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带给孩子的危害,远不只是影响食欲那么简单!(上)
积食是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听到的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积食带给孩子的危害,远不只是影响食欲那么简单,“小儿百病积食为先”。
正确认识积食的危害并及时干预,就可以避免孩子90%以上的身体问题。
什么是积食?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说到积食就要说说脾胃这两兄弟的关系。
脾胃是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和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器官,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又非常密切。
打个比方来说,胃就像一个粮仓,脾就是运输公司,
我们吃进来的食物先经过胃初步的研磨腐熟,再交给脾进行消化,
脾把食物中有营养的部分营养转化成的气血去给到我们全身各个脏腑,同时把食物里面的糟糕部分变成汗液、变成尿液或者粪便排出我们的体外。
脾胃包括了现代医学所说的整个消化系统。
中医讲小孩子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行气未充、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脾胃本来就还没有发育完善,消化吸收能力相对较差,这个时候出现饮食不当就会损伤到脾胃,导致食物积滞在体内,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积食说白了就是吃的过多或者过于高营养,超出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导致很多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损,中医称之为积食,也叫食积。
积食对身体的伤害其实很大很大,大到可以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会被孩子突然的不爱吃饭、腹涨、腹泻、腹痛、晚上哭闹、体质消瘦、感冒、咳嗽弄得焦头烂额又不知道宝宝怎么回事,其实这都是食积在作怪!
积食可以引起十多种疾病:
NO.1
积食导致发热
《脉经》中就说:“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热也。”
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太多或者是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发烧了。
所以,孩子莫名其妙发烧的时候,首先要看看有没有积食,不要着急吃退烧药
NO.2
积食导致便秘
《幼科发挥》里说:“太饱伤脾”。
太饱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吃得太饱,也可以理解为腹胀、积食。
积食没有及时处理,积滞在肠道就会化热,积热蕴结消耗干肠道的津液,就会导致大便干硬难以排出。
有些妈妈一看孩子便秘了,给孩子吃水果通便,虽然当时有用,但过后更严重。因为水果寒凉伤脾,便秘的根儿就没解决。
打个形象的比喻,您可以把积在肠道里的大便想象成船,肠道里的水少了,船(大便)开不了,那就“增水行船”。
多让孩子喝水或者大米汤,河(肠道)里的水多了,船(大便)自然就能正常开了。
如果孩子便秘比较轻,一方面多让孩子喝水,一方面少吃点饿一饿,便秘就可以解决了。
NO.3
积食导致泄泻
泄泻就是腹泻、拉肚子。
积食不光是会让宝宝便秘,还会拉肚子,积食使食滞内停,阻滞胃肠,导致腹痛泄泻。
其实腹泻也是身体自动做出的调整,把积滞通过腹泻排出去,这时候不仅不能止泄,相反要消食导滞,积食消了腹泻自然就好了。
NO.4
积食与“咽喉痛
咽喉是肺胃的门户,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走的,所以就会上攻到这个门户上,小孩子就容易咽喉肿痛。
所以,给孩子治咽喉痛的时候,除了用清热利咽的药以外,再给孩子用一些消积的,病就好得快。
NO.5
积食与“惊啼”
惊啼,就是宝宝晚上睡着觉突然惊醒大哭。
《素问·逆调论》中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宝宝突然晚上睡眠不好,首先看下有没有积食。
所以有:食滞于中→ 气滞不行 → 胀满、腹痛 → 不眠不安。
另外,还会积滞化热 → 内扰心脾 → 惊啼不止。
NO.6
积食与“盗汗”
晚上睡着了异常出汗,醒后就止叫做盗汗。
宝宝睡着后1-2小时出点汗正常,异常出汗就是出汗量特别大,或者是整晚出汗。
食积肠胃→ 郁蒸化热 → 热蒸津液 → 外泄为汗。
小儿为纯阳之体,夜寐则阳入于阴,加之积热内蕴,所以晚上盗汗情况比较严重。
这类孩子,用一些消积泄热的药,很快盗汗就消失了。
NO.7
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内经》有云:“食于胃,关于肺”。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所以说,看那些食咳的小儿,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
篇幅太长,我们下一篇文章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