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柴静,读《看见》

2018-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菠萝和炒饭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人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柴静的《看见》,它记录了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华南虎照事件、药家鑫事件等,这些在新世纪头十年的众多重大事件中,柴静自己身处采访第一线的真实记录,让读者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中国,了解我们身边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与我们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知道它们如何发生,我们又该怎样面对。

从“非典”开始,到虐猫事件、真假华南虎、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药家鑫死刑......这些关键词在中国过去的十几年中,都曾陆续位居社会关注度的榜首。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记录下新闻中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将他们深嵌在世界之中。

柴静笔下的故事,毋庸置疑,都是事实。但在大多数人看来,事件一旦发生,就会有所谓的“对的人”和“错的人”。其实,没有“对的人”与“错的人”,只有“做对事的人”和“做错事的人”。

好的作品是冷静的,是客观的,是富于观察的,更是关于人性的,她用女性独有的敏锐丰富在还原事件背后的真相,也让当初看书的我对记者这个职业心底有了莫名的敬畏。

柴静并没有为很多事情翻案,只是呈现事实。因为她所“看见”的事实,是《看见》的核心。同时,记者的身份告诉她不能感情用事,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客观公正。但是,记者也是人,在看到复杂事件的背后更是复杂的人性,那些所谓端着的“客观冷静”便碎了一地。能做的只有将事实尽可能得呈现,然后有所思考。

与其说,我喜欢《看见》这本书,还不如说我更喜欢媒体公信力中“看见”的那个世界,群众本身可以去了解复杂事件背后的多元化人性。

一本《看见》,柴静中是完成了一种叙述,不是宏大的,只是细小的切片。正是这种切片,一点一点地瓦解了我固有的内心世界。早已浑然不知地走入了一片沼泽,柴静突然明明白白地告诉你的处境,却不能告诉你出路在哪。

但我不后悔,就这样在这沼泽里待会,好好想一想,看看眼前透亮的水,青青的荇藻,黄雀,燕子,野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