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学古体诗指南
《学诗碎语》
来简书几天,看了很多写诗词的人,大多不得法,我也并非好为人师,只是想起自己当初学诗词时,没有人引路,都靠自己摸索,走了不少弯路,直到今天,几年了才堪堪入门。今天特此把我学诗词听到的看到的以及自己领悟到的一些心得分享给诗词爱好者们,希望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对,聊供一笑。
初学诗词,首先必须掌握平仄韵律,这自不必说,有心的百度一下,半个小时就能懂,实在不明白的可以私下里问我。需要注意的是今天我们学诗词需要熟悉常用的两个韵表写诗用《平水韵》,填词用《词林正韵》。其中词对于韵律要求更高,但因为历史的种种原因,很多东西很难去传承了,我们今天学诗词要用到的韵律,只需要注意平上去入四声就好了,至于阴阳清浊之类的都可以放一边。
诗中,情绪是灵魂。章法结构是骨架,气脉是血肉,字句是服饰。缺一难成佳作。但首重情绪,诗中情绪的融入犹为重要,所谓情绪,就是因何而造,想说什么。我一直很强调的就是用意要深,也就是在造之前,反复的炼意。为何很多作品我们觉得散,就是想说的太多了,对于情绪的融入,我觉得应该把情绪凝于一点,把它说清楚,说透彻。想说的太多,就只说最重要的,是不是非说不可,就是所谓非『万不已』不言, 欲言不能言却不得不言。
其次是章法结构和气脉。这就要说谋篇了,对于初学者而言,章法脉络都是可以临摹的。早有前人总结学诗:当以五律为先,七律次之,七绝再次之,末学五绝和古风。这个路数,基本上来罢说诗词界都是肯定的。学五律,首选杜甫,老杜的五律,套路最多,技巧最丰富,章法变化最大。基本自老杜以后,后人的律诗,都没有跳出老杜的范畴。平日练笔可以挑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情绪,用老杜的章法结构来造,所谓章法结构就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如何把情感融入到结构里。仿造是第一步的。能临摹得像模像样了,就容易变化了。
最后就是炼字句了,凡古之名篇皆有佳句。但佳句并非一日可成,多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但对于初学者而言,现代的造语习惯往往导致了对诗词的造语能力的弱化,(造语,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构造。),那造语能力弱又当如何呢?记得之前看过名为“偷出来的满堂彩”的帖子。所以古人早已替我们想好了办法,那就是从前人的句子中来偷啊。古人偷诗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江西诗派早有言“不一字无来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像我们平日习作时每一句都可以熔铸前人句。渐渐的就会养成新的造语习惯,造出来的句子自然而然就会像“诗家语”了。
说到炼句就顺便提一下意象,诗词中,都主含蓄。即便是清旷,闲适的诗,也应该造的风流蕴藉。多运用意象去表现,而不是表述。表诉的都是表情,意象的运用,就是比兴的手法,美学中称之为移情。比如老杜在山河破碎,满城草木凄凉的春天中,花溅泪,鸟惊心就很自然的表现出自己的情绪了。当然意象的运用也不单单是表现在一个句子里,还要注意诗词整篇的气脉和情绪。也就是要注意意象的选择,通常物象在古诗词中都有其一定范围的情感关联,比如月亮和思念,杜鹃和乡愁等等。可就景赋情或寄情于景,要把握情景之间的交融和相互投射。说到意象就不能不提意境,意境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朝。但直到今天对于它准确的概念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但是虽然说不清楚,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却可以感受的到。意境本是虚无缥缈的,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实物堆积而成。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刻意的追求意境,只需要记住以点画面,把场景细节生动展现的出来,意境自然而然就有了。比如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又比如赵师秀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再说说炼字,五言句中,二三四五字都是可以锤炼的,五律中二联中句式要有变化,一般是重点炼第二字和第三字。也就是113句式和212句式。通常炼第二字就要炼第五字。比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或者独炼第三字,比如“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炼字须先求准确,次求精彩,再次是有力。一个字炼好了,全句出彩。不过字句是最次的,因为大不了裸体,也还是一个完整的人。情绪,结构,气脉只要到位了,字句差一点,还可以粗服乱发嘛。
当这些基础掌握了之后,后面就可以随心所欲了,说到底还是要多看前人作,多积累,多思考,与古人交心。体会其用意,最好是能背下来。这样“夺胎换骨”才有地方可夺。说了这么多,简单来说,就是先练招式再练内功心法,招式是基础架势,内功决定了高度。内功差了只要有招式,那也是“三脚猫”功夫,但是既没有内功,又没有招式的时候,那顶多算是杂耍,不是功夫。而当内功到达登峰造极的时候,招式就变得可有可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