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草稿

2018-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静斯基

今天很开心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分享我育儿路上的经历与感受。

我的分享分两个部分,下面先分享第一部分:

关系先于教育,教育之前先建立好关系。最近经常在网上有人吐槽,辅导孩子作业如何痛苦。其实我们仔细品味真的是辅导孩子作业痛苦吗?一般有这种情况的家庭是和孩子的关系本身就不好,拿着作业当个托词当个对孩子发泄情绪压制控制孩子的工具。良好的家庭氛围才是教育能够达成的前提。如果亲子关系不好,孩子由于年龄弱势只能表面服从,内心却往往朝着相反的方向使劲,再好的教育也事倍功半。良好的家庭,孩子并不需要什么教育,很多教育在一种亲情的温暖中自然生发。良好的关系并没有一个尺度,是一种家的氛围家的感觉。家里没有什么禁忌没有什么害怕的。我们家里没有什么硬性规则可是孩子也从未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因为她是被尊重被采纳的,她有样学样也会主动维护家庭的美好。如果说有规则,不是让孩子遵守的而是我们一家三个人都遵守,就像一个可行的第三方,对每个人有效而不仅仅是那个有年龄弱势的孩子。

如果孩子遇到困难怎么办?人在小的时候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小,比起成人世界的困难微不足道。我的做法一般是同情这个孩子:她在这个年龄遇到这个麻烦,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个大困难。她此刻就是落汤鸡,我也得先把她从水里捞出来再批评吧。最好的方式是先捞起来,擦干净身上,让她感觉到即使犯了错误她也是被这个世界所接纳的,被妈妈所爱的。她才能有力量下次不犯错,才能有力量面对错误没有羞耻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错误更有改正的力量与坦然。

第二部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学校教育都是政府教育局定的,它是统一的教育没有个性化,即使这个孩子可能是个编程高手是个钢琴天才,我们的学校教育都视而不见的,只看成绩。但是我们要相信我们的统一化教育也会越来越好,可是即便越来越好,我们的孩子没有时间等它变好啊。那我们家长如果能做好补充工作,让孩子去适应大趋势下的统一又能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那就很棒了。我们著名的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在书里这样写道:。。。。。。。。那听了这些是不是更坚定应该带着孩子在外面上特长班是如此明智呢。我们普通人就带孩子上个特长班,满足一下孩子的个性化需求。人家英国小王子乔治13年出生,人家有自己每门课程的私人老师,他会学习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语言、计算机这些学科知识,除此之外,还有戏剧艺术、体育和芭蕾、辩论等这些课外知识学习。又有人会说了,孩子不累吗?答曰不累,人类自出生那日起就对这个世界充满的好奇与欲望。只是人来到这个世界时候是以婴儿状态来到,太渺小,靠自己的力量攫取不到这些知识,必须依仗它的父母。有剑桥公爵威廉王子那样的父母自然涉猎得广泛些,更充分满足一些。梨园世家出身的孩子可能五岁一张嘴唱戏就能惊艳四座,钢琴世家的娃娃也有四岁就弹世界名曲的。落入平民世家的娃娃们就看父母的意识更倾向于哪一方面了,相信我们都是更愿意尽自己所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父母。我是这样的,我从孩子刚出生我就会观察她,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我发现她好动很皮她爹就经常带她去游泳,我发现她乐感很好,那时候我就想我要是能唱能弹就能满足她的音乐需求了,可是我没有,我就带她出去报音乐素养课程。孩子的这些特质被爸爸妈妈看到没有被打压反而被鼓励的时候,这些特质就像小树苗一样得以发展茁壮了。人的眼界有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可以小脚走遍世界去旅行。还有很重要的知识的眼界,思维的开阔。它可以让一个人实现社会阶层的跨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