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对死难女子视而不见,李白看到后立马做了这些事
李白少年时期,曾一度贪图玩耍,不爱学习。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一位老太婆在用铁杵磨针,深受启发。从此发奋学习,学业大进,闻名乡里。
有一年,涪江暴涨,淹没了大片良田,冲毁了许多民房。可昏庸的彰明县令不但不设法救灾,反而硬拉着衙门里的人去观赏水景。
他们来到江边,只见黄水滔滔,急流似箭,浊浪中,卷杂着破板烂席、残枝败叶。忽然,有人惊叫起来:“死人!”众人随他手指方向仔细一瞧,果然有一具女尸从上游漂下,猛地一个大浪,尸体被冲到岸边,在芦苇丛中转了几转,一会儿又不见了。
面对被溺死的女子,脑满肠肥的县令却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吟唱起来:“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只作出这几句,他就吭吭吃吃接不下去了。
被迫随行的李白早就心中有气,眼下看到昏庸的县令竟以死尸寻欢作乐,更是火顶脑门,于是满怀疾愤之情,续了四句:“绿发随波改,红颜逐浪无。因何逢伍相?应是怨秋胡。”诗中,李白辛辣地讽刺县令就象春秋时代行为不轨、玩弄妇女的秋胡,应该让被吴王夫差冤杀的伍子胥化作怒潮淹死。
县令一听,脸色顿变,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事情,但人们却多喜欢这样的轶事。如此,不妨多编一些聊资来,供人茶余饭后消遣。
不知不觉间,李白已经长大,在父亲李客与母亲月娃的教导之下,不但读了四书五经,还学得一些剑法。这一日,李客见孩子已经长大,便与自己的夫人商议:“夫人,眼看着孩子已经到了入学的年纪,名字还未曾起,我们且与他起个名字,好入学学习。”
月娃见儿子这么大也觉得早该起名,又听得丈夫这般说,便连连点头:“正是。不知起什么名字为好,你可有想到?”
李客沉思了一会儿,自己却没有想到好名字,忽然灵机一动,忙与夫人道:“孩子既然已经这么大了,也该让他自己做一个抉择。我们且如此如此,其他一切都看孩子的造化,如何?”
月娃听自己丈夫讲的那样一个好计策,也极为赞赏,便道:“也好,只是不知我们孩儿可有这个能耐?”
李客又衬思了一会儿,心底坚信自己孩子的实力,便与夫人道:“我看他天资聪慧,况且这几年来多得你的教育,定然不负夫人重望。”
月娃见自己丈夫如此有信心,自然也就点头答应。李客与自己的夫人月娃商量定了,便一同在庭院散步。李客见李白恰好在一旁玩耍,又看着春日院中树木葱翠,繁花似锦,便将手中龙泉宝剑一挥,随口脱出:“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月娃丈夫已经吟出前两句,拔出剑,呼呼两下接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这李客与月娃都是酷爱读书,而且精于剑法之人,这孩子从小便得到父母的教导,自然高雅脱俗,一股仙风,他的诗剑也都有了扎实的根底。他此时正在庭院,忽听到父母拔剑而起,口中还念念有词,却只吟出了一首诗的前三句,还剩一句。这孩子便知父母是故意留下最后一句未完成,希望自己能够接续下去。只见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拾起一根树枝,挥舞了几下,便似纷纷落花翩翩起舞,只听他口中吟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李客听自己儿子以李枝当剑,口中吟的又是李花,李客想到自己的姓氏也正是李。 “李花怒放一树白。”分明咏的李花的风骨,这一个“白”字尽显李花之姿,将李花的圣洁高雅赞得十分得体。只见李客沉思了一挥,灵机一动,便对月娃说道:“孩子的姓名有了,就叫他李白,如何?”
月娃听李客将孩子的名字起为李白,却也十分赞赏,便道:“极好极好。姓名是有了,他的字该取何为是呢?”
