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慢读王阳明

慢读王阳明之二辞爵位(上)

2023-10-09  本文已影响0人  时光流淌

文/时光

昨天读到,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极力阻拦下,王阳明进京无门。遂上疏请假回家探亲,获准。

正德十六年八月,王阳明回到阔别四年的老家余姚,祭拜离乡期间辞世的祖母,侍奉退休在家的老父亲王华。期间,志同道合上门拜师者近百名,也可谓是衣锦还乡了。

与此同时,朝廷因王阳明平定了宸濠之乱,于十二月十九日封其为新建伯,并下旨任命其为南京兵部尚书兼光禄大夫、柱国,每年可享禄米千石,追封王家三代及其妻室,并赐诰券令其传给子孙后代。朝廷命行人(宣旨的官员)持白金与文绮慰劳王阳明,并赐给王阳明父亲王华以羊肉和美酒。

一行人到余姚时,恰逢王华大寿,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王阳明举杯祝老父长寿。王华庄严地说:

“宁濠之变,皆以汝为死矣而不死,皆以事难平矣而卒平。谗构朋兴,祸机四发,前后二年,岌乎知不免矣。天开日月,显忠遂良,穹官高爵,滥冒封赏,父子复相见于一堂,兹非其幸欤!然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虽以为幸,又以为惧。”

王阳明听后,跪倒在地说道:“大人之教,儿所日夜切心者也。”众人不禁感叹,虎父无犬子。

时光碎语:

读到这里,不得不对龙山公王华训诫王阳明的这段话高亮、加粗、加下划线了。这番话出自《易经》,充满了“祸福相依、否极泰来”的辩证主义智慧。

从王阳明的回答来看,父子二人心意相通,看待问题的角度高度契合。这大概就是家学传承吧。


嘉靖元年(1522)正月初十,王阳明上《辞封爵普恩赏以彰国典疏》,辞让新建伯这一爵位(未被批准)。

王阳明辞退封爵的原因是什么呢?各类书籍对比众说纷纭,有说是王阳明受其父训诫的影响;有说是因为王阳明得罪了内阁首辅杨廷和,被迫退让……

真是情况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在王阳明的奏疏中感受一二。上疏中有这么一段:

“册中所载,可见之功耳。若夫帐下之士,或诈为兵檄,以挠其进止;或伪书反间,以离其腹心;或犯难走役,而填于沟壑;或以忠抱冤,而构死狱中(指前文提到的冀元亨)。有将士所不与知,部领所未尝历,幽魂所未及泄者,非册中所能尽载。今于其可见之功,而又裁削之,何以励效忠赴义之士耶!”乃上疏乞辞封爵。

《年谱三》中又接着引用上疏中的一段文字,王阳明如此痛批道: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此臣之不敢受爵者,非以辞荣也,避祸焉尔已。”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王阳明请辞是真,为有功无赏之人鸣冤,为部下抱不平,为团队争取公平对待更是真。

王阳明态度强硬,言辞激烈,无谓生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这大概就是致良知给他的底气和力量!

关于王阳明上疏所斥之事的是非曲折,我们明天详细分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