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主任喊道“下一个”,推开门竟是十四岁女儿
霓虹;原创
(此文刊登在公众号“妈妈爱我我爱妈妈”上)
村上春树说;孩子就像坊道里的金丝雀,最能敏锐地感知这个世界的混浊。
1
一大早我就听到学管部闹哄哄,像炸开锅一样。我寻声推开门,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戛然而止,同事贴近我耳语;“你学生唐珊被她妈打了”。
唐珊眉宇间堆满了漠然,眼神空洞、透露出绝望,她倦怠的在上课处签字,她母亲看到我有些尴尬。
我诧异的向她投出疑问,高知家庭,主任医师,太多光环点缀的母亲,也要用暴力教育孩子吗?
唐珊上课后,她母亲进了我办公室,看得出她努力在控制自己,“老师,做为一个母亲,我…我很失败”,她哽噎着说不下去……
原来人前风光无限的医生,背后也是一堆家长里短,难以启齿的心酸史。
唐珊母亲初次拜见公婆时,老人高傲的说;“门不当户不对,又是两地,我们不同意”。
公婆在西安市身居高位,对这个家在农村,工作在安康的未来儿媳鄙夷不屑。
唐珊父母没有屈服,在没有老人祝福的情况下结婚生子。老人虽不喜欢儿媳,对孙女却视如珠宝。
唐珊父母考虑到大城市教育资源好,将女儿交由老人抚养。每次探亲,婆婆总是指责媳妇不孝顺、不善理家等等,媳妇反驳婆婆无理取闹,倚老卖老,双方常常吵的不可开交。
多年后,唐珊母亲事业有成,应聘到西安一家妇科医院工作。她以为终于可扬眉吐气,推翻婆家的偏见了。
这天已做了几胎手术,她活动腰腿,舒展筋骨,助理大声喊到;“下一位,进手术室”
当手术室门推开时,她“啊”的一声,变脸失色,瞠目结舌。
进来的竟是十四岁女儿,那一刻,她脸烧心跳,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她歇斯底里抓起东西砸向女儿,她崩溃了……
2
我第一次见唐珊时,她随爷爷奶奶来我们教育机构辅导功课。
“初二刚月考,排名倒数,期中考试成绩再无改进,就被劝退了”,老人忧心忡忡。
爷爷退休前人脉广,将唐珊从不起眼的子弟小学,插入西安市五大名校_交大附中。
初一马马虎虎跟上进度,初二刚开始就拖后腿,这次的成绩,老人是从头顶凉到脚底,又十分蹊跷。
唐珊来上课后,慢慢跟我熟悉了,在她那清澈如湖水般明亮的眼睛里,我了解到一个扭曲心灵的成长史。
唐珊生活在一个物质优渥的家庭里,外人看起来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样子。
自小爷爷奶奶带大,宠爱有加。父亲在外企上班,常年出差。母亲是医生,在距离西安两百多公里的安康工作。
只有逢年过节,她才成了有爸宠有妈疼的幸福孩子。
“你妈遇见你爸,那是麻雀变凤凰,烧了高香,她那个娘家提不上串”。
“你妈呀缺家教,做事潦草,你看那风风火火的样子,那像个女人?”
父母走后,老人总要诋毁、挑剔儿媳的不足。有思想有主见的儿媳怎肯忍气吞声?
