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悟

【微写作21】舌尖上的情味

2019-04-20  本文已影响1486人  简约语文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吃货。你品尝过怎样的美食,让你难忘?请以“舌尖上的情味”为题,写一篇微作文,300字左右。



代世平:舌尖上的情味

冬至,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那股热流,便流进了心间。

每年冬至,爷爷都会做汤圆。白白嫩嫩的圆球,配上红糖水,甜腻腻的,也暖洋洋的。

小时候,父母工作并不繁忙,爷爷奶奶也多清闲。每逢冬至,左邻右舍都会聚在一起,和面粉,揉面团。我可喜欢帮爷爷做汤圆了。小小的面团,在手中揉一揉,就变成了小圆球,可爱极了。

“来来来,刚做好的汤圆,趁还没凉,赶紧吃。”还没见到人,爷爷的声音便先到了。紧接着,就是汤圆的香气。红糖水包裹着一个个圆滚滚的汤圆,散发着香甜的味道,手心里的碗是热的,十分暖和。我也顾不上别的,拿着勺子开始吃。爷爷就坐在一旁,看着我,边笑还不忘提醒一句:慢点吃。

可现在,爷爷去世了,再也没有爷爷那在厨房忙碌的身影了。

黄绮晗:《舌尖上的情味》

每次回乡,桌上那片白雾袅袅中,似乎总有一海碗水蒸蛋。

水蒸蛋是爷爷的拿手好戏。敲四五个草鸡蛋,打出沫来,加入少许温水和盐,放锅里炖。十五分钟后,爷爷将嘴撅成筒形,轻轻送出一口气,浅黄色的蒸蛋便颤颤地端出来了。最后滴几滴酱油提色,切两段长葱,就是一碗水蒸蛋。

水蒸蛋盛在白瓷碗里,粉嫩得如同婴儿的肌肤,吹弹可破。用勺子浅浅地挖一口,那鸡蛋停留下一个触感,便迅速坍塌,不知是滑进喉咙,还是化在舌尖——酱油的浓重渗透进鸡蛋的清淡,恰到好处。一不小心就过着吃掉了一海碗饭。

爷爷在一旁望着,那笑容湮没在袅袅白雾中:“慢点儿吃,没得抢……”

人生何其简单,所求无非一碗水蒸蛋。

金诺:《舌尖上的情味》

窨糕是家乡有名的小食。

四四方方的糕身,雪一样白,中间一个方正的“桂”字,是喜庆的大红色,精致的花纹带着一丝古风的气息,典雅里有一种小镇特有的朴实。

咬上一口,豆沙馅甜里带着一股桂花的清香甜而不腻,再加上糯米特有的糯、粳米所特有的细腻,一时间,舌尖上的味蕾得到了满足。闭眼,似乎看见老家门口的那一棵大桂花树在秋天开花的样子:一小串一小串嫩黄色的桂花掩映在绿叶之间,那香就似个黏人的小孩,愣你怎么甩也甩不掉。

据说,这窨糕的原料制作起来也是很费心的,粳米配上定量的糯米要在浸足七天、淘洗七次,再磨成细粉,就连这看似不经心的馅儿也是由豆沙、桂花两种原料调至适当浓度的。

家乡就有这样一家经营窨糕的老店,声名远扬。每到一年的惊蛰到立夏之间,常有定居在外的家乡人不远几十里来这里订制窨糕。店主人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奶奶,身体硬朗,待客很是热情。正是她率领着一班上了年纪的老人起早贪黑、二十年如一日地精心制作,满足了家乡人的味蕾。

大概就是这些民间淳朴的手艺人的坚守,才能让中国曾经的民间美食不致失传吧!

季宇攀:《舌尖上的情味》 

是人就有爱吃的东西。

小时候爱吃甜的,总是会拿着钱,跑到离家不远处的小店买些巧克力或是棒棒糖之类的。

那种甜味几乎是怎么吃也吃不腻,后来有一次跟着人去逛街,看到了一家甜品店,忍不住走进去选购起来。

而这是我第一次碰到令我爱不释手的食物:甜甜圈。

我一直很好奇这么小一个东西是如何做的如此美味可口的,松软的面包和甜到发腻的糖份,简直像是被云朵给抱住了一样舒适。

后来上了小学,碰到了太多事,虽有可乐的却更多的是悲伤和痛苦,渐渐的,连口味也开始变了。

我不再狂热的喜欢甜味,更加钟情于咖啡的口感和奶酪威化饼干的味道,这些更能让我铭记住自己的伤疤。

前几日,和二兄出去玩耍,碰巧买了几个甜甜圈,略一品尝,眉头深深皱起,二兄问何事,把头轻摇道:“太甜了。”

陈沛瞿:《舌尖上的情味》   

黑色的炉子里,迸溅出金黄与香甜的味道,火红的夕阳用力发出最后一缕灿烂的光芒,伴着这色,香,一起将老人包裹住。这一幕,定格了。

老人坐在一张小马扎上,着一件淳朴的黑衣裳,踩着双布鞋,似枯枝一样的大掌布满了青色的,像是纵横交错的树茎一样的青筋,正一下一下的摇着那个黑色的炉子。

“爆米花吗?好像只从哪本书中读到过。”我走上前,想好好的看一看。

老人抬头,黝黑的面庞上布满了沧桑,虽抬头看我,手上的动作确是一刻不停“爆米花,买点尝尝吗?”我皱了皱眉,“可好吃了!”老人怕我不买似的,又加上了一句,从旁边的袋子里掬起一堆金灿灿的玉米粒,“好啊!”  “爷爷,现在卖爆米花的人不都是用机器的吗?你咋还用这个呢?”“机器做的哪有那么好吃,还是这个好吃啊!”老人的眉头微微上挑“哪买的人多吗?”“不多啦!”两条眉毛,又下来了。“那干嘛还要继续啊?”老人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只是专注着做着手上的动作,慢慢地摇着,一下,又一下。

