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摄影散文

有些茶为什么喝过了会难受

2022-04-16  本文已影响0人  普洱天涯

有一些茶喝了会难受,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有的感受,引起身体不适的原因。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个体差异的成分,但最根本的还在茶身上。六大茶类工艺不同,个性也就不同,给我们带来的身体感受自然也是不同。我们今天就从刺激感的角度帮大家梳理一下引发身体不适的根本原因。在喝茶时,我们常说的不适感大致分布在几个部位,口腔内部、头部。至于因为饮茶过量而导致的茶醉,我们暂且不将其划归在饮茶导致的不适里。最常见的口腔不适要属干涩,就是越喝茶嘴越干的感觉。正常的茶喝完后,口腔中应该是润的。一泡茶出现干涩的感觉,一方面可能是尚未褪火,因为茶在经历了干燥或炒制的工序后,需要一些时间转化等状态,稳定后才能达到最佳的品饮状态。如果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干涩感依然存在,或是在新茶时,我们就可以凭借经验得出,并不是因为退火不到位而导致的干涩。那么出现干涩就是因为过量茶多酚而导致的是不正常的。胃部的不适是最常见的,比如感觉胃里火辣辣的凄凉感,胀气甚至是疼痛,每个人的感觉会有一定的差异。出现了这样类似的感觉,就说明这泡茶并不适合我们。说到根源,则是因为以咖啡碱为代表的生物碱与茶多酚对肠胃带来的刺激。这种刺激感对肠胃本就不好的人来说,就会变成不适感。估计有很多茶友也发现了,当我们习惯喝茶以后,突然某一天上午没来得及喝,可能到了中午,我们就会出现头疼的感觉。从科学上来说,这属于阶段反应的一种。也就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咖啡碱对我们的血管壁以及平滑肌的影响规律。当习惯突然被打破,便会引起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头疼的问题。反之来看,如果我们平时喝茶较少,还没习惯喝茶,短时间内大量饮茶,或是喝到了力道太足的茶,也有可能会同样出现头疼的问题。经过前面的梳理后,不难发现,喝茶对身体的刺激主要来自于茶多酚和生物碱。所以从原理上来说,只要我们尽量减少这两类成分的摄入,就可以把喝茶对身体带来的刺激感最小化。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有关茶青的品质在茶树的体内,茶多酚与生物碱总是相伴相生的。一般来说,大叶种的茶树中,这两类物质的含量要比中小叶种更高。夏季的茶青要比春茶和秋茶的含量更高一些。人工干预的遮阴施肥也可以提高这两类物质的含量。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喝的茶刺激性较小,在茶青方面可以优先考虑管理方式较原始的中小叶种春茶。有些人认为采摘等级较高,细嫩的鲜叶制成的茶刺激性较小。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妥当,因为在嫩叶的新稍中,咖啡碱的含量茶多酚的总量都是要高于老叶的。这些物质会被以茶氨酸为代表的其他内置成分拮抗,其结果是苦涩感并不显著,但这并不代表对身体的刺激感消失,只是在口感上,我们感觉不到苦色而已。第二个方面,有关制作工艺也想一泡茶刺激性大小的关键工艺有两点发酵,其实是指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发酵度越高,茶多酚的保留量越少,茶多酚与生物碱的总量自然也就因为茶多酚的减少而减少,对身体的刺激感减弱。在茶叶的陈化过程中,也同样会出现茶多酚的氧化转化,这也是一些适合陈化的茶类。陈化后刺激性减弱的原因。第二个关键点在于被火。一些乌龙茶和红茶在制成成茶前都有备火的工序。这个步骤是为了让盛茶的风味更稳定。在备果的过程中,茶叶中的咖啡碱会被升华掉一部分。所以我们在备房里经常可以看到一团一团棉絮状的白色绒毛,这些正是升华后又年华的咖啡碱。所以如果考虑减少茶的刺激,那么可以优先考虑有备火工艺陈化多年,且发酵度较高的茶类。第三个方面,有关冲泡习惯,这就要提到一个浓度的概念,茶叶中的内置成分会以水晶物的形式溶解在水中。对于同样体积的泡茶器具来说,如果我们的投茶量越大,通常泡出来的茶浓度就会越高,自然溶解在茶汤中的成分总量就会越高,刺激性成分的含量也就会水涨船高。所以如果我们想减少喝茶对身体带来的刺激感,对于自己特定的口粮茶来说,我们可以选择喝淡茶。比如投胎量减半甚至更少。这样即便是以茶代水,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有很多茶友日常并不会以茶代水,喝茶,就是认真品茶,喝完茶依然会摄入白开水,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如果是这样,其实在茶类的选择上就不必太在意。因为每天只要控制好自己的饮茶量,比如一天最多喝十克茶叶,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对身体的刺激。说到这里,一定有很多茶油已经迫不及待了,那究竟什么样的茶刺激性更小呢?在说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即便同样的茶,每个人感受到的刺激程度一定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哪个茶刺激性更弱。一说我们应该找的是最适合我们的茶类。所以排名不分先后,刺激性相对较弱的茶类包括红茶。陈化多年的黑茶、老白茶、红茶原料以春茶为上,如果是夏季茶青制成的红茶,甚至刺激性不亚于一些绿茶。在管理方式上,人工干预越少越好。如果是真正的野生原料,那一定是最佳选项。黑茶与白茶一样,都需要多年的陈化才能完成刺激性成分的充分转化。虽然黑茶通常采摘粗老大叶更多,但白茶相比于黑茶的发酵度要低很多。只有陈化多年后的老白茶,才能达到我们刺激性低一些的要求。在黑茶的窝堆后,刺激性已经大幅度降低,但生物碱带来的刺激作用需要在陈化的过程中逐渐降低。近些年来,也有一些将红茶、乌龙茶,包括黄茶甚至绿茶。陈化的做法,有一些是基于传统。当然也有一些是基于创新的目的。虽然陈化确实可以降低刺激一些陈化多年的老茶也不乏惊喜的表现。比如一些老红茶、老岩茶,喝到胃里暖暖的,全身通透,但将这些茶类陈化的做法尚属小众。对于我们普通茶友来说,判断起来也更困难一些,多数情况下还是要擦亮眼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