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小组 第一周

2019-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66V5

从拉群的那一刻,故事就开始了,因为要建立三人小组。和过往的许许多多次一样,我开始给大家贴标签分类,考虑,待定,避免,分析文字,找到猎物后出手邀请,同时也认真的推敲自己的文字展示自己。群里被贴上危险标志的就是Tina,记得两年前的印象,强势,理性,压迫感。一路上在觉察自己发生了什么,没有急于排除,或许我可以试试突破自己,或者既来之则安之。然而,Tina邀请了我,我试着对话后发现,这个女人和我有一样的思路,她读了我的文字,而我却屏蔽了她的。我决定组队,因为我想看到这个女人的多面,突破一下第一印象和放大。然后俩人一拍即合,邀请安年加入。我在思考组队这事对我们而言是个严肃的项目,最佳拍档,最佳效果。群里有非常欢乐的场面,少个人,我来,我来,愉快组队完成。也有两天过去了,有同学在问我还没队伍,谁收留我。这个世界真挺多元的,大家的节奏都不一样。

喜欢自我介绍的部分,觉得这一个小时的时间花的很有意义,知道这个团体里是什么样的人,比未知让人安心。也喜欢规则的部分,比如时间和不评判。期待的是对话之外,JOY有时间也做一些分享,过往有的案例记忆尤新,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圈圈里打转,咨询师的视角和处理,可能会有一些参考,原来还可以这样。

第一位同学分享了一个分分合合的故事,触动很大。内容很难被听进去,中间有很多溜号,又觉得好像不是事。讲到一些细节我似乎看到了zuo,同学讲到自己专业学习和两年的咨询,我在质疑。最后发现,原来同一个故事折射出来的反应也还是自己的模式,比如高标准,哈哈。我没有经历那两年,看不到事实的全部。反思团队的发言大多是暖心也给到建议,最后我发现建议本身好像不那么重要,发言人需要的是被听到,被看到的感觉,以至于最感动是一个同学一起哭了。这个发现对我意义很大,不评判不建议是一句满智慧的话,建议没有被采纳有时会感觉没被看到,现在想想人家系统已经很混乱了 ,哪有能力消化那么多。继续聊聊发现,人自己是有答案的,只是在慢慢明晰的过程,陪伴也许只是陪她挖自己的答案吧。特别喜欢的一个视角是,或许就是要经历分分合合,或许需要一个机缘,慢慢来。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道在运转着。至于我自己,能去看看故事,理解自己不能理解那么多,就够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