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零货”的货郎
“有鹅毛、鸭毛、鸡胗皮拿来换?”
“有牙膏皮拿来换?”
这是以前乡村“卖零货”的特有的吆喝声。
去年腊月在老家门口的公路边,竟然又看见了挑着担子摇着拨浪鼓的卖零货的,真是奇怪了,这年头竟然还有这个行业的存在。
等老人近前了,我抬头一看认出来了。还是小时候挑担子走村串户的那个人,只是明显的看出老了,家就在本村大河边的,年纪怎么也得六七十岁了吧。
在我们的儿童时期就见过他挑着担子沿着乡间小路,健步如飞的身影,还在大塥垴的塘埂上老远就摇起了手中的拨浪鼓,我们就知道“卖零货”的来了,很快就颠着碎步跑到了他的担子旁边。
担子是一副圆形的箩筐,筐子是货物仓库,上面放着一对很薄的四方形木箱,箱子顶部是镶嵌玻璃的活动木制盖板,方便打开拿取货物。
玻璃下面箱体的小格子里摆设有五花八门的种类,吸引我们的当然是好看的各色糖果和彩色玻璃弹珠了,可以用钱买,也可以拿东西换,什么鸡肫皮、鹅毛、鸭毛、乌龟壳、鳖壳等等。
大人们会买一些针头线脑之类的零碎日常用品,还有万金油、贝壳里面装的刮糊蜜,再高档一点的就是彩色扁圆铁盒装的雪花膏(胭脂)了。
到我们上学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会盯上那里面的练习本、铅笔、橡皮擦、小刀等,在学校的门口也经常会看见他坐在自己的折叠小凳子上静静地等候着课间学生们的光顾。
“卖零货”是一种很辛苦的行当,沿村每个屋基墩都得去走一遍,不能漏掉任何一个不起眼的村落。
像我们这样的圩内村庄,间隔好多路程才会有一个屋基墩(称呼村落的本地俗语),须得穿过田畈里的小路,走到另一个屋基才得以休息一会。有的屋基墩四面环水,走着走着还得绕行,走到那条仅有的进出道路才能进去,更加重行走的艰难,没有体力是走不下来的。
他家在河边,本村走完了再去河对面别的村走一圈,当然别的村也有“卖零货”的,就看各人的运气了,脚程应该是在当天能到家的范围之内。
几乎是十天半月一个循环,重复原样的路途。鞋底估计是磨破了不少,跳着担子走一整天又有几个人能办得到。
卖零货的一般一个村只有一个,如果干的人多了,需求量一共就那么大,互相都没了生意。因为那时的生产水平就是那么的低廉,除非是日常必需品,否则不会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我们村先后出现过三个挑担子卖零货的,干的时间最早的那个人后来不干了,然后就是我那天碰到的那个人接手继续着,还有一个也是半途而废。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老人家还在干这个,现在的超市都开到村庄附近了,交通也方便了,难道还有人稀罕卖零货的东西?
也是怪了,拨浪鼓一响,在家的老人们就像当年顽皮的我们一样围到了货担旁,或许是一种怀旧的情结吧。
货担还是当年的货担,物品也还是那些农村的日常零用小物件,真正值得买的东西也不多,几番探讨过后,有的小东西还真是超市里所没有的,老人们各自买了些自认为需要的物品,谁知道买回去用不用得上。
我妈买了一把松紧带,说是什么时候就要用的,几个老人一共也只买了十几块钱的东西。
卖零货的老人也在感慨:人老了,也走不动了,走走就得歇歇。要是不干的话,现在又不插田了,在家又呆不住,哎,就是这个劳碌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