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读书‖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过去消失在一片迷雾之中

2019-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爱琴海ai读书

——可能是上帝本人忘记了我们过去的很多事情——遥远的事情,当天的事情。如果一件事情上帝不记得,我们这些凡人怎么可能还记得呢?

——也许我们做过什么事情,使上帝发怒了。也许他不是发怒,而是感到耻辱。

——也许上帝为我们感到耻辱,或者是我们做了什么事,以至于他希望自己能够忘记。

《被掩埋的巨人》,是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作品。故事如题目一样扑朔迷离,很多真相直到故事最后才逐渐浮出水面,而结局处,虽然迷雾散去,诸多疑团仍然留于读者思考。

这是一片沉睡多年的土地,而当一切被唤醒,世界是否就如人们所愿,在清醒中欢快地延续下去?迷雾散去的同时,这里的人们挥别混沌之后,是否就迎来崭新的黎明?石黑一雄给我们讲的是一个疑窦丛生的故事。

1、中了魔咒的土地,被遗忘的迷雾笼罩住了

这是一个发生在遥远过去的事情,公元六世纪的英格兰。

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大沼泽的附近,嶙峋的山峦投下的阴影之中,还有一层浓浓的迷雾笼罩着。这里的人们每天都在忘记昨天和前天的事情。而过去更是消失在一片迷雾之中,就像沼泽地上的雾气一样。

书中透过一对年迈的老人的心理和视角,向我们展现了这片诡异的所在。故事以这对老夫妇出发去儿子的村庄找寻儿子为线索,通过他们沿途遇到的人和事,一重重迷障逐步瓦解。

乍看之下,人们生活在名副其实的当下,丝毫不为发生了的事情所累,又因一心应对当前的生计,更无从为未来担忧。放在我们“活在当下”的论调上,这几乎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了。

然而,这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玩笑话。因为,生活在迷雾中的村民,犹如终日游荡在梦境之中,而他们的生活乃是一场毫无意义的白日梦。

于是,埃克索夫妇便出发了。他们要赶在记忆没有完全丧失之前,找到偶然间依稀留存于脑海中的儿子。他们想重拾这漫长旅途中两人共同经历过的,或美好,或困顿的点滴记忆。

然而,随着情节的一步步发展,一方面,他们渴盼着迷雾散去,而另一方面又隐约担心着迷雾的背后是否有自己不想面对的东西。

2、记忆与宽恕,复仇与和平

在气氛诡异的迷幻氛围内,夫妇二人走过邪恶丛生的大平原,暴雨来临时歇脚于废弃的大宅子、遇到奇怪的老妇人和船夫,在夜晚留宿的“村庄”结识武士、小男孩,崎岖难行的山路上偶遇骑士,还有修道院里奇怪的僧侣们,隧道中的墓地、野兽,河里的精灵,石头小屋旁边的小姑娘及她的山羊,等等,所有这些夫妇二人艰辛的旅途经历,随着他们的脚步,使纠葛在一片迷离中的故事脉络渐次清晰呈现。

记忆与宽恕、复仇与和平。在这里我们通过几个关键人物来参透石黑一雄这部作品的主旨所在。

高文,伟大的亚瑟王的勇敢骑士

高文骑士,是故事中邪恶迷雾的拥护者,也就是母龙的守护人。作为反屠龙派的代表,这位忠贞的亚瑟王的骑士认定迷雾能带来和平,而宿怨必将在持续的遗忘中平复。

书中,他多次提到数十年的和平,不列颠人和撒克逊人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全都得益于母龙的气息。他甚至觉得垂危母龙的尚存气息定能将历史的宿怨全部化解,老仇敌将永久做兄弟。

几十年来,他身穿铠甲在这片土地上游荡,暗中保护着母龙不受侵犯,誓死捍卫亚瑟王的伟大遗产。

然而,不幸的是,他一生都在为亚瑟王的“和平”效忠,却无视历史真相。他们的屠杀、残暴、罪孽,怎能随单方面的意愿而被永久掩埋?

有记忆,方得宽恕的可能,而复仇则累于长久的压抑。

维斯坦,撒克逊王国的复仇武士

维斯坦这个人物与高文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作者通过他来告诉我们,历史不能轻易被忘记。

维斯坦是撒克逊国王的武士,从严格意义上,他不是纯粹的正面人物,只是萨克逊忠实的武士。不过,他的观点却是正面的。书中维斯坦和高文爵士有关和平、和僧侣有关神的讨论,足以说明这一点。

“希望过错被遗忘,和平建立在屠杀与魔法师的骗术之上”,这是亚瑟王的伟大希望,同时也是高文爵士终其一生的虔诚渴望。而维斯坦认定这样的和平不会长久。那些恐怖的往事,犹如死者的白骨一样,在泥土中蛰伏,等待不满于这种虚假现状者来发掘,揭示于光天化日之下。

“无限仁慈的神有什么用呢?你们基督徒的仁慈之神,许可人们满足贪欲,觊觎土地和鲜血,他们知道,几句祈祷的话加上一点忏悔,就能换回宽恕和祝福。”

