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4产品定价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是个经济学术语。Discrimination,中文翻译为差别,区别,或者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的意思,就是差别定价,或者区别定价。
"价格歧视"不是"歧视",二是生产的"差别定价策略"。
三种不同的定价策略:
1、三级歧视:针对不同特征的消费者;
2、二级歧视:针对不同采购量的消费者;
3、一级歧视:针对每个不同的消费者
一级价格歧视:精确的针对每个消费者,差别定价。
商品的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的,是由价值决定的。但是,每个人对商品价值的判断,又非常主观。于是,很多企业就开始研究,如何让觉得价值高的人,多付钱。
用"讨价还价"的方式卖东西,就是经典的"一级价格歧视"。常用的"一级价格歧视",还有拍卖,"价高者得"。
到了今天,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公司在"一级价格歧视"方法论上的创新,让人叹为观止。一旦人的行为可以数据化,他们比你更了解你后,就能轻而易举地"看人下菜"。
某研究者曾对一个著名的购物网站做了项测试。他先在一台电脑上,浏览奢侈品,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只看便宜商品。两周后,研究者用两台电脑同时在被测试网站买同一款耳机。结果,经常看奢侈品的富人,看到的耳机价格,是另一个人的四倍。
在中国也有某著名旅游网站,利用互联网对个人的了解,实施"一级价格歧视"。你在网上搜索机票信息,它会显示各种折扣。你不停地刷,不停地刷。然后,他就知道你很着急,于是悄悄隐藏了低折扣的机票。你再刷,便宜的机票越来越少。
A1:我经常都在搜回家的票,买的比较多的是到郑州,这次回去随便搜了一下到济南反而便宜很多。买了到济南的机票之后,我后面还看了几次,发现价格是越来越高了,之前还一阵窃喜呢,现在看来难道是专门给我看的?不知道是不是被价格歧视了哦?
思考:我改如何反价格歧视呢?
二级价格歧视:这个世界上,有买得越多价格越贵的东西吗?
一级价格歧视,是"按人定价",又被称为"完美价格歧视",但在现实中比较少见,用户感情上也难以接受。而今天要学的"二级价格歧视","按量定价",就普遍得多,也花样百出得多。
正向二级价格歧视
"批发、团购、套餐、优惠券",这些形式都有个共性:买得越多越便宜。所以都是"正向二级价格歧视"。
这不废话吗。不是"买得越多越便宜",难道是"买得越多越贵"吗?
还真有"买得越多价格越贵"的定价方式,也就是"逆向二级价格歧视"。
比如居民电费,白天贵,晚上便宜吗?你知道?很好。这叫"峰谷定价",鼓励大家晚上用电。但是你知道,同样在白天,居民电费也是"阶梯定价"的吗?
在某市,居民电费分三档:
1) 每月用电260度以内,每度0.617元;
2) 每月用电260-400度,每度0.667元,涨了5分钱;
3) 每月用电400度以上,每度0.917元,居然大涨了50%左右。
为什么会这样?鼓励大家节省能源吗?当然有这个原因。但一套别墅,再怎么省电,都不可能省到一居室的水平。供电局这么定价,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节省能源,而是让住大房子的,也就是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为同样一度电,付出更多钱。
每户用电260度,400度,和400度以上,相当于把住户粗略地分为了"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富裕型因为房子大,再省电也比温饱型用电多,但他们有钱啊,那就让他们多付点。
这就是"买得越多越贵"的"逆向二级价格歧视"。
"买得越多价格越贵"这种"高级定价策略",其实一直被很多高手悄悄使用。
某移动运营商,提供上网流量包月服务。每月3G流量59元,平均每G 19.67元,如果购买每月4G呢?89元,每G 22.25元。是的,你没看错,"买得越多价格越贵"。为什么?因为每月能用4G流量的人,是有钱人,他们对价格不敏感,可以多收他们一些钱。
三级价格歧视:商业世界到底是歧视穷人,还是歧视富人?
一级价格歧视,是"按人定价";二级价格歧视,是"按量定价"。三级价格歧视:"按类定价"。
什么是"按类定价"?按什么"类"定价?
