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交通感受 之 速度与分类
本文关注速度与分类。先说说我在美国开车的其它几个感受。
普遍超速驾驶
我在国内开车属于比较猛,跟得紧的那种,习惯不好。初到美国肯定要按限速来,可是别人都比我开的快,搞得我也得跟着大家超速驾驶。可以说是普遍违法,超速20~40%的感觉,开起来比国内刺激些,我心想“交警在哪里?”。
即使在山路也是如此。由于山路往往只有一条车道,我需要全速驾驶才不阻碍后车。真的太快了,我自己都有些害怕,后来如果后面有车跟上来,我就找机会停到路边,让后车通过后再继续开。
伴随着超速驾驶的是另外2个体会:
不能轻易减速。
变道十分谨慎,最好事先规划好。
还好大家在这类规则上有普遍共识,否则超速就会成为灾难。
完善的可视化分类
一些快速路最左侧车道标记为Carpools Only,意思是坐两人及以上的车才能在这条道上开。这样鼓励拼车,属于服务分类,车多的时候你就可以享受专道了。
再看看停车,马路牙子刷了红色表示不能停车,刷白色可以停车,刷绿色只能停半小时,刷黄色是收费停车区域,刷蓝色的是残疾人车位,这把可视化用到极致了。正式车位也沿用了这些颜色分类。
有一天晚上很晚开回酒店,酒店内转了一圈没有车位,只有酒店门口的几个蓝色车位是空的。我爱人说要不要问问大堂看看能不能停这里,我立刻意识到没有必要问,酒店应该不会管你停没停在残疾人车位的,这是交警的事。酒店要有多少比例的残疾车位应该是法律规定的,酒店也不会去执法。
做成年人的判断
有个细节,一次在洛杉矶市区的十字路口,分明是绿灯,可我前面的车就是不动,我正纳闷呢,很快意识到,路对面没有空位,即使它开过去也会停在路中间,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等待,否则就是你违规,即使现在是绿灯。
国内也有类似规定,但大家更多时候见绿灯还是会抢进去。这样在交通压力大时就需要有交警在路中间指挥,代替每个成年人做判断,示意你即使是绿灯也先停在那里,而这时老美的交警可能在快速路里走S形呢。
思考与启示
我在想,如果把这套系统引进到国内会怎样?交通系统的设计除了和当地交通特点有关,更和公民共识相关。公民共识会成为法律和规则,即使把法律和规则都拷贝过来也很可能会变味或失效。
回到管理
1)就像在遵守变道等规则的情况下“超速”会成为“必然”结果一样,团队做的能有多快,取决于在避免缺陷上内嵌了哪些共识。
2)就像Carpools Lane的设计一样,值得为我们想鼓励的事情分配固定产能。
3)就像酒店停车场的车位类型配比要由政府决定一样,管理层需要给团队一些支撑性的规则,确保他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有正式渠道找到你。
4)指明目标(每次变灯时路口内无障碍,绿灯方向可通行),再配合简单规则(绿灯行),由每个人根据目标,结合规则,做一个成年人应有的判断。
5)拷贝别人的做法未必奏效,因为这些做法在你这可能不是共识,与你团队的成熟度不匹配。方法在别人那里是长出来的,在你这里是空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