“嘭嘭”的几声,老人飞快的将一个干净的塑料袋按在炉口,金灿灿的爆米花倾泻而下,带着一股淡淡的香甜味。

我用手抓起一把,往嘴里塞去,不甜,几乎是没什么味道,和电影院里那些香甜的爆米花比起来,似乎是带着一些淳朴,一缕固执。“现在你们这些小孩子啊,都不爱了呢,放在以前,早就被抢空了……”老人依旧是坐在小马扎上,依旧缓缓地摇着那个黑漆漆的炉子,似在自言自语,又似在说给我听。

夕阳下,老人的影子,显得有些落寞,但金灿灿的阳光用力的包围着老人,还有,那个炉子,那些玉米粒。

后来,老人走了,我吃过很多的爆米花,香甜,浓郁,却像是少了些什么,再也吃不到那个傍晚似的好爆米花了。

                                                                                                                                     

陈果:《舌尖上的情味》

走过许多路,尝过许多美食,但最忘不掉的,还是那碗炒米的香。

炒米,在现在是很不常见的,但在我的故乡,这是一种再平凡不过的小食。经常的,当我回了乡下,爷爷奶奶必会笑眯眯地拿出一大袋炒米,像是拿出一件珍宝,骄傲地说:“你爱吃的炒米,又给你买来了。”

一粒粒炒米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充盈了视野,填埋了心里。炒米可以用水泡着吃,当热水和晶莹的炒米相遇的一瞬间,呲啦一声,宛如火花遇见清水。炒米中间凹陷下去,四周却如打气般鼓了上来,这时再加一勺白糖,脆香的炒米搅成软糊一般,散发淡淡的清香和甜味。

迫不及待的我,捧起碗,像喝粥一样喝下去,唇齿间顿时弥漫开一种纯天然的香,夹杂着丝丝缕缕的甜,缓慢入胃。这时的爷爷奶奶,只是静静的看着我,脸上挂着如蜜的甜。

这些年,回故乡见爷爷奶奶的愿望越来越难以实现,吃炒米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但当记忆打开大门时,一股炒米香便会穿越时空扑面而来,这是忘不掉的舌尖上的情味,更是忘不掉的情怀。

陆宇豪:《舌尖上的情味》

缠缠绵绵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好似有根丝线牵引着我去寻找,是梦吗?我不知,如不是梦又何来这醉人而又醇厚的香。

近了,近了,望见母亲的身影,见我来了,微笑着端来一碗不知液体。我再嗅了嗅,对,香味的源头就在这儿!我有些迟疑,望着碗中那诱人的色泽,银耳就如同一朵完全绽放的莲花。轻碗一勺,渡入口中,霎时间,红枣的香甜,莲子的醇香,银耳的润滑,在这一刻一齐迸发,绷着的神经松懈了,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何等奇妙的味道!“妈,这!”母亲嘴角微微上扬,“不知道了吧,这是冰糖银耳莲子羹,味道不赖吧!”我一边点着头,一时还不忘再往嘴里送几口。

记得从前也是吃过的,不过与现在相比,却是天壤之别了。食材的五花八门,让它在口味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却不知,少了童年的味道。

丁卫军老师:

@季宇攀   小学时坏了胃口,语焉不详,如何更好地衔接,又做到超大含蓄,再想想

周思妤:《舌尖上的情味》

在我记忆里,一个老人给我留下的形象极深:他常常戴着一顶军绿色帽子,帽子下面藏着一双小小的眼睛,那白花花的胡子让我们对他多了几分敬重!

大概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常来我们小区门口做爆炒米。伴随着“砰”的一声,爆炒米就从雾气中“脱颖而出”。一粒粒炒米又白又胖,三五成群的躺在硕大的网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们迫不及待的用手抓上一大把,塞进嘴里,是甜甜的,入口即化,让人不厌烦的使劲嚼着。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人的胡子也越发的白了,小区门口他的身影也消失了。

前几日,在路旁看见一个人在做爆炒米,他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李黄伟:《舌尖上的情味》

现在已经是半夜十一点了,可我却还精力旺盛地和表姐他们一起开心地在打扑克。只不过,肚子有点不安分。

“都饿了吧,来吃点东西吧。”外婆端着一盘她自己炸的小吃向我们走来。待她把盘子放在桌上后,我才看清楚,这原来是一盘子炸过的土豆块还有一碗酱料。好像是酱油和辣椒粉。

一向以眼睛吃饭的我一看见这一盘其貌不扬的土豆块后立刻表示拒绝。不过闻着空气中飘散的土豆的醇香,以及表姐她们一块接一块地在吃。我的胃开始怂恿我去尝试一下。

闻着这么香,味道应该不差吧。我想。于是就夹起了一块比较小的尝了一下。味道不错啊。炸的外焦里嫩的,并且咬下去是土豆的醇香立刻就充斥了我的口腔。

原味的都这么好,加上蘸料应该会更加美味吧。想着,就又夹起了一块在酱料中滚了一下,送入口中。原本就炸的外焦里嫩的土豆块加上了这种又咸又辣的蘸料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啊!

