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不断高空扔文具,父母做到这三点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2019-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羽木舒

前两天在环球时报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

在成都的西子香荷小区,从楼上传来了一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闹喊叫声,像是受了很大的委屈,还伴随着砸东西的声音,突然一瓶墨水从天而降。

这时刚好有一位业主从楼下经过,所幸这名业主躲过了这一场莫名的“灾难”。

这瓶墨水落在了业主的裤脚上,紧接着笔袋、玻璃球不断落下,业主四处躲闪。

经查证,原来临近开学,父母将他关在卧室写作业,男孩觉得压力太大,就用扔东西来发泄情绪。

最终,父母给业主写了道歉信,疏导了孩子的情绪,也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孩子因为某件事哭闹发脾气,父母应该先搞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然后再对症下药,接纳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从不好的情绪中走出来。

-1-

某日午后,我正在书房看书,突然听到我儿子大声喊叫:“我不吃不吃!”.

紧接着传来碗筷落地的声音,孩子嚎啕大哭。

我赶紧过去看,宝宝满眼泪花,委屈的看着我。

体温正常,可一直哭到到晚上,就有点不同寻常,去医院被查出是疱疹性咽炎。

通常孩子在不舒服的时候,比如:生病,饥饿、疲劳时容易情绪暴躁,其发泄方式多数是“哭叫”、“踢东西”“不吃饭”等。

父母要善于结合情况和孩子的情绪状态做出正确的判断,尽可能的避免这一类情况的发生。

前几天刚好看到一个综艺节目《真心话》。

有个妈妈讲述到:她女儿小米最近经常莫名其妙的大哭和发脾气,经过妈妈观察发现,只要她不关注孩子,孩子就会莫名哭闹。

自此,再和孩子出去时,时刻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小米感受到妈妈的关注,渐渐地变得乖巧可爱,还会和妈妈开玩笑。

很多心理学实验证明:在父母关注的情况下,孩子会更倾向于有更好的表现,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关注也有着强大的效应,会让孩子的行为不断地得到优化,会让孩子全身充满着爱的力量。

教育家赵东华曾说过:当孩子情绪波动时,愚蠢的父母责备孩子,聪明的父母关爱孩子。

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无非就是身体不舒服与没有被关注,只要父母冷静理智处理,及时接纳宝宝情绪,相信孩子很快就会多云转晴。

-2-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了东西方先哲们的观点: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那么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父母可以这样做:

1、首先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洋洋每次一做错事就会受到妈妈的严厉批评甚至打骂。

渐渐的,孩子和妈妈越来越疏远,性格也很叛逆,动不动就扔东西。

这一次,洋洋又因为作业的事和妈妈大吵大闹。

但这次妈妈没有打骂,而是心平气和地抱着孩子谈心聊天,一起打开心结。

从这一次后,洋洋竟然也不再大声的吵闹。

妈妈才明白,原来是自己的情绪没有控制好,从此,孩子变得越来越乖,母子很是和谐。

在孩子因为某些原因大哭大闹发脾气时,父母一定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多给孩子一点宽容和安慰,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久而久之,也会变得情绪稳定。

2、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站在他的那一边

电视剧《小别离》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

朵朵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不吃饭,妈妈心疼女儿,就说了两句。

谁料却听到房间传来朵朵的哭声:“你们什么都不懂就不要乱说话。”

妈妈听到后,走到女儿房门口,轻声安慰道:“宝贝,妈妈知道你今天不开心,我很理解你,相信这一次过后你会更加优秀。”

一番苦口婆心的安慰,女儿走出房间,终于露出了笑容。

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很无助的,父母要尽量靠近他,告诉他爸爸妈妈会一直陪着你。

当孩子感觉到被接纳,被理解时,他们的情绪也会渐渐的平静下来。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中就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接纳”是让孩子的坏情绪向外宣泄,“转移”是帮孩子构建好情绪。

双管齐下,会让孩子的情绪彻底扭转,更快的好起来。

曾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某天,妈妈走到厨房看到孩子正在踮起脚尖努力的把碗放柜子上去,突然手上一松,碗筷“啪”一声掉了,宝宝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

妈妈快步走过去抱住孩子,亲了亲宝宝额头,轻声安慰。

看着孩子情绪好转,妈妈抱着孩子移步客厅,疑惑的问:“咦,这个变形金刚好帅呀,是谁这么厉害拼出来的?”

孩子听到妈妈在夸自己,顿时破涕为笑,自豪的拍着胸脯:“妈妈,是我是我,我拼的。”

然后,孩子就成了妈妈的“老师”,教妈妈拼积木了。

这位妈妈的做法获得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她理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及时的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重新让孩子获得了正面的情绪。

伟大的教育家艾里姆曾说过:掌握好管教孩子情绪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不当的责罚,不知不觉中会伤害孩子。

因此父母要以平和耐心的心态接纳和处理孩子的情绪,这样引导出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

—END—

PS:亲爱的读者们,欢迎加入读者群,在这个群里:会定期邀请教育学心理学大咖为大家分享优质教育理念,期待您的加入。

入群方式:+微信woshihuairen__wow,回复暗号:入群。

—作者简介—

羽木舒亲子育儿,拥有数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医生、儿童情商指导顾问,专为0-12岁宝妈们打造育儿宝典,期待您的关注(id:babyymsyr)。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