论证的逻辑链条,你是否能说出其中的论证方法呢?
绿地改善环境(观点)——绿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解释:具体化)——改善空气质量(因果)——有利于市民健康(意义;总结)。
大学教育帮助学生发展未来事业(观点)——大学教育能给学生提供相关专业课程、证书(具体化)——受社会承认(因果)——为今后进入尖端领域奠定基础(总结)。
带手机会让学生学习分心(观点)——带手机会让学生忍不住看手机消息(具体化)——在学习上无法注意力集中(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总结)。
进口食物带给大众更多的选择(观点)——进口食物能弥补当地因为气候原因吃不了其他食物的缺陷(因果)——给了人们更多品尝特殊风味的机会(意义)——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意义)
相信在这几组的训练中,你渐渐发现我们说话讲道理是有逻辑的,那么通过上面的逻辑链条,我们可以将逻辑链条连成一句话么?以最后一个链条为例:
进口食物带给大众更多的选择(观点)——进口食物能弥补当地因为气候原因吃不了其他食物的缺陷(解释;因果)——给了人们更多品尝特殊风味的机会(意义)——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意义)
论点+论证:为什么会有更多的选择呢?因为当地的食物收到气候的影响 ,不能生长所有的食物,幸亏进口食品,当地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享用自己想吃的食物。与此同时,外国食物也为当地人提供了更多品尝特殊风味的机会。因此,外国的食物给当地的消费者提供了很多选择,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这样一来,我们发现通过对“为什么(why)”的论证方法的扩充和替换,文章的说理性会更强,相比于之前单一的通篇举例会更有层次性、趣味感。
在了解这些之后,我们再一起看奇葩说中的辩论,便可以慢慢学习选手们的论证方法。也许你会提问,在辩论比赛中,不光有提出并论证观点,还有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
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对方的漏洞,进行反向论证呢?
同样是刚才“引入进口食品”的问题。针对对方“进口食品的引入,导致国内食品需求下降,对国内食品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的论点,我们该如何反驳呢?这里我们可以采用“先立后破”的论证方法,先对上述论点表示赞同,在此基础上找到对立面,破除以上论点。
例如:随着外国食品的大量涌入,这加强了质量和价格的竞争(立),而激烈的竞争是当地生产商的催化剂,帮助当地食物提升技术、降低价格和提升质量(破)。基于这个观点,外国食品是刺激了当地生产商的成长(观点总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正面论证和反驳论证的两种逻辑方法。以此为基础,我们再看奇葩说时,看得不仅是“有趣”,更能学到论证的方法。
在周末的辩论中,正方黄执中就“如果你在美术馆遭遇火灾,你是选择救名画还是猫?“辩题提出了”名画比猫更弱小,我们更应该听到远方的哭声“这一观点。而针对这一站在价值制高点的观点,李诞是如何“破”如何“立”呢?
论点1:艺术最大的价值,就是永远地活在人们的心中。而生命最大的价值是活着。
具体化:名画最好的归宿是烧了,比蒙娜丽莎更美的就是正在燃烧着的蒙娜丽莎。比神秘的微笑更神秘的就是“烧没了”的微笑。
举例:康永哥收藏了很多画,买很多艺术品投资,他给我讲过一个道理,艺术品的价值都是人们赋予的,就是谁的故事越多谁就越值钱。还有什么比烧掉更好的故事。尤其还救了一只猫。
总结:所以我救猫,不光拯救了一条生命,我还成就了一件艺术品。
论点2:比听远方哭声更重要的是听到近处的哭声。
论证1:通过两种选择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论证
救画的结果(假设):我救画有什么好处?我救出来以后还不是要上交卢浮宫?法国人给我发一个法国锦旗?而且大家会很快忘掉这件事——救画没有好处。而我救了画的结果是,在无数的深夜,我都会梦到这只炭烤小猫,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轻则抑郁自杀,重则报复社会。——以此说明救画于我“无意义“救猫的好处(比喻):猫是道德之眼——不光救了一条生命,还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
论证2:通过将记者报道和救名画的行为进行类比,讽刺救画而牺牲猫的行为
(类比)记者朋友报道一个人的故事——让更多的朋友了解阴暗面,而毁坏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要不要为了更多的人牺牲这一个人?
要不要为了人类的文明牺牲这一只小猫?不是远方的哭声——而是想象中的哭声。我们不能因为想象中的宏伟事业、远大目标,而去选择牺牲弱小者,相反应该自私地活着但不伤害他人。
通过分析,这段引发朋友圈转发的李诞式辩论,除去其本身诙谐的语言风格,实际运用了具体化、举例、假设、比喻和类比的方法来论证、支撑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可以学习辩论中的技巧,增加论证的厚度和宽度,让说理变得有趣并且具有说服力。
最后,我把整理好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思维导图分享给大家,请有需要的朋友在可以关注公众号“卓小尔”回复“写作“,即可免费获得(无套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