吃完了几盘小吃以后,我们没有继续玩扑克而是去了一个比较近的公园散步。虽说已是半夜,可路上的行人还是不少,走在路上也时不时可以碰见几家烧烤摊,散发着香味。

回家以后,我也曾尝试过自己去做这个小吃,自己去公园散步。尽管味道似乎是越来越好,我却总感觉少了点最重要的味道。

丁卫军老师:

回家后,我也曾尝试自己去做小吃。尽管没有那样的味道,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闲散的安逸与快乐,也许早已融化在那小吃的滋味里了。

丁卫军老师:

@李黄伟  不知道能不能表达你的意思。你读读你的最后一小节,前言不搭后语。

姜奕:《舌尖上的情味》

这是一条旧石街,大小不平的石块似随意摆放的,一条溪流如同一条淡色的绸带缓缓地流向尽头。

一家豆腐店,坐落于溪水的拐角处,整条街上,都好像泛着那豆腐的气息。叫上特色豆腐,一位老人便走了出来,放上餐桌。淡黄色的豆腐,长方形,安静的摆在盘中。它鼓鼓囊囊,像膨胀的棉花糖。

咬上一口,苏中带软涌上心头,,中间部分更嫩,几滴热汁流出来,在舌头上蹦跳,每嚼一口,都是满满的喜悦。一碗豆浆又送了上来,“手工磨的,送给你们。”老人慈祥的说着。虽不如外面买的那样甜,这豆浆中却不腻而真切。眼前出现了巨大的石磨,它慢慢的转动着,豆浆就一滴滴流进杯中。

豆浆清的似水,就如同从这溪流里刚舀上的,能把人的影子映出来,可喝起来特别醇厚,让人上瘾,品茶般的心态。相信这条街的人,都会过慢生活吧。

看着老人,我便知道这家老店如他一般存在了几十年,这舌尖上的情味,会在这座古镇上继续存在。

丁卫军老师:

@姜奕 核对一下,有啥笔误,错别字。写得不错,尤其是主题的开掘,有情味

张卓意:《舌尖上的情味》

妈妈烧的一手好菜,属鱼类最佳。

放在我面前的清蒸柠檬鱼,上好的酱汁淋到鱼肚上,加上红辣椒做点缀,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热腾腾的蒸汽在鱼的上方盘旋,实在是香!夹一口放在嘴里,柠檬的清爽中和了鱼的鲜味,而鱼的肉质又是鲜美肥嫩,吃一口,大为满足。

“我不喜欢吃鱼”妈妈一直用行动告诉我。念叨着说吃多了会长痘她总是习惯将鱼放进我的碗中,以至让年幼的我以为她说的是真的,虽然从来没有见过那痘痘。不过少不更事的我总是不会控制自己嘴馋的本性,所以我也就理所当然地为妈妈“排忧解难”,每一次都是独自将鱼消灭干净,还意犹未尽地咂咂嘴。面对妈妈慈爱的笑,当时还觉得:妈妈一定会感激我吧,毕竟我解除了她长痘痘的危机。

直到慢慢长大,妈妈总是习惯看着我吃鱼,而自己不动一筷子。其实想想,当时相信妈妈借口的我,也是真的天真,烧得一手好鱼的人,若不是因为喜欢,怎么可能研究出这样的美味。妈妈做鱼的手艺只增不减,餐桌上每每飘起的鱼香,或因为做法不同而不一样,但是妈妈用这样的方式来爱我却从未改变。无论是红烧鱼,清蒸鱼还是鲫鱼豆腐汤,她总是用一贯的理由搪塞已经知道真相的我。

我一直未曾主动揭穿妈妈的谎话,只是渐渐学会用另外的法子让妈妈吃鱼。后来每回吃鱼,我都会夹些放在妈妈碗里,就好像小时候妈妈夹鱼给我那样,她会吃一口然后对我笑笑,有时甚至夸自己的厨艺越来越好了。在这一点上得越发默契,让我觉得我和妈妈的心似乎又近了。

陈顾鹏:《舌尖上的情味》

眼里只有吃,渐渐露出了碗底 ,一会儿,这就没了,浑身热的发烫,大满足。

肚子里饿得慌,慢慢的走在大街上,此时还没许多的人,更别提小吃铺了,“哎”也许嫌太安静了,叹了口气, 这一叹不好,这一吸,香味直往里钻,哪儿呢?

循着走,巷子里一家正开着昏黄的灯,烟雾缭绕。

往里走,她正在揭起笼,“要吃什么?”看了看“馄饨”可就忙开了, 热水,又是一阵的烟雾缭绕,下锅,个个白练似的跃起,起锅,一把韭菜,齐活!