李客沉思了一会,却没想到该起什么字为好,便与月娃道:“我这一时间却未想出好的字来,不如你也与我一同想想。”
月娃听听李客说,想起自己临盆前一晚的梦境,便道:“生李白前一天的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太白金星下凡。第二天上午果然就有了分娩之象,莫非他便是那天上的太白金星不成?此事我一直十分疑惑,却不知是什么缘故。”
李客听自己夫人将自己梦境说出,甚是诧异,便忙道:“也不管他是太白金星下凡还是怎的。既然夫人在临盆前一天晚上做了此梦,那我们就以此梦为李白起个字。太白金星,太白金星……”
李客一时没想出更好的来,在庭中走了几步,忽然道:“便与他起个字,叫太白。如何?”
月娃听说,也觉得极妙:“李白,字太白。嗯,极好,加好。那孩子的名字就这么定了”
李客点点头。回过头却见自己的儿子正站在那里看着自己,便道:“孩儿过来,你须记住,以后你便叫李白,字太白。也不管你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须以天下苍生为重,不可做出有损仁义,不可违背天下百姓的意愿而一意孤行。”
李白听说,十分欢喜,忙点首称诺:“父亲放心,孩儿定然不负众望。”
李客见自己儿子如此,十分高兴。心想如今这李白已经五岁,该入塾读书才是,不可将大好光阴虚掷,便又与月娃商议。
月娃也觉合理,便问道:“也是此理,只是不知送他到哪去为好?”
李客想了很久,道:“李白还小,要送到名师那里去却不合适。且将他送到象耳山上的私塾去读书吧。待他年长了,或许他自由抉择,如何?”
月娃向来十分尊重自己丈夫的意见,便道:“那我们这就送他去吧。”
话说这象耳山气势灵秀,地灵人杰,活了八百岁的寿星彭祖就曾经在这里置宅居住。而这私塾就座落在象耳根上,得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这私塾的山长名叫李旭,极有学问,但是一生不得志,只好在那里开私塾讲习。
李客听自己夫人也赞同,便收拾行装,对李白叫道:“孩儿过来。”
那李白听父亲叫,忙走上前:“父亲,不知叫孩儿有什么事?”
李客摸着李白的头,对他说道:“孩儿如今也不小了,今日便送你到象耳山私塾读书。在那里,你要听老师的教诲,待你学成之后,再与你访寻名师。”
李白称了个诺,便跟随自己的父亲向象耳山进发。两人骑马一路向象耳山驰去,不久便到了山下。李客入山见了山长李旭,禀明来意。那山长见李白气宇非凡,心想定然是可塑之才,便欣然答应留李白在山上学习。李客与那山长闲唠了几句,见自己儿子有了寄托之所,便回家不提。
话说这李白果然是天资秉异,在私塾学习时,能够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但是,恰恰因为自己能够过目不忘,这李白十分得意,时常逃课出去玩耍。师父每常抽查功课,那李白天资聪慧,自然全都答得上来。这李旭对他毫无办法,只好由他。这李白见众人都拘束他不得,便越发自负起来。
这天,李白没完成功课,便出去玩耍。这象耳山风景极为秀丽,松柏茂密,斑竹万竿,青翠欲滴,实在是一个好地方。这象耳山之下有一小溪,环山成道,另有一湖泊水质极为清澈。山水一色,荡舟其间,静得出奇。这日,李白下山之后,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道:“大娘,不知你在这是做什么?”
老妇人看着李白,想他一定是从山上私塾溜下来玩的,便说道:“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
李白十分惊讶,便问道:“这么大一根铁杵,要将他磨成绣花针,需花费多少年月才行啊。这种事,不大可行,不如选一根小些的铁器磨。”
这位老妇人看着李白,坚定地说:“大才可以大用,小才只能小用,这铁杵一旦磨成绣花针却比其他材质的好很多。只要我功夫深,铁杵便也能磨成绣花针,到时便可让他大放异彩。孩子,我看你还小,应该是在山上私塾读书的吧,怎的到山下来玩了。须知即便是再聪明,若不能持之以恒,到头来也未必能成为栋梁之才。我这铁杵虽大,只要我肯一如既往地磨下去,一定可以将他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这位老妇人说得极为在理,感动于她的毅力,便连忙原路返回,将自己的功课完成。此后李白一心一意学习,终于修成正果。笔者听说,那位老妇人自称姓武,而在李白成名之后,也不只是何人在象耳山下的溪边赫然立下一块武氏岩,以警示山上私塾弟子。
今日头条小说频道精品推荐《盛唐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