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九年级语文课本上《论语十则》中的一句话。不想过了这么多年,这句小学学过的古名言却成了自己最近生活的写照。
确切来说,最能恰切描述我最近生活的是那前半句“学而不思则罔”。何谓“学而不思则罔”?罔,茫然,迷惑者也。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解释的: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换句更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不能深刻理解书中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相关知识,从而陷入迷茫。看了这个通俗解释,我只想拍手连叹三句太对了太对了太对了!这句话用在我身上真是太准确不过了。
这几个月来(感冒那一阵除外),我自认为逼自己看的书和养生视频也不少,做的冥想练习也算多,以为自己勉强也算半个业余养生爱好者兼冥想小达人了。没想到,今天神气活现地一会儿在朋友面前用从视频上学到的辨舌苔知识分析自己舌苔发白,有痰湿、脾胃虚寒,可用揉腹大法去湿气、养脾胃,一会儿又卖弄知识说自己最近易口干乃前阵子感冒发烧失汗过多,虚火过旺所致,可通过吃雪梨滋润降燥解决,正滔滔不绝,暗自得意时,朋友突然问了一句“雪梨不是凉性的,你都脾胃虚寒了还敢吃?”瞬间让我呆了两秒,继而脸色迅速尬红。她这话说得没错。不过这句话咋的就这么熟悉,好像在哪儿听过呢?想起来了!不正是前一阵我刚自学中医养生并学了水果寒热属性这入门知识后,跟这位朋友讲的嘛。那时我是这么说的“小某某,我跟你讲啊,很多水果都是寒性的,像我们女士是不能吃太多的,那些脾胃虚寒的,更是不能多吃,特别是冬天寒凉季节,记住了吗?”小某某是记住了,我却忘了。“这大冬天的,我见你不仅老吃梨,还老吃苹果、西红柿……”小某某似乎还嫌我脸红得不够,又补充一句。“闭嘴,你可给我留点面子吧。”我心里咬牙切齿,嘴上却还算优雅地回她一句,“水果只要吃得适度、得当,不仅能补充维生素,也不伤脾胃的……”“可你吃得可多,而且都是生啃的,嘎嘣嘎嘣~~”她还绘声绘色地加了拟声词,生怕不能把我气死。我想扁她,可想起当初自己是说过冬天想吃水果最好用热水煮一下,而自己也确实是不惧严寒生啃的,不由泄了气。而我生啃它们的时候,脑中想的是为了补充维生素冻死也值了!可仔细想想,神马嘛,自己根本没把学过的东西融会贯通。学了一句就是一句,完全忘了那些中医师开药都是要辩证的,重在搭配均衡得当,对于脾虚胃寒且需降虚火之人,既要用部分凉性中药滋阴降虚火又要添加一些温养脾胃的温热中药,以免降火之际又伤了脾胃。这个道理我也是懂的,但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是想起一句就是一句,根本没把它们融会贯通起来。
学冥想也是。也练了200多次的冥想了,谁知因为这两天要迎检为缓解紧张神经去搜索“放松脑细胞最好方法”时,发现平台推荐点击最高的视频里讲的最好方法是“专注当下,通过用心体会每一次呼吸时的感受”。这话好熟悉有没有?这不就是冥想时最入门的感受呼吸吗?!最初练习时,语音引导就说过这是最好的大脑放松方法,而且这个方法几乎每次冥想时都会用到,我用了200多次了,到现在居然想不到!仔细一反思,类似事情,绝非这两件!简直比比皆是。这让我不得不去怀疑,我学了那么多知识是不是都吃到狗肚子里了。我恨不得揍死那条狗,让它把我学的知识都给我吐出来,如果我养的有条狗的话。可事实是我根本没养狗,所以我只能恨不得拍自己几巴掌,让自己长点脑子,别光学习不思索,光给自己硬塞知识而不去消化吸收了。毕竟,学而不思则罔嘛!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99441/2237dce26c00868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