端到面前,一筷子下去,撕开皮,红是红,白是白,香!狼吞虎咽,一口接着一口“好吃吗?”用力点点头,笑了,她笑了。

丁卫军老师:

@陈顾鹏 如何往前走一步,无痕地点一点情味

蒋雯怡:《舌尖上的情味》                                          房子上的烟囱里吐着一团团灰白色的烟,屋子里烟雾缭绕,参杂着香味。

以前爷爷奶奶是在灶上做饭的,奶奶在后面烧火,爷爷在灶前握着锅铲翻炒大盘鸡,一家人                                                                                                里里外外地忙乱,笑声在屋子里一点点散开。

咖啡色的鸡上装点着几种菜,使它一下子就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鸡胸肉一点也不柴,收饱了汤汁,鸡肉可以一丝丝撕着吃。

生活在一点点变化,现在都是在煤气灶上煮饭,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没有了以前的热闹,没有了那么多人忙忙碌碌的身影,那种情味会在我的心里,弥漫,填满。 

                                                                                                                                   

杜淳彧:《舌尖上的情味》

袅袅升起的雾气中朦胧着自己通红的脸庞,哈,昨晚可算改善了下伙食!

傍晚回家,做好了迎接微波炉热菜准备。不料母亲却兴高采烈地将自己拉进汽车,故作神秘般道“走,回你姥姥家,准备了好菜哦!”肚子里的馋虫瞬间被勾起,想想就诱人哪!

一路颠簸总算回到了家,抬头一望,二老就在门口笑哪。下车,外公便抢过了手中的书包“学习辛苦哈,我帮你拎”。姥姥急忙将我们迎进屋子,哈,红绕鳊鱼!上面撒了些葱花,汁里还躺着几个鲜红的辣椒。夹了块肚皮肉,鲜嫩得宛若豆腐一般,瘦肥适中,美极了!微咸之下隐着淡淡的辣味,让我不禁又夹了数筷。

招呼他们也一起吃,却是有意无意地避开了最鲜嫩的那部分,将背脊之处夹了个精光。哈,都蓄着对我深深的爱呀!

瞿天宸:《舌尖上的情味》

站在这家小店的门外,就能感受到阵阵炭火的热浪,一股股夹杂着木头清香的羊肉味,争着钻入我的鼻子。熟悉我的人会疑惑我不是从来不吃羊肉吗?别急,在这儿我再来介绍一个人。

夏叔是老爸的好朋友,生性直率大方。他待人极为热情,每次我去东北,总少不了他的几顿大餐,还总亲切地叫我“儿子”。今天他们放小假,正当为去哪儿吃饭犹豫时,他一把拉住我说:“走,咱带儿子去吃烤羊腿!”见他盛情难劝,我只好跟着走了。

羊腿不久上来了,硕大的一只占整张桌子。夏叔赶紧忙活起来,挂高,翻面,试熟,动作尤为熟练。羊肉渐渐变得红中发黑,油也印了出来,夏叔粗略一看就胸有成竹地说:“这边熟了!”拿起刀子低着头切了一大块,沾了沾辣椒,放到我盘子中眉飞色舞地说:“儿子,你一定尝尝,这可是羊腿上最好吃的一块肉!”说完还翘起拇指得意地挑了挑眉毛。我看着沾上辣椒的羊肉,不是很有膻味,再看看夏叔充满期待的小眼神,便吃进嘴中。真别说,外酥里嫩,入口即化。那晚我吃了很多,到现在我还回味无穷呢!

回到家乡后,再没有吃到那样好吃的羊肉了。

丁卫军老师:

@瞿天宸 羊肉是那个地儿的特有口味,有那里的文化,回到就吃不上了。可否点一点呢

丁卫军老师:

也许是羊肉的质地,也许是做的手艺,总而言之,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口味”吧!

姜苏:《舌尖上的情味》

期末考试考的不怎么样,但寒假我还是去了泰国。

去泰国的第二天,我们去了一家网红餐厅,被我一眼看中的就是那个菠萝饭,菜单上面很好看,菠萝被去了盖头,里面也挖空了,里面是炒饭,泰国米,又细又长,里面还有菠萝,上面还有肉松,腰果。看起来很美味,有八个人,我们点了两份。

上饭了,第一个上的就是菠萝饭,我们先拍了个照片,然后依次的把饭盛到自己的碗里,每个人都显得很有礼貌。用勺子舀一勺,细细打量一番再把它送到嘴巴里去,味道很好。有这菠萝的清香,让整盘饭菜都显得酸酸甜甜,很好吃。

吃完饭了,菠萝饭的味道还在嘴里留有余香,直到就店里还不能忘记那个味道。

在泰国的最后一天,中午我们还去了那家网红餐厅吃饭,还点了那份令人难以忘怀的菠萝饭,想把它保留着。这份情味,令我难忘。

曹晨希:《舌尖上的情味》

那与其说是一条步行街,不如说就是个狭窄而简陋的小广场,熙熙攘攘的拥满了各色小摊。我在炭火激起的白色烟雾与“刺啦”一声激起的香味里,穿过密不透风的人群。

那最深的地方,有一个女人,总手脚利索的忙碌着。

我喜欢吃他家的梅干菜烧饼。做好早早放在那里,候着顾客来买的烧饼往往很少,拿到手,都带着蒸腾的热气。又不能立马下口,须放凉一阵。那时,烧饼薄而脆,里头的馅不咸不淡,恰到好处,最适宜腹中空虚而未到饭点的时候咬上两口。

那一次去,东绕西绕的记不得了,走到摊前随口问了这样一句“是这家吗?”女人手里动作不停息的,抬眼看了我一眼,笑了,“这里可只有我们这一家做这个呢!”