母亲也给唐珊灌输对老人的不满,封建思想、观念陈旧、跟不上形势还自以为是。
盼望母亲回来,看到的却是婆媳夹棍带棒的一番舌战,唐珊就成了她们情绪的垃圾桶。
令人窒息的空气,弥漫了唐珊的童年。父亲常年出差在外,对家里的纠纷也是是稀泥抹光墙,敷衍了事。
每次看到别人在父母怀抱里,撒娇买萌,搭肩搂背的亲密场景,她嫉妒的眼睛发红,心里发痒。
在她眼里,父母的名贵服饰、包包,aifeng手机,抵不上一个温暖拥抱,一顿阖家聚餐。
一次爷爷接她有事耽搁,几个调皮狡黠的男生,拿着活蹦乱跳的毛毛虫塞进她书包。
她吓的头发根都竖起来,刚想喊,男生狰狞的恐吓;“再喊叫,我们就让你吃垃圾”说完发出怪笑,扬长而去
唐珊缩在墙角恐慌发抖,她那小下巴颏一颤一颤,一阵抽咽涌到喉头……
她慢慢孤僻了,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唯恐搞恶作剧的男生突袭。处在极度自卑不安全感中,她开始厌学。
3
休假时我应邀去了唐珊的家,远远就看到了一座装饰精致的小洋楼,两个老人笑脸相迎,盛情款待了我。
那天唐珊没在家,老人兴奋的给我放了几张碟片,我看到了两岁的唐珊可爱的扎着马尾巴,抱着芭比娃娃。
四岁时换成蘑菇头,“六一”节眉飞色舞在参加弹琴比赛。五岁时又喜欢上画画,最开心的一张画是《全家乐的笑开花》。
六岁时已上学,镜头里孩子的眼神、表情写满了冷漠、恐慌,出现了反常的奇怪举止。
“珊珊跟我们在一起是很快乐的,她妈一出现,胡言乱语一番,孩子就跟我们疏远了”,奶奶气的手微微颤抖。
互相以爱的名义亲近孩子,却以发泄的方式传播亲人的丑恶,这让处在夹缝中的孩子如何辨识?
“自小我们老两口把这孩子,含到嘴里怕化了,握在手心怕碎了。长大后,她性格变的孤僻、冷漠,一进门就把自己关进房子。”
奶奶的话让我想起心理专家武志红说;“中国的大人,特别是隔代抚养的老人,恨不得让孩子生活在能免除一切危险的真空中”
老人对孩子的反常心理,缺乏洞察秋毫,感情关爱陷入溺爱而不能自拔。婆媳不合引发的家庭矛盾,从而将孩子推向家庭博弈的牺牲品。
4
唐珊被母亲砸伤脸后,越来越寡言少语,老师课讲的再怎么精彩,她眼睛呆滞,像冰雕般拒之千里。
数学老师沮丧着说;“这个学生我不带了,她心思就不在学习上”
物理老师也开始推诿,她告诉我唐珊胳膊上划了几处刀痕,有自杀倾向。
一天晚上我带唐珊吃麦当劳,她幽幽的说;“老师,我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孩子,你上的学校是别人挤破头都进不去的,怎么不珍惜?你的生活让很多人羡慕啊!”
她摇摇头,一脸万念俱灰。脸上被母亲划破后,在学校传播的沸沸扬扬,越描越黑。
她告诉我那个男孩,因为父母经常吵闹,他很苦恼、自卑。两个命运相似的花季少年,相互取暖,懵懵懂懂就在一起了。
自出现怀孕事件后,唐珊父母找到学校领导反应,男孩已被学校劝退,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唐珊心理空荡荡的,对父母涌出许多怨恨,她冰冷世界的一堆篝火,连盆被打翻了……
现在她无论到哪儿,感觉背后总有人在窃窃私语。就连桌位上莫名被人弄脏,仍着垃圾果皮屑。她感觉自己如过街老鼠,唾液和嘲讽,她沉重的抬不起头……
我忽然有些心疼这孩子,轻轻将她揽入怀中,她伏在我肩膀鼻涕眼泪一把抓,嚎啕不止了。
我明白她的“出格”,是对家庭不和的发泄,她把自卑、柔弱的内心包装成叛逆、不可理喻的倔强。
一个家庭不和睦,受伤害最深的是孩子,长期在这样环境里成长,性格会变的怯弱,敏感,遇事本能的后退。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即便长大成人,也缺乏争取幸福的能力。
成长中父母缺位,孩子感情上就会有被抛弃感,这种缺失必然要在外面寻求弥补,也就酿成了唐珊的悲剧。
那次吃过饭后,我再没看到唐珊,听说她退学了,患上很严重的躁郁症,家里一下子乱成粥。
撞墙碰壁了,才明白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付出心思和时间,拧成一条心,参与陪伴。
我想起教育专家尹建莉说;“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了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学会如何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