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华侨被拒,假华侨却大行其道
按照我原来的思路写下去,这篇文估计很难发表出来,被和谐的速度,应远超和谐号列车高速行使的速度。我就是一只愤怒的小鸟,见着谁都想啄几下,管他乌龟王八蛋,还是狗日的。
心情很难平复,学生这一年的努力,被残忍地挡在条条框框面前,何去何从,满目疮痍、一脸懵逼。
同学们报名途中有一特殊的群体,专门以高考移民为生,听说生意还相当火爆,谁叫资源分配不均呢,红利或福利各地不一样呢。
面对高考,湖南省的考生最苦不堪言了,湖南省不是教育大省,却是教育强省,2018年在使用全国1卷的所有省市中,湖南省文理录取分数线最高,以下图为证,不过多描述。
全国1卷如果你合理规划,移民到其它省市,你就可以获得区域差异化优势了,学籍、户籍迁到异地,但还是留在湖南读书,当然不是教大家这么做,我虽为教师,但并不好为人师,而目前就有人这么做,且已是高考移民专家,效果和利益都不错,双赢!
以上的高考移民,还不算什么,真正所谓高大上的高考移民就是走华侨生路线,参加港澳台侨联考,其优势可甩普通高考移民几条长安街,夸张点讲,如果猪牛马羊会讲人话,走华侨生路线,也能读上一般的大学,如果基础稍好,普通高考大专水平,都能上到相对来说一般的211,985名校。
港澳台侨联考本身没问题,照顾性政策能理解,站在哪个角度都举双手双脚支持,毕竟每年只有不到五千人,而高考有近千万人,这点福利政策对普通高考没啥影响,反而能体现出团结友好的大度风范。
录取优势太明显了,怎么办,这好办,花小几十万,或百来万整个华侨身份就是了,于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高考移民来了。
刚开始,只要学生是华侨身份就能参加港澳台侨联考,这不行啊,有钱人太多了,某一年,一下子多了好几百华侨生,呈愈演愈烈之势,星星之火已开始燎原。
下有刁佬,上有道法,加一个规定,1.0版出台——华侨生考试报名前四年内必须要在住在国待满至少18个月才行,而且类似于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菲律宾退休移民政策的华侨生不准许你参加港澳台侨联考。这招不错,属于降龙十八掌系列的大招,果然有效限制了华侨生移民。
还真低估了咱老百姓的决心和勇气,对教育的投资,老子可全球第一哦,不就要求孩子考试报名前在国外至少待满18个月嘛,待就待咯,不缺钱,孩子出去18个月也行,别人家的孩子出去留学也要好几年,我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哦。
于是乎,沉寂了几年的华侨生联考又热闹了起来,全球各地的华侨生联考培训基地百花争艳;网络搜索,各平台的软文推广,还有那么几家华侨生办理机构,甚至参与了网络平台竞价;某某园的森林城市也开始炒华侨生概念,投资几十万人民币,即有房产,又有华侨生考试的便利,真好!
现场确认中当然,心动不如行动,任何形式下都会有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有那么三五年时间,不少“华侨生”在新的政策下迈入了高校大门,真是可喜可贺啊。
居然敢公然挑衅,权威何在,脸面何存,四部委联合发布了新规,2.0版粉墨登场——在华侨生考试报名前四年内必须要在住在国待满至少18个月的基础上,另外父母双方其中的一方必须为华侨身份,同时需在住在国至少得待满18个月。
呜呼哀哉,那些还在国外读书的“华侨生”的爹娘直接傻眼了。这可如何是好,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优良传统开始发挥了,什么某某部、某某办都去热闹过,然并卵!最后还得乖乖多读一段时间,然后家长也跟着过去陪太子、公主读书。
为了维护港澳台侨联考的公平公正性,特加上对双亲某一方的要求,本意是好的,尽最大可能性控制高考移民,提高高考移民的代价,但规矩制定的时候为什么不充分考虑华侨生的真实情况,好心办坏事了。
办了什么坏事,原本父母及子女都是华侨,长期在国外工作生活学习,现父母入籍住在国了,成了该国的公民,小孩也可以办理入籍,但从小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想入籍,还是想保留中国国籍,这样一来,父母不再是华侨,而是华人了,小孩还是华侨,但重点是参加不了港澳台侨联考,谁叫父母不再是华侨,正儿八经的华侨生躺着中枪了,大鸟直接爆头,死无葬身之地。
有家不能回?读不了大陆的学校?非也!如果直接入籍国外,读大陆的名牌大学更有优势,外籍身份,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考HSk(汉语言水平测试),就可以申请清北复交之类的顶级高校了。
正儿八经的华侨身份,却不能参加港澳台侨联考,而那些花大价钱高考移民的“华侨生”正在那报名呢,正准备参加考试呢,正偷着乐呢,正在骂某某某是傻逼呢。
百般不是滋味!找谁去!谁又能帮我说上几句话呢?这样一刀切的做法,不考虑清楚华侨生的前置条件,真伤了华侨的心。
不写了,写下去都是泪!想办法解决问题去。
华侨:获得某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的中国公民。
华人:近代或现代已入籍国外的原中国公民及后裔。
只能看着别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