后来再想吃,去寻,去候,再也没看见过了,一打听,似乎是为了“面子工程”不让摆了。顿时心中一下子涌起失落与惋惜。

曹润泽:《舌尖上的情味》

在满是亲朋好友的饭桌上。空气中是不敢多闻的奢华的香气。看着金碧辉煌闪着光的佳肴。

以前总见呛虾,它保留着虾的本色,是用活生生的小虾浸泡在各种调料酒里,数个小时的浸泡使虾内虾外都满满充斥着各种酸辣咸的味道,每一口都有满满的汁水润湿味蕾。各种刺激性的味道在舌尖交织。大人们把这些珍贵的好东西拼了命的往孩子们的碗里夹。

这样的呛虾,再过了几年,就不多见了。变成了硕大无比的澳洲龙虾,变成了涂满酱料的炸虾。

亲戚们的酒席也越来越夸张,再也不是自己的手艺或是村里烧饭好手的杰作了,请来不知哪里的高级大厨,用最昂贵的食材,用最浮夸的摆盘,求最奇特的滋味。也不管我们这些乡下人是否吃的习惯,似乎是遵循了“越贵越好”的道理。

想想现在的亲戚朋友,不也是如此,戴着昂贵的假面,穿浮夸的衣饰,努力包装出最华丽的样子,作出最引人注目的举动。

这些都是包裹太好的口罩,将情与味,牢牢的锁住。

吃到味蕾都萎靡。

施陈宇:《舌尖上的情味》

春天渐渐隐去其面容,家乡出产的窨糕也渐渐接近了尾声。

有幸又得到一盒,我如视珍宝地放在桌子上。貌不惊人的外表,是一大块洁白的米糕,仔细端详其上的小小孔隙,便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其松软米糯的口感。微微裂开的口子露出了桂花豆沙,色泽鲜美诱人。

开封,用筷子划下一点,把微微散着热气的糕点送到嘴里。牙齿切开米糕,松软的糕点顺从地一分为二,却也不乏坚韧。米糕细腻的“砂砾感”微微磨舌。像极了江南人家炊烟袅袅的生活。

黑糊糊的桂花沙涌到舌尖,醇香浓厚,像是地窖里深藏多年的美酒。独特的味道在嘴里绽放开来。我不由得想起家乡平凡而又微妙的生活。

家乡的人,就这样把生活与食物联系在了一起。

丁卫军老师:

大家注意,题目是舌尖上的情味,不是舌尖上的美味

曹楠:《舌尖上的情味》

八月,原是桂花香溢满屋的季节。在我的家里却是桂花鸭的天下!

厨房是女主人的地盘。妈妈是南京人。餐桌上的美味被各式的鸭子平分秋色!最爱的还是桂花鸭。据说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种低温畜禽产品,和传统的腌腊制品完全不一样。而且从鸭头到鸭脖再到鸭肉,可以说每个部位都是精品,都有它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嫩,想说入口即化有些夸张但绝对颠覆你的想象。让人欲罢不能!

最让人不解的是除了南京当地,其它地方的仿品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南京桂花鸭那种特殊的香味和口感就像是与生俱来的,独一无二的!

除了桂花鸭,只要哪里开了鸭血粉丝汤店妈妈也会第一时间拉着我去尝尝!

我问外婆,南京人都像这样喜欢吃鸭子吗?外婆摇头,说妈妈小时候也没有这样疯狂!可能是……外婆的眼睛湿润了。

想家了吧!

张可盈:《舌尖上的情味》

小咬上一口,卡擦流入淡淡的清香,其甜味融入舌尖,余味缠绕,齿颊留香,色泽鲜黄,密密麻麻的芝麻撒之上,美味甜口。

那缠绵的香味,涌了上来,不禁舔舔唇,再咬上一口,饼中香脆味全然溢了出来,味弥漫开来,眼前仿佛浮现出她的忙碌的身影。

她笑着,嘴边漾着淡淡的笑意,眼角鱼尾纹泛滥,脸颊上星星点点的斑纹若隐若现,清爽干练梳着一缕短马尾,黝黄的额前,细发丝荡漾,朴素的衣着,爽快的回应。

她在几平米的小店穿梭,斑驳陆离的白墙有些掉了白皮,露出了水泥色。

小店前是一个个皱纹与涟漪先辨淄渑的脸旁,嬉笑打闹的孩童,透着活力的年轻人,全然没有现代化生活的紧迫感,仿佛是漫步在幽静的田间小道上,在这久违的松脆之香中散步归途。 那浓厚的小巷风味,夹杂在饼的香脆可口之中,是难忘的情与味。

陶奕燃:《舌尖上的情味》               

清明节的结束,春卷的"流行"也渐渐接近尾声,不再相互流传于菜桌。

趁着难得的假期,也回到了难得一回的老家。许久不见,看到家的一切都十分想念。但最的还是外婆的厨艺。

一进家门,一见到外婆,果不其然。外婆又在做好吃的了。嗅着鼻子,使劲一闻,辨认着是什么?呀!是春卷。一根根乖宝宝似的春卷安静地躺在油锅中,一会儿又开始调皮捣蛋,弄得油四处飞溅。炸好的放在碗里,一个个外焦里嫩,咬下一口,脆脆的。里面是最爱的韭菜和蛋皮,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根又一根,不一会几根就进肚了,让味蕾充满幸福感。

