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钟教会你如何看电影,电影可不是一句“不错,好看”这么简单
儿子问爸爸:我为什么要读书?爸爸回答说: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喝这茶的时候就会说:“此茶口感饱满纯正,入口香醇,圆润如诗,茶汤橙黄透亮,幽香如兰,韵味十足,是难得一见的茶中佳品!”而你没读书就会说:“卧槽,这茶不赖!
其实看电影也一样,别老是别人问你电影怎么过样的时候你只会说,“卧槽,太好看了”
本文关键词:电影、发展、专业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电影上还是有些见解的,起码各种类型、各个年代、经典小众的咱都看了不少,而且讲起来也能蒙不少人。但是跟《如何看电影》的作者大卫•汤姆森比起来就差的多了。
《如何看电影》
这是一本看电影的初级入门手册,教你如何看出电影的乐趣与内涵。
其实如果只是一般的电影爱好者,看这本书是有挑战的,因为作者更多的是用电影说话,而很多经典电影都会有强烈的时代感(老电影)。如果没有看过影片,单纯的看文字,就少了很多灵魂的碰撞。
希区柯克的经典——《迷魂记》
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在叙述中引用电影桥段的时候,如果那部影片我看过,会唤起回忆,并从作者“如何看电影”的角度换了一个维度去感受,一种升华感悠然而出。但是如果影片没有看过,阅读的时候感受就会差好多。也许这就是阅读一本描述电影的书必然会面对的问题。
《如何看电影》的阅读过程就这是这样伴随着专业解读和灵魂共鸣,大卫•汤姆森给我上了一堂详实生动的电影课。专业的分析与解读
大卫•汤姆森无疑是最专业的影评人之一,他对电影的解读不会局限在某一个层面和领域,而是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
之前我理解电影的好不好,往往会从一个点出发,那就是剧本(也就是故事)怎么样,其他因素也会考虑,但不会想太多。也就是评价下配乐、吐槽下剪辑、或者扯扯时间空间线索。上完大卫•汤姆森的这堂“课”,我理解的维度就丰富了很多。
书的每个章节都可以拆分成一个独立的课程来看待,每一章看完,就会对这个观影角度多一份认识。
例如在第三章:孤独的在一起。就是一个让我无比欣然的角度,这完全是一个对电影挚爱之人的深刻总结。这个角度表面脱离专业,实际上却是专业的灵魂。对于热爱电影的人,无论我们是以什么方式观看的电影,实际的感受都是属于自己的。即便你拥着爱人看了一部共同感动的爱情故事,但你们内心对电影的解读必然存在差异。而这个差异正是所谓的“孤独的在一起”,这种精妙的解读,其实不是一个专业就能形容的。
但是在“广度”这个层面我不得不吐下槽,大卫•汤姆森对好莱坞是分析透了,但是全书极少提及其他电影,也很少提及国外演员。例如说到《敢死队》的英雄大集合的时候,他错过唯一可以提及中国人(李连杰)的机会,从全球化的角度说,略略的遗憾。激发共鸣的场景化演示
大卫•汤姆森在每个章节里都会去建立一个宏观或者专业的架构,之后再用电影和电影里对这些架构的演绎来充分稀释,便于读者接受。
为什么看这本书我会觉得是在上一堂“课”,就是因为这种不断建立概念架构,又不断通过电影来进行解构。
例如书的第十四章:记录与梦,在揭示什么是电影核心的同时,不断激发阅读者的共鸣,并利用场景化的演示,用电影说明现实的记录和单纯的梦想对于电影的意义。又例如第十一章:谁拍了这些电影?通过一系列电影人来阐述一部电影作品的前世今生。
结合我的经验,我喜欢盯着一个导演或演员把他的全部作品都看一遍,这个过程可以从时间线上感受电影的变化,从而理解这变化后面人的改变。
看完书我刚好看了一部电影《机械师2》,这类电影当然是商业化的,以紧凑剧情、孤胆英雄的手法来演绎,但经过《如何看电影》的武装,我更多的是在关注细节。例如难得出现的杰森•斯坦森的爱情戏,为什么要这样去设置?其实更多的原因应该是第一部《机械师》的全男性化设置让电影显得无比阴冷,第二部的这种变化会推进这个系列的发展。如果第二部还是纯男,估计不会有第三部了,现在我们则完全可以期待下一集的诞生。这就像《谍影重重》系列,如果只有伯恩一个人,没有个异性陪衬,整个电影会多么单调乏味。
《机械师2》中大篇幅的细节展示
电影就是通过各种因素的纠葛,呈现给我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这堂精彩的电影课就像一把钥匙,可以帮我们打开深入电影的一层层锁。如何使用这堂精彩的电影课个人认为这本书可以当做电影指南去看:当你不知道看什么电影的时候,书里会有很多错过的经典;当你看完电影感觉收获寥寥的时候,书里会给你提供丰富的视角;当你对电影细节感到困惑的时候,书中也许会有你想了解的真相……
值得不断探索的电影世界
这本书可以与你长伴,只要你爱着电影,爱着这种孤独的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