"三级价格歧视"研究的"类",其实只有一个:"有钱,并愿意多花钱的人",让他们多付钱。可是,你怎么知道,谁才是"有钱,并愿意多花钱的人"呢?
研究"三级价格歧视"的人们,苦思冥想。有钱人虽然没把"我有钱"三个字刻脑门上,但他们一定有些明显特征。只要找到这些特征,就能识别有钱人,然后"按类定价"。
第一、 宁愿花钱不愿花时间。
如果你是游戏公司,可以让普通玩家通过升级、寻宝、做任务,获得"倚天剑"。你不愿意花时间?当然可以,直接买:1万元一把。
如果你是机场和高铁站,可以推出VIP服务,上飞机绿色通道,下飞机直接上车,省下10分钟,多花3倍钱。
如果你是电影院,你可以做个活动:把电影的宣传分享到朋友圈,集齐100个赞,就可以用10元换购售价30元的爆米花。你觉得怎么样?好麻烦?那就对了。这说明你是有钱人。这个活动,就是要过滤掉时间更值钱的有钱人,然后只让时间不那么值钱的"张三",用10元买到爆米花。
这就是利用"宁愿花钱不愿花时间"的特征,"歧视"有钱人。让有钱人的花钱,让有时间的人花时间。
第二、 想要那就现在要,绝不等待。
如果你是视频网站,可以推出"同步上映"的付费会员。不是会员,最新一集的连续剧,下周才可以免费看。什么?你现在就想看?那就付费吧。
如果你是签证中心,可以推出"加急服务"。一般签证,需要1个月。什么?你着急?那你购买"加急服务"吧,1周就能办好;还是嫌慢?真是有钱人,性子这么急。那你购买"特急服务"吧,3天就行。
如果你是电影院,可以推出一个"还要陪你看电影"的爆米花券,鼓励男生经常陪女朋友看电影。下次再来,用这张券爆米花便宜10元,但今天不能用。今天就想吃?那还是30元。这个活动,就是要过滤掉有钱人,然后让"李四"可以用20元钱买到爆米花。
这就是利用"想要那就现在要,绝不等待"的特征,"歧视"有钱人。
第三、 无法忍受低品质。
有钱人,对品质都没法忍。那就好办了。如果你是出版社,出书就出"精装版"和"平装版"。平装版要做到质量不差,但是让有钱人不能忍。
如果你是软件公司,可以把辛苦做好的软件,起名"宇宙版",然后故意砍掉些功能,做成"专业版",再砍掉些功能,做成"家庭版"。有钱人会买被自残的"家庭版"吗?他们不会。
这就是利用"无法忍受低品质"的特征,歧视有钱人。
第四、 希望一切尽在掌控。
有些旅行社出售"最后一分钟船票"。也就是说,如果舱位满了,你就再等后面的;如果有空位,你就上来一起走。什么?那怎么行?我后面的行程怎么办?我一定要买确定行程的船票。
航空公司卖打折机票,一般都有"不能改签"的条款。不能改签?我的行程瞬息万变,不能改签哪行?那就请您买全价票吧。
这就是利用"希望一切尽在掌控"的特征,歧视有钱人。
A2:如何用价格歧视的思路给自己的课程定价?
歧视价格歧视的本质就是让愿意付高价钱的人花高价钱买,想要低价的人付稍微低的钱。但也这意味着他们享受到的服务是有差别的。
首先,对于一级价格歧视,线上产品通过大数据的抓取分析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至于线下的讨价还价,个人认为是基于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并没有多错之分。如果自己的课程也能借助一个平台来使价格不断变化就好了。比如,某读者第一次打开显示58,第二次就是68,第三次98,给她一种不买就会一直涨价的紧迫感。其实涨价的理论基础是她一直在关注和犹豫,是想买的。付高价反而能促进成交。
其次,对于二级价格歧视,个人认为只有在垄断行业才有可能实现。暂不适用。
最后,三级价格歧视,无论是时间等待,确定性,还是品质其实都在表面花了高价钱也享受了更高的服务。那么在制定自己的课程的时候就可以有普通版,vip版本,高级VIP版本之分,产品可以是一样的,但是服务不同,比如选课的优先级,新鲜度等等,从差异化的服务商来制定三级价格歧视,这样就比较容易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