现在到各个饭店,点的春卷一个比一个玩着不同的花样。虽然样式新颖独特,看起来很有食欲,但是真正的味道却远不及过去的那种"原味"。

到过不同的地方,吃过不同的菜,心神所牵的,还是以前的那个味道。                                                                     

卞晨蕊:《 舌尖上的情味》

圆圆糯糯的汤圆是我的最爱。

汤圆的配料做法都极为简单,仅需糯米粉和上水,再用手搓成一颗颗圆润的球形,喜好什么馅儿包在之中即可。最后下锅过水捞出,凉一凉便可以吃了。

而我自小就喜欢吃实心没馅儿的。圆圆的,白白的,一口一个,甜而不腻。放入口中顺滑软糯,很有QQ糖的味道。一口咬下去那股糯米的清香与韧劲便在口中慢慢绽开,充斥着每一个味蕾。若是配上些许酒酿一同来煮,米酒的清甜甘香与汤圆的软糯两两结合,简直是天作之合。

汤圆味道好吃,寓意也是极好。

汤圆汤圆,团团圆圆。而这实心的则是较那些带馅儿的更为干净,一家人团团圆圆没有其他别的什么酸甜苦辣,就仅仅是平平淡淡,亦是极好的了。

所以,独爱实心的汤圆。

吴傲天:《舌尖上的情味》

那天,大概是奶奶还在住院,所以妈妈不在家,家里空荡荡的,寂然无声。我在房间做着作业,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噼噼拍打着窗户,气温略显下降。我走到客厅里,空气恍如凝固一般,一片死寂。

风越刮越大,在这寒冷的天气,我冷得发抖。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是妈妈!她走了进来。她只穿着一件衣服,脸显得发白,手不由得发抖,因为太冷了吧!她的脚也在发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走进屋内:“孩子,饿了吧,我给你买了个便当,吃吧!”说着打开了白色包装盒,拿出筷子说:“快吃,趁热吃吧。”看着照顾奶奶而憔悴的妈妈,在家中与医院来回奔走。我鼻子不免有些酸涩。

吃完饭后,妈妈拿出了自己的保温杯中所剩的水,为我泡上了一杯热腾腾的奶茶,递到正在做作业的我跟前说:“奶茶提神,趁热快喝,妈妈带饭给奶奶”说完又拎着盒饭往医院照顾奶奶了。

捧着这杯热腾腾的奶茶,望着妈妈远去的身影,喝着母亲为我泡上的奶茶,那甜甜的滋味顺着舌尖轻轻滑入喉咙,一丝丝甜蜜涌上心头。多少个寒冷的早晨,妈妈就已备好营养美味的早餐:多少个黄昏校门口的等待,风雨无阻;多少个夜晚,妈妈的奶茶伴着我完成功课,在浓浓的奶茶般亲情的呵护下,我渐渐地长大,可妈妈的眼角却多了皱纹,妈妈的身躯却少了轻快……那不是普通的一杯奶茶,那是一泓甘甜的爱之琼浆。

时光从舌尖悄悄流逝,妈妈的爱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化,那流过舌尖的奶茶,溢满着眷眷的亲情,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秦政纲:《舌尖上的情味》

午后的阳光像是施了魔法一样,把世界一切都禁止住了。安静的有点出奇,少不了的只有下午茶了。

下午茶当然得有茶,先到一杯温水放上枸杞盖上盖子稍等一会即可品用。就在这时有人敲门,毫无疑问是我订的外卖,一整只手扒鸡。接过外卖,还没等我打开,它所散发出来的香气透过包装已经钻进我的鼻腔。如果上学时在饭桌上能有这样的东西,简直了它一定是全校的焦点。有茶有肉,还等什么,茶的清香和手扒鸡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弥漫开来,带上手套俩个大大的鸡腿最引人注目。肉也很有弹性,拿住鸡腿拧一下用力拉扯,皮紧紧粘在一起,得废上一点功夫,送入嘴里嚼上一口,汁水瞬间炸开,肉还带点酥脆很有嚼性,吃多了总会有点厌倦,这时候一杯茶可以给你的舌头带来不一样感觉,清凉可口。  这样的下午,舌头已经飘到九霄云外了,为何还有烦恼呢?

滕剑玮:《舌尖上的情味》                     

仍记得儿时的五仁月饼。                                     

一块看似极为普通的月饼被丝丝点点的红绿装饰着,那一条条红丝绿丝如一根根丝绸,撩动着我们孩子的心,于是,拿到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它们抽出,美滋滋地放入口中,用舌头披弄着,它们在口中翻滚,将香甜肆意挥洒,惹得我们竟舍不得张嘴。

剩下的,就是那洁白的月饼了。外面一层薄薄的脆皮微微向外翘起,让人直接看见了它的酥脆,轻轻将它托起,咬上一口,碎屑争先恐后地涌入口中,每一粒都似乎想展现自己的浓香,在舌尖滚动着,占满了整个口腔,那香,是轻轻的,让人联想到一缕月光,抚摸大地⋯⋯ 

如今,月饼的样式数不胜数,但五仁月饼却随时间的推移,默默退出了舞台,它的浓香,也只有在梦中回味罢了……                                                                                                               

成果:《舌尖上的情味》

在我的印象中,爷爷做的花卷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花卷。

一个冬天的下午,爷爷闲来无事,便来做花卷给我们吃。先和面,再等它发酵,等它发酵成好大一坨软软的面团,把它放在桌子上,将它拉长,再把它截成一小团一小团,再用擀面杖擀成一个薄薄的面皮,再放上事先准备好的馅,再把它卷起来,一个花卷就完成了。接下来一个一个的卷,没多久,一团团面团就成了一个个面团。最后把它放到锅里蒸,就等待它出锅喽。

刚出锅,我拿起一个就往嘴里塞,咸味中带着一丝丝的甜,外面的面也松松软软,,一口下去,小半个花卷没了,再几口下去,一个花卷竟然吃完了,我又一下子拿了好几个,才心满意足。

等一切都大功告成后,爷爷在一旁玩手机,我在看电视,偶然间瞥到爷爷,看上去爷爷又老了许多,头发在不经意间似乎全都白了,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多,生体一年不如一年,不知道还能吃几次爷爷做的花卷啊!

