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奥运的中国
1936年短跑运动员刘长春,一个人,步入洛杉矶奥运会赛场。惜我中华泱泱大国,只能派出这一个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1984年,还是在洛杉矶,许海峰的震天一枪,我国终于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1988年,兵败汉城,仅收获五枚金牌。
然后,我们的金牌数就开始节节攀升,更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过破纪录的49枚。
以上都是“干货”,实打实的金牌,硬性指标,但我下面讲的故事可能跟金牌无关了。让大家看看赛场外到我们中国这多年的发展变化。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我们十四岁的小将伏明霞夺得十米跳台的冠军。当时有外媒采访她,她说了好几个不知道。第二天的外媒报纸,就刊登了一篇标题为《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女孩夺得了世界冠军》。大家可以想象那个时代,我们刚刚改革开放,国际社会不够认可我们,我们也没什么自信,运动员怕说错话,只好“不知道”。在看今天的全红婵,与当年的伏明霞同龄,她在媒体面前,展现了更多的自信,更多的放松。展现了新一代年轻人,在开放的环境下,更多了展现了自我的风采。
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花剑剑决赛,中国对阵法国。在法国队队员受伤的情况下,若当时场上的运动员王海滨挺剑一击,我们是胜利在握的。但他不愿意趁人之危,没有这样去做。虽然失去了这块金牌,却完美的诠释了击剑这一运动的精髓----骑士精神。而当时的媒体和大众并没有攻击他手握剑柄,却引而不发而导致失去了这枚宝贵的金牌,而是褒奖他真正的奥运精神。这也体现了,我们国家至上到下,已经不把“拿冠军”当做竞技体育的唯一目标和衡量一个运动运好坏的唯一标准了。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4*100接力。美国队出现重大失误而导致没进决赛。然后他们申诉,说其他队干扰了她们的比赛。然后就发生了奥运会历史上最可笑的一幕——美国队自己赛了一场。而且,他们的成绩,成功的把本来排在第八的我们中国女队挤了出去。我们申诉,希望能在第九道参赛,但奥委会拒绝了我们。我们在奥委会的声音太弱了。
列举了这么多示例,我是想说。我们中国,不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金牌的成绩。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一个更包容的社会,一个更开放的中国,一个更为国际社会认同、接纳的中国。从从前运动员们不多说话的采访,到如今运动员们参与直播,与观众互动,这不但是科技的进步,更是社会的进步。当然我们也还需要在奥委会有更强的力量,让我们的运动员不再受委屈。让中国的声音使奥运会变的更加公正。
这盛世如你所愿,如果刘长春能看到这一天,看到在东京奥运会上,他所跑过100米,苏炳添站在了决赛的赛道上。看到我们中国队四个小伙子,4*100米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他在天堂也会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