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渐行渐悟
读史铁生《病隙碎笔》,读到p96-97:在观看一出话剧散场以后,细雨蒙蒙行人角落的街上,史铁生的心绪还未能从剧中悲情中走出来,这时近旁一阵喧哗,原来是剧中的几个演员已经卸妆说笑着擦身而过。这情景引动了史铁生的联想:“前面,他们各自的家中,正都有一场怎样的戏剧在等候他们?所有散了戏的观众也是一样,正有千万种戏剧散布在这雨夜中,在等候他们,等候着连接起刚刚结束的一种戏剧。黑夜均匀地铺展开去,所有的戏剧其实都在暗中互相关联”。
台上的话剧是艺术作品,艺术应该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所谓高于生活,应该是指艺术的典型性。所谓戏剧即人生,人生即戏剧。所谓曲终人散。台上由演员们演绎的人生能不能引起共鸣,是不是扣人心弦,就要看剧本本身的质量和演员对人生的领悟把握程度,这是属于艺术范畴。我不内行,我不多说。
这人世间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各种悲喜剧情,这是生活,这是人生。人生和生活我还没有看透,所以我也不多说。
我只想说说我所看到的和我自己,仅此而已。
有多少人戴着面具在生活,涂着油彩在演戏。这是我所看到的,这种人往往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于是有些人阳奉阴违,有些人笑里藏刀。
几年前有个比我小五六岁的女同事这样说过我:你是喜怒哀乐和好恶感都写在脸上的人。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我就是这样一个一眼就能让人看透的人啊!从褒的方面理解,就是我真实。从贬的方面去理解,是不是就是我很不会做人,很幼稚,很失败。
可是,这就是我啊!一个本真的我!一个不会伪装,不想伪装,也不善于伪装的女人。生活已经够累,对于一个善于算计他人又善于伪装的人来说,也许这样做不累。但是我不行。我把对人的好恶感写在脸上,我不想演戏,也不会演戏,更不善于演戏。于我而言,演戏很累。
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寻求,而在向内建立。我向来喜欢静静的独处,看一本喜欢的书,读一首能引起共鸣的诗,听一曲扣人心弦的音乐,都比与不同频道的人聊天八卦来得快乐喜悦得多,内心无比宁静。我甚至于宁可去欣赏一座荒芜的庭院,一块饱经沧桑的青砖,一轮渐渐坠落的夕阳,一朵风雨凋残的落花,也不愿意与说不到一块去的人闲扯嬉闹。我的心盼望走向宁静而不是喧嚣。所谓华枝春满,归于平淡。正如杨绛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我在渐渐的行走着,我也在渐渐的领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