似乎在花卷里,包含着太多,不仅有那甜甜咸咸的味道,似乎还有爷爷对我的爱吧……

殷玉婷:《舌尖上的情味》

阵阵红薯香从路口传来,老远就能看见缕缕青烟从老人身旁的机器中传出。

他家的烤红薯是每个冬天都要买的,红薯很大,接过,还是滚烫的,这温度从手掌传到了全身,“慢点,烫着呢”,老人笑着,随即递过一张纸巾,用纸包着红薯,倒是好了许多,剥开黑紫的皮,金灿灿的红薯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直钻鼻子里,咬上一口,香甜软糯,红薯的气味弥漫开来,老人依旧笑着,额上波浪似的皱纹尤为显眼,他穿着一件围裙,上面点点黄斑,已经很旧了,那辆车也已经很破旧,做红薯的机器外面锈迹斑斑,老人每到冬天,都会站在路口,十几年如一日。

如今经济好了,人们吃的也越来越高档,我却依旧忘不了那红薯中的情与味。

姜一淼:《舌尖上的情味》

我喜欢一些美食,喜欢一些特殊的料理,更喜欢那种美味。

平时,我喜欢炒饭。那种颗颗米粒饱满,细致,如同一粒粒细小的白玉,青葱似颗颗翡翠般,通红的火腿掺和在其中,显得十分显眼,金黄色的鸡蛋均匀的分布在其中,只看外表就已令人垂涎三尺。丝丝香味围绕着,又使它变得更加迷人了。

上次去饭店,没想到竟然也有炒饭这一栏。感觉好奇,便点了一份,价钱也是贵的可以,有的竟要几十,这是令我感到诧异的。

上菜时,是豪华的餐具与服务态度良好的服务员首先进入我的眼帘。尝一口米饭,味道不错,但也是可以家常模仿的。

我有些奇怪,究竟是什么,让一碗平常的炒饭卖到这种价钱。是我们的味蕾变了,还是我们的心变了。

邵季:《舌尖上的情味》

每天早上奶奶都会早起做粉细烧饼。

虽然当奶奶在做烧饼的时候,我正在床上贪睡,但可以想象奶奶那肥大的身躯在厨房里满头大汗的了。

醒来,洗漱,坐在桌子旁,淡淡的香气铺面而来。迫不及待的用手拿一个塞进嘴,呦呦呦,这烫的,可清脆的声音在嘴里回荡,那可口的味道已掩饰住了热。

哈出一口气,张着嘴快速迎上前,那味与舌头缠绵着,慢慢地深入着,调动着味蕾,一种飘飘欲仙之感油然而生。

空闲时问奶奶有何绝技,让人只觉“此饼应是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的口感。

只见奶奶拍了拍胸脯,说:“加糖,一个一个的在锅里炸,这还得用心。”

我瞬间领悟,原来这小烧饼竟藏着奶奶对一个人的爱。

姜奕:《舌尖上的情味》

这是一条旧石街,大小不平的石块似随意摆放的,一条溪流如同一条淡色的绸带缓缓地流向尽头。

一家豆腐店,坐落于溪水的拐角处,整条街上,都好像泛着那豆腐的气息。叫上特色豆腐,一位老人便走了出来,将碗放上餐桌。淡黄色的豆腐,长方形,安静的摆在盘中。它鼓鼓囊囊,像膨胀的棉花糖。

咬上一口,一份酥软涌上心头,,中间部分更嫩,几滴热汁流出来,在舌头上蹦跳,每嚼一口,都是满满的喜悦。一碗豆浆又送了上来,“手工磨的,送给你们。”老人慈祥的说着。虽不如外面买的那样甜,却不腻而真切。眼前出现了巨大的石磨,老人推着它绕,它也借势转动着,豆浆就一滴滴乖乖地流进杯中。

这豆浆冒着仙气似的,就像才磨好的,能把人的影子映出来,喝起来特别醇厚,让人上瘾。人们便有了品茶般的心态,相信这条街的人,都会过慢生活吧。

看着老人,我便知道这家老店如他一般存在了几十年,这舌尖上的情味,愿会在这座古镇上继续存在。

顾勇:《舌尖上的情味》

我的脑海里总荡漾着一股焦香,这是烤包子独有的香味。

我在新疆出生的,新疆的美食很多,例如:馕丶熏马肉丶大盘鸡…不过我

最难忘的还是那烤包子。

还记得第一次吃烤包子的时候,咬上一口,里面的肉汁滋的我满嘴都是,皮很酥脆,咬的时候会发出咔吱咔吱的声音,嚼起来你会发现里面的肉馅虽然很嫩但也不缺弹性,粒状的洋葱使肉馅的味道更富有颗粒感与层次感,咽下去后,嘴里还会有一丝孜然的香气……

