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底层的生活:用工作撑过去。
《我在底层的生活》这本书的起发点是很棒的,以一个中产阶级美国专栏作家的视角来体验生活在底层的人民是怎么样的,它讲述了自己做服务生,做家务人员,在沃尔玛做整理员,甚至是卖东西的经历。
不得不说在他的字里行间里可以看出这种生活的无奈与辛苦,以及他是难熬的,当他们受伤时,当他们为此而痛苦时,他们身边陪伴他们的只有止痛片,他们这群生活在底层的人看不起病也生不起病,但因为长期的苦力劳动,他们身上往往都有很多的病疾。在他们疼痛的时候管理者告诉他们的往往是这样一句话"用工作撑过去。"这句话是不是很像回到了奴隶社会的感觉呢?
我想,如果没有这本书所带给我的描述,我根本无法理解一个人将这一天辛苦付出得来的薪水都拿出来也不过刚刚够最便宜的宾馆的钱,他们一天的能量只能靠每天早晨公司里休息室提供的那一点点甜甜圈和咖啡过活,所以你不得不接受救助或是拼死拼活的打第二份工作才能够满足正常的生活开支。他们也并非不想去租月租的便宜些的房子,而原因只是因为她们手中没有足够的押金去压一付三,所以他们被迫接受一天一交或是一周一交的房子。
当然这样的的生活大多存在于非美国籍在美国打拼的人,像是海地籍的人就有不少,而且作者所了解的大多是服务行业,像是男人当劳工的生活就没有被提及,可以说这本书中说到的底层生活也不过是冰山一角。
在这个专栏作家进行调查体验时,令她不解的一点——同在沃尔玛工作的同事并不抱怨这样的生活,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有一点像认命的感觉,也有点类似井底之蛙的样子,没有追求,只求安稳,便是如此吧。
尽管他们每天长时间地做着各种又苦又累的工作,他们仍旧赚不够养活自己的钱,更不要说他们在某些人的眼里是否有尊严,因为你永远体会不到他们处境恶劣,在他们眼里生存是比尊严高得多的东西,而美国所谓的自由对于这些底层人民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他们再怎么自由也终究逃不过金钱的绑架,他们的棱角被现实磨得越来越圆滑。
他们往往没有什么梦想啊,憧憬啊这类的思考,但他们也谈不上什么不思进取,自甘堕落,因为他们真的真的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件事情。虽说书中有很多粗鲁的语言,或是类似大麻的东西时常出现,这让人觉得很黑暗,却又无可奈何。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深陷泥潭却努力寻求获救的,也有自动认命的。
昨天在荔枝FM的《昨天的你的现在的未来》电台上听到了一个有关贫民窟的故事,那里有一群孩子,他们除了工作赚钱养家以外,就一直在泥地里练习足球。
他们大多是孤儿或者是留守儿童,为了生计不得不身兼数份工作来养活自己,但除此之外的时间,他们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他们光着脚在泥地上与同伴认真的训练着,没有教练,却又井然有序,如果这里不是贫民窟你可能会认为这是哪个少年球队的训练现场。
这个专栏作家也曾想带领他们挣脱这个泥潭或是控制它。
他尝试在沃尔玛的员工大会上提出是否可以建个工会来争取利益?然而并没有人去理会他,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很遥远的,是不可能的,就算有回应,也是一副说笑的样子,只把这当作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
当然这也有客观原因,对于一个沃尔玛这么大的公司而言,每天都有人多人会来应聘职位,比起管理者善待员工而言,他们更热衷于新员工,毕竟压榨一个新的劳动力永远比去玩弄一个旧的泰迪熊要好的多得多。
美国不是天堂,相反的他们的阶级意识更为牢固,不要相信人们的过度鼓吹。而且并不是底层的人就是坏人,不能被我们的媒体负面新闻所误导。
凡事不可不信也不可尽信。
我在看完这部书之后一直想问这么几个问题——
穷人究竟有没有少?
他们的贫穷是因为无法避免的因素还是本身的努力程度达不到?
这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是否必须存在这些底层人员?
希望能有人为我解答
小女子在此谢过各位大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