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和我家先生修成正果之后,我就一直在劝先生,不要想太多关于未来的事情。有一定的规划和担忧是好的,但是如果顾虑太多都反而会影响到自己现在这个阶段的生活了。
其实转念一想,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在这个年龄阶段就开始担心自己下个阶段的事情,搞得每天愁容满面的,失去了当前这个年龄该有的快乐。这并不是指我们需要一味的享受现在,这样就变成了所谓贬义意义上的享乐主义了。真正正确的做法是,对未来有一定的规划与忧虑,但是更多的是期待希望与跃跃欲试,一定的压力可以让人创造出比自己想象的更好的结果,但是压力如果超过负荷,就会产生反作用了。所以,“中庸”不失为至尚之道。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记得初中时候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过,人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个年龄阶段的任务,你可以知道下个阶段的任务并且为了完成它而好好的锻炼准备,但是你不能去提前完成它,这样就会违背规律,违背人体的自然生物钟。这位老师教给我们周迅提出的“十年计划”,找一张纸,写下你觉得你十年之后想变成什么,想做到什么拥有什么,然后往前推,那么8年后你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应该已经做到了什么?那么5年后呢?3年后呢?那么,你现在可以为自己的目标做些什么呢?
说实话,这个方法的确对我很有效,一下就打破了我心里的迷茫,甚至对于现在的我还有影响。时常拿出自己当时写的“十年计划”来看一看,自己是否去上面所写的达到了目标,那么接下来呢?又要进行什么了呢?
我个人看来,这样的忧虑,或者说是对未来的担心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这样的担心是在为了你的未来产生推动力的,是缓解忧虑的行为。
然而许多学生结束了在学校进行学习的这个任务后,迷茫的选择了职业,没有规划或者说规划甚少,就这样有些糊涂的过下去。下班后回家便是手机电脑的生活,没有兴趣,没有社交,周末可能连营养规律的作息都没有。别这样,别在年轻的时候,在身体年轻的时候就放弃了继续奋斗的动力,没有了想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的心情,那你的心就老了,心老了那你就是真的老了。所以,别在年轻的时候就老了。
我自己也是一个会三分钟热度,兴趣广泛却不太精通,朋友圈小社交活动少的人。但是我会想方法坚持下去,比如找人监督,每天打卡。我也会把自己的兴趣记录下来,一部分一部分去享受。朋友圈小,但是我努力让自己身边的朋友都变成那种可以时不时聊聊天,少而精的朋友,和朋友一起努力相互监督一同进步。我承认面对自己的不足,并且想方设法去克服自己逼迫自己变成自己想成为的自己。我喜欢童心这个词,我也更想保持童心,保持赤子之心,保持年轻,一直在努力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可以慢一点,但是不能不去做。可以辛苦一点,但是要学到想要的。我不想在年轻的时候就老了。
所以说,在下次我再遇到我家先生消极的担心未来的事的时候我一定会引导他也理智的订下计划的。因为我,希望我和我家先生都可以一直年轻下去。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