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二八)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伤寒论》第197条辨: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原文解释】阳明病应该要有汗,因为阳明病是纯热证,反而无汗,但是,小便多,两三天出现呕吐和咳嗽,呕的话,我们就知道病在少阳,咳嗽的时候是在肺,在上焦的地方,手脚冰冷的患者,头痛会很厉害,这个代表还有其他的证。如果没有咳嗽也没有呕吐,手脚也不冷的患者,头肯定是不会痛的。
如果是在纯阳明的头痛,是在印堂这个地方痛,如果有其他的头痛,一定是属于少阳还有太阳,那就会出现偏头痛和后头痛。
中医认为汗和尿同源,例如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衣服穿少些,小便量就会多。因为皮肤和外界的空气是相通的,皮肤毛孔受到空气的冷,就收敛起来。水一定要发散,发散不掉就会从小便排出来。如果夏天衣服穿得多,一定会流汗,小便就少了,所以汗和尿属同源。
而现在阳明病应该汗很多,现在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阳明病一定没有呕,呕一定在少阳。咳是在太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手脚四肢禀气于胃,所以手脚一冰冷的时侯,代表胃气不足了,虚掉了。所以手足厥者,代表胃气虚掉了,必苦头痛。
胃气正常的,第一食物残渣往下走,吸收营养往头部走,所以吃东西第一头会流汗,如果胃气不足了,就是寒了,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病人的头会痛。这不是热气往上冲,而是寒气,寒气往上冲病人也会头痛。如果是热气往上升的话,病人是“阙上痛”,也就是印堂这个地方痛。如果是寒的头痛,是整个头在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不呕,代表肠胃没有问题。
阙上痛的话,也就是只要看到印堂痛,在中脘穴上一针下去,当场就不通了。胃的气分清浊。清气往上升,到胃的气街。从胃一直到头,我们中医称之为气街。浊气下降,到足三里的地方,也就是膝盖下三寸的地方,所以,浊气只能下降到合穴的位置。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
我们为什么要知道这个,如果是吃了坏死的东西,得到的肠胃病的时候,得到的是浊气。浊气不会往上走,只会往下走。浊气下走到足三里就到此为止了,所以,吃坏肚子,扎足三里,一针下去就会很舒服。原因就在这里面。
这里的头痛,如果是清气上升,是不会头痛的,只有浊气上升才会头痛。所以,看起来是阳明证,但是有呕而咳,代表太阳证,少阳证没有去掉,手脚是冷的,一定会有头痛的现象。阳明证出现的时候,手脚是热的,还大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