很明显,维斯坦主张犯错者受到应有的严厉惩罚。而对于他们民族而言那屈辱的血腥历史不可以被掩埋和忘记。

埃克索,曾经的勇士而今的边缘人物

埃克索在书中是一个特别的角色。

故事初始,他是一个年迈老人,温良又和善,殊不知他曾是亚瑟王麾下一名出色的勇士。不过,与人相比,同样身为战斗中的英雄,他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参与对敌方老少妇孺的屠杀,反而对受难的敌方怀有善意。

然而,在要不要将母龙魁瑞格杀死,使迷雾散尽这一点上,他始终犹豫不定。他和妻子在村子里生活了一辈子,之前的沙场驰骋、功过恩怨,如今已不是他最关心的,相反,最让他担心的是记忆回来之后,妻子是否会离他远去。

他渴望迷雾散去,重拾两人相伴一生的恩爱回忆,他又担心这些回忆会不会恰巧结束这甜蜜当下。

所以,虽然最后他牵着能够毒死母龙的山羊来到它的洞穴,却似乎一直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对待高文和维斯坦的“战争”。

被掩埋的巨人

然而,待一切真相慢慢浮出水面,“被掩埋的巨人”到底是谁,似乎并不明朗。

书中有两次提到巨人。第一次是在故事初始,埃克索夫妇二人横穿邪恶丛生的大平原时,曾途经掩埋巨人的山丘,他们约定绕道而行。比特丽丝说,“不管是不是正午,从那样的坟墓上踩过去,都对我们没有好处。”

第二次则是在故事接近尾声时,“所以当初立巨人冢,有可能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地方很久以前发生过的类似悲剧——年轻的无辜者在战争中遭到屠杀。”

那么,那被掩埋的巨人是谁?我想,到这里,我们隐约知晓他指的不是单个的某人,而是众多的族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指的是当初不列颠人对萨克逊人施加的黑暗、血腥的过去。亚瑟王用违背正义的手段用巫术掩埋的,正是这“巨人”。

不过,话说回来,现实不可能一直为某一方驱使,而历史更不可能被永久遗忘。然而,可怕的是,当真相在长久的掩埋之中暴露出来,灾难也在无形中趋近。

维斯坦说:“巨人,以前埋在地下,现在动起来啦。他肯定很快就会起来,到那时候,我们之间的友好纽带,就会像小女孩用细细的花茎打的结一样,脆弱不堪。”

这个时候,角色在无形中转换,此“巨人”非彼“巨人”。更确切地,那存在于两族间的仇恨才是曾经真正被“掩埋的巨人”。那曾经的欲望、征服,而今重拾的记忆、复仇,才是可悲的人类一手打造的“巨人”。

3、持久的爱,多年不变

《被掩埋的巨人》除了宽恕、战争、和平等大的主题外,还有爱情的主题。在这里,对持久之爱的阐述别出心裁。

对每一个旅行者来说,他都是岛上唯一的居民

在埃克索夫妇寻找儿子的旅途中,在一座荒废的大宅子里,他们曾遇到一位古怪的妇人和一位渡人上岛的船夫。

那个美丽而奇怪的岛,旅行者感觉不到他人的存在。在渡相爱一生的人们上岛之前,船夫的职责便是通过对他们的分别谈话验证其爱的忠贞度。需要二人有罕见的深爱紧紧相连,方才能够一起上岛,且得到永久的陪伴。

比特丽丝就是因为听到这些才一直惶惶不安,迷雾弄丢了他们太多的记忆,而没有记忆便不能回答好船夫的问题。

这个岛,首先成为比特丽丝的心结,到最后又成为埃克索的威胁。

再见啦,我唯一的挚爱

有关埃克索夫妇二人的感情,我想自始至终都是很明朗的。

在整个旅途中,年迈的他们相依为命,恩爱有加。特别是在途中危险、艰难的路段中,二人的简洁对话:

“你还在吗,埃克索?”

“在这儿呢,公主。”

是的,埃克索一直都亲昵地称呼比特丽丝“公主”,感情自然而温和。整个旅途中,他们始终都彼此信任、依赖有加。在这种情况下,谁都无从想象当他们面对船夫的询问,会出什么岔子。

然而,当他们与船夫一起来到大海边,埃克索却犹豫了。由于二人之间罕见的恩爱,船夫分明承诺他们可以一同上岛,而对他们进行的分别询问则是“例行公事”。埃克索却神使鬼差地放慢脚步,坦诚回答了船夫那“回不回答都无关紧要”的问题。

最后的结局充满悬念,而我们却无法对其抱有乐观的希望和想象。因为船夫并没有去履行对妻子的承诺,和船夫握手言和,甚至都没有在意船夫那句:在海滩上等着我吧,朋友。而是连看都没有看他一眼,自顾自地涉水而去。

一对夫妻也许自称有爱的纽带,但我们船夫看到的可能是憎恶、愤怒甚至仇恨。又或许是一大片荒芜。有时候是对孤独的恐惧,没有别的。持久的爱,多年不变——这个我们就见得很少了。

无疑,船夫在这里是持久之爱的检验者,也是真爱的摆渡人。比特丽丝相信他的话,而埃克索则持不同看法。我想,他之所以肯定船夫不会给他们岛上相伴余生的机会,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回答,或者说,知道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并不合格,所以,不会得到真正的祝福。

故事最后,两位老人的分离是令人心痛的,可是,任凭我们再怎么为他们惋惜,也拗不过事实的真实存在。

持久之爱,多年不变,这个我们就见的很少了。故事中如此,现实生活中,也许同样如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