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对话•写作小组

(2.19)一个独立摄影师的安与不安

2017-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涵予张

(“手艺人”专题采访。这是创意之旅“心灵对话•写作”小组的第33篇文章)

我叫盒子,湖南人,现在是一名自由摄影师,也常会帮客户拍一些视频。我本科是在大连学的平面设计,后来就在大连工作了2年,在北京做了8年设计。做设计做了十年,2012年的时候就去中国艺术研究院上了一年“美术学”的进修班。那时候对做设计已经比较厌烦了,本来设计是要解决产品啊营销啊的实际问题的,但我们那时候做海报做VI视觉系统这些,重心成了讨老板的喜欢。

2013年是一个转折点。那时候就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要是再不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这辈子就白活了,觉得应该给自己留下点什么,该舍就舍。做设计我觉得跳跃感太强了,一会儿这个项目一会儿那个项目,总是抢着一个项目做,我觉得那种生活状态不适合自己。而且那时候辛辛苦苦做完一个项目,最后就像废纸一样扔在那里,而且设计的东西好像和自己的内心也没多少贴合感。像我很欣赏的原研哉做了一辈子设计,我觉得挺好的。但每个人的机遇、感觉、遇到的事情不同,会遇到很多分叉口,可能就走上别的路了。那时候一般做了10年设计的人可能就会选择自己开个工作室或者开个公司,但我不是那样性格的人,也没那方面兴趣。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对当代艺术比较感兴趣,经常会看一些相关的书。后来做设计的时候也业余玩起了摄影,拍一些漂亮姑娘啊,漂亮的风景啊,别人都说我拍的挺好,但我总觉得是飘在表面上,缺点儿什么,和我原来看到的那些当代的艺术家、摄影家的作品就是不一样。我当时就觉得他们的东西挺好,模模糊糊觉得很好,但是也没摸着什么东西。

那时候会买书看,比如《摄影史》,我想知道被写进摄影史的人的作品是怎么样的。看了他们的作品,就觉得也不是那么漂亮,可是为什么就能触动人呢?我就想搞清楚这个。后来就下定决心辞了职,进入了央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系正式学习摄影。

我在央美摄影系读了一年的进修班,和他们的本科生、研究生一起听课。那一年还是解决了很多摄影的技术问题,比如灯光的运用,相机类型,黑白片暗房冲洗这些,基本上都掌握了,不再是以前那种稀里糊涂的状态了。进了央美之后也发现以前那种求漂亮的审美方式是不对的。我开始对艺术摄影比较理解了。以前我对摄影的判断标准是好看,后来我发现不是这样,而是你对所拍摄的对象的思考有多深。

摄影对于我来说可能是出于本能的东西。我不是一个善于言语的人,摄影倒成了一个表达的出口。我高中时才开始学美术,那时候学习成绩不好,就想找条出路。听人介绍说美术高考分低,就去报名学,没想到一画上很快就能画得还不错,就还蛮上瘾的,感觉很良好,突然间就找到了一个自信。然后就走上和视觉有关的这条路,一走就走到了现在。

我觉得摄影是一种对你所关注的事物的体验,它和我的感觉息息相关。我希望我做的事能对我活着有点意义。我觉得摄影是对活生生的东西的一个记忆,即便十年后20年后再看,也还是挺有意思的。

后来偶然的机会,当我见到现代舞舞者跳舞的时候,我就对人的鲜活的肉体特别感兴趣,我就去拍摄他们。

2016-6,北京现代舞团高艳津子与舞蹈演员们一起训练和演出前排练 2016-6,北京现代舞团高艳津子与舞蹈演员们一起训练和演出前排练

我喜欢拍舞者,我想把鲜活的身体呈现出来。这可能和年纪有关系,你看我现在也已经38岁快40岁了,活到这个年纪会觉得时间过得满快的,活着不容易,一个生命的存在还是很奇妙的,很神圣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当我碰到舞者的身体展现出来的生命感,我觉得没有别的东西比这个更有意思了。这个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主题,但我恰好我碰到了,而且我也不太喜欢挖空心思去找那些有想象力的新奇特的主题。那种太刻意了,太做作了。我就想把身边所看到的恰好我很有感觉的,把它拍摄下来分享出来。我觉得真实点好。我的摄影作品没什么风格,就是把我感兴趣的拍好。