从那次以后,我还去吃了几次烤包子,可是现在回江苏了,就再也吃不上那种味了,可是它却令我无法忘怀……

可能它就是我所惦念的情味吧。

周诣凡:舌尖上的情味

星期一中午,我整个人无精打采,浑身乏力,身体像散了架似的。经向邱老师请假后,爸爸妈妈把我从学校接回家便去中医院看医生,经查是病毒性感冒,接着又是挂水又是吃药………

当爸爸拿着一瓶蒲地蓝口服液,取出吸管,打开盖子将吸管插进去 ,送到我手中。我接过药,塞入嘴里。嗖地一下,药入口中,哇,好苦,好苦,涩涩的,总之这药不好吃。

因此,感冒那两天我都躲着爸爸,只有在自己实在咳的难受时才会主动地去爸爸那里拿药吃。这药的味道,吮入口中,品尝其味,心中暖意无限,体验舌尖上不一样的情味。

星期四,感冒快要好了,爸爸还像前两天那样将药送到我面前,而我又是习惯性地推开他的手,并说声不。这时,我从爸爸期待的眼神中,好像在说:“儿子,身体是革命之本钱,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所向无敌……”坐在台边,望着那可畏的药瓶,在酸涩苦味中品味着舌尖上的感觉,顿刻感到无比放松,我恍然大悟:爸爸在陪我成长的过程中,像感冒给我吃药一样,把深切的爱渗进苦涩的药味里。

舌尖上的情味,别有一番情味,苦涩而浓郁。

吴宇晨:    舌尖上的情味

父亲烧的鱼的味道始终让我难忘。

想到这儿,嘴里便充盈着那甜酸甜酸的气息,父亲的鱼便似乎摆在眼前——褐色的鱼上加着葱花,向着周围喷着香,丰满鱼肚子里头,就有如同金子般黄色的鱼子镶嵌在里头。回味时,似乎就在嘴边,总不禁用舌头回味着那记忆中的味道……

鱼刺的痛苦里,常是衬着父亲焦急的汗水,我常见那汗珠晶莹剔透。尽管鱼刺的滋味不好过,但父亲给我的关切,却令我回味无穷。

在父亲煮鱼的这段时光,一家人总会坐在一起,欢笑着讨论着鱼的美味。忙碌着的父亲总是不说话,看着我们微笑着,眼角的皱纹浓缩着沧桑的岁月。我又品到了另一种味道。

现在父亲忙了,鱼煮后就离家工作去了,每次吃着没了余温的鱼,却再不觉得美味了,父亲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我可望而不可及。

尽管如此,父亲的味道仍在徘徊我的味蕾。如同一滴墨在清水中,会随着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在我的记忆里,任意徜徉……

陈沫凡:舌尖上的情味

虽已经许久未去那家面馆,可那碗面的味我还记着。

面店的装修并不精致,是一家人经营着,一家子够热闹的,所以无人光临时,面店也不显得冷清。我以前去那里常点雪菜肉丝面。

适中宽度的面条,波浪似的弧度,似舞者柔美的舞姿,游动在汤池中,每一条都饱满晶莹。料够足的,雪菜肉丝铺得厚厚一层在面上,使人垂涎欲滴。搅拌均匀,料就混在面中了。

夹起几条,汤汁余留在面上,入口,面丝绸般游走在舌尖,纵享丝滑,立即要化开般。面条煮的绵长又不失其韧性,Q弹的质感在舌尖崩裂。咸淡适宜,如一缕游丝的气息萦绕于舌尖,味蕾在此时便享受到了极致。

老板娘喜欢在这时和我唠上几句,问问我的情况,也说说她家。她常在一边干活,停下来看看我吃得香,我迎上她的目光,她就笑笑。我们两似熟悉了蛮久似的,面中,似乎也有她的味道。

曹燕:《舌尖上的情味》

小巷尽头,是一家包子铺。

“老板,来笼小笼包!”

“好嘞!”

我坐在馆子里,望着门外那忙活的夫妻俩,身上的衣服沾满了面粉,他们走来走去,或端着出笼的包子,或舀着一碗豆浆。高高的竹笼弥漫着袅袅白烟,他们湮在那徐徐烟雾中,朦胧,似乎捉摸不住。

老板娘端着小笼包来了。掀开竹笼,扑面而来的一阵暖气夹杂着浓郁的包子味,直触我的味蕾。白白嫩嫩的小笼包,半晶莹状,里面的肉馅若隐若现。我夹了一个,轻轻咬开皮,汁水在我口中荡漾开来,如同一滴墨滴在白纸之上,染了一卷芳华。咀嚼着薄薄的小笼包,淡淡的肉香,并不油腻,恰到好处,那是怎样也忘不了的味道。

记起以前每次放学路过包子铺,夫妇俩都在忙着第二天的营业。偶然一次细细打量,老板正在和面,有力厚实的大手揉着面团,擀着皮,老板娘在包包子,灵巧的小手拖着面皮,舀入肉馅,快速地捏出包子顶上那可爱的小花纹,均匀的放在笼里,等待次日清晨的出笼。二人一颦一笑,腻在包子的情味之中。

已经许久没再去过包子铺了,他们想必没有变吧,依旧经营着自己的小馆子,每日包出浓浓的情味。我,又何时才能再独酌那缕情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