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读书笔记
本书核心内容
自控的意义
生活就是一个确定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确定我想要什么,然后做什么,不做什么,最终实现目标。 这一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
自控力中的七个原理
一、自控的基本原理
三种力量:我想要的力量,我要做的力量,我不要做的力量。两虎相争:两种相反的力量相互争斗(通常是本能和理性之间的争斗)。
二、奖励承诺
大脑奖励系统:
大脑内部有一个区域,负责产生最原始的动力,我们把这一区域称之为奖励系统。
奖励系统的运行机制:
任何我们觉得会让自己高兴的东西都会刺激奖励系统,奖励系统受到刺激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会促使人们期待得到奖励,进而促使人们产生行动,但不能感觉到获得奖励时的快乐。多巴胺促使人们期待得到奖励称为奖励的承诺。
三、大脑对恐惧、压力的管理
当我们面对恐惧、压力、不良情绪时,大脑就会指引着你去做它认为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事情,最容易最自然的方法是和奖励的承诺联系起来,这样你就会渴望得到那个“奖励”。你确信,只有得到那个“奖励”才是得到快乐的唯一方法。
大脑的奖励承诺认为快乐的事情往往是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即时快感的诱惑,这会让我们难以自控,所以,提高自控的方法之一是:1、避开恐惧,2、原谅自我,避免产生压力和不良情绪。3、避开能带来刺激的事物。
四、讽刺性反弹
大脑处理“不要去想”这个指令时,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系统执行。大脑的一部分负责将人的注意力从被禁止的想法那里引开,把这个过程叫做“操作”,操作依靠大脑自控系统来完成。
大脑的另一部分负责寻找证据,证明你没有去想、去感觉、去做:你不该去想、去感觉、去做的事。把这个过程叫”监控“,监控依靠大脑的自动危险检测系统来完成。
"操作"与"监控"需要密切配合很重要,只要“操作”较弱了,“监控”就会成为自控的噩梦。需要自制力的“操作”疲惫了和自动的“监控”造成了大脑的不平衡时,会带来问题,当“监控”寻找被禁止的内容时,它会让人不断想起需要寻找的目标。正如神经学家所说的那样:大脑的潜意识不断想到被禁止的内容,这么做的结果是:你会想到、感觉到或者去做自己努力避免的事。所以,如果没有“操作”去全力平衡“监控”,为了阻止你“坠落”,“监控”直接会把你引向坠落。
避免讽刺性反弹的方法: 1、对内接纳自我,对外控制行动。在思维上,去想自己所想,追随自己内心的感觉,放弃控制内心的感受,反而能让我们更好地控制外在行为。2、把“我不要”变成“我要”。
五、道德许可
当我们觉得自己好或者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的事情时,就会放纵自己,导致失控。所以,提高自控力的又一个方法是:不要把你做或者想做的事情贴上“好”的标签,去道德化,激活自控自我。
六、社会认同
人生来就要与他人产生联系,致使“被认可”成了 人类的基本需求。负责这种联系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的“镜像神经元”。它的任务是观察其他人在想什么、感觉如何、在做什么,帮助我们理解其他人的经历。镜像神经元能使人模仿别人的行为、感染他人的情绪。所以,自控受社会认同的影响,使得意志力和诱惑都具有传染性
这一原理的应用:
1、树立榜一,或者避免重蹈别人意志力失效的覆辙。2、置身于和你共享承诺与目标的人们当中。3、预想自己实现目标后会非常自豪,或者预想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受到谴责。
七、及时享乐的经济学
延迟折扣: 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奖励对你来说的价值越低。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脑在处理即时奖励和未来奖励使用的系统和方式不一样。即时奖励会 激活更 原始的奖励系统,刺激多巴胺分泌,进而产生欲望。未来奖励则不太可能激活这个奖励系统。
应对延迟折扣的方法:1、制造一点与诱惑之间的距离或者障碍。2、多想想更好的长期奖励,想象未来的你正在享受自控的成果。3、扪心自问,你愿意放弃未来奖励来换取正在诱惑你的短暂快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