北京现代舞团舞者艺潾,摄影:盒子 北京现代舞团舞者艺潾,摄影:盒子

“每当我看见舞者专注于舞蹈中时,就如同看见虔诚的信徒一样,具有一种宗教般的力量冲击着我的内心,这不是表演、不是演绎,这是拿鲜活的身体来述说生命、述说身体里的“灵”、述说时间的意义……”——盒子

我现在用的设备也不烧钱,二手相机,几千块钱。今年想用大画幅相机,这个贵些,得几万块。它会更有仪式性,选择器材是根据自己要拍摄的内容来决定的。

第一次拍舞者跳舞的时候,感觉很不错,觉得特别“当代”。拍了半年后又开始犯嘀咕,我到底要拍什么呢,好像什么都拍,拍的点太多了,很散。和一些艺术家交流了下,他们提醒我:最初打动自己、触动自己拍这个话题的出发点是什么,再回到那个地方。我就又清晰了。当初那个触点就是我对身体的那种着迷,人的身体经过长年累月训练过之后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力量和美的状态,能拍到那个就够了。这是个过程,越拍越庞大,后来又回过头往回收。就像你写文章,只落到一个小点上,把那个说明白说透了,就好了。事情没那么容易明白,就是反复琢磨反复实验。可能也是自己笨吧。

摄影:盒子

当我明确了之后,我就做这种类型的创作。我在拍摄前会把我的拍摄意图说清楚,至于肢体呈现就是舞者自己来做。我和这些舞者都很熟悉了,是在互相理解的状态下共同完成一个作品,舞者和摄影师各自完成50%。

我的拍摄常常是系列性质的,持续的时间段很长,并不是一天就完结的项目,然后那一天会兴奋,不是那样的。我的拍摄属于那种细水长流的自然流淌的方式在做,没有什么惊涛骇浪。就是一天一天拍着,反正拍的时候我的状态就挺好的,只要一拿起相机拍东西我就挺开心的。拍摄舞者就是一个现场的东西,需要保持关注和欣赏,拍摄前不会做太多的预想和思考,但在现场就是一个瞬间的反应,意识到了就抓到了,没意识到就过去了。之前我都在她们训练的时候抓拍,是属于纪实性拍摄,和棚拍不一样。不过哪种拍摄形式都挺好,只要出来的东西好就行,我不做什么区分。

我觉得手艺人就是专注于自己所在行业的人,专注于自己专业的都是手艺人。我觉得真正好的艺术家首要是人品、德行。我见过的好的艺术家都很谦和,没有任何装,特别真实。我觉得这种品质是值得人学习的。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需要外面那种咋呼,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太多了。所以,你要问我摄影这个事情做到了多少,我觉得也就2%吧,也就是起步(阶段)吧。很多东西超越不了,才华不够啊,就希望有一天能够让自己满意一些。

严格来说我没有什么大的目标,就想做出点好东西,有价值的东西,自己能对自己满意一点,目前拍的这些我都不够满意。所以其实这是个没有头的事儿。但还是得做啊,确实好的东西太多了,有些东西真的很难超越的,只能说自己玩得高兴,深入进行找到乐趣,能不断比过去的自己好一些就好。大的成功不去想这个事,想也没用啊,作品说明一切。唯一感到欣慰的事就是我找到了最感兴趣的事,我在做摄影,正走在这条路上。

以前做商业设计的时候总是有很大的焦虑,不知道明天要做什么项目,做五年后还能做下去吗,身体还能吃得消吗,未来会往哪里去呢?去开公司,但开公司那种生活状态是自己想要的吗?……所以我当时的改变算是很有勇气的,因为当时做得很乏味。当别人付费你都不爱做一个事情的时候,你想想(那是一种什么感受)。其实现在也还是爱看设计类的书,但是我不后悔自己的转变,我觉得挺好的。生活又不一样了,体验不同了。不确定的人生挺好的。

现在也会有焦虑,有生存焦虑,作品很长时间出不来也难受。但现在起码不焦虑自己要干嘛了。我觉得人没有一点焦虑好像也不可能,唯一要想的是怎么去消化这个焦虑。我想就是专注于自己爱做的事情,抓住这一个点。其它的焦虑我觉得都是小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