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小而美”的村小教学点策略探究
村小教学点,规模小、资源少、偏远分散、贴近社区是其独具的特性。那么该如何结合村小教学点的特殊性来寻找其发展的突破口,是我们每一位村小教师必须深究的一个课题。根据我十多年的村小教学点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充分利用也有资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和引入外部资源两个方面是来实现学校变革发展,是持续关注村小教学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建设独具特色的“小而美”的村小教学点的主要途径。
一、教学点基本现状探析
为了确切掌握村小教学点的基本现状,特地对郁山镇片区的六所村小教学点的师资、学校设施、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次调研分析,其结果如下:
(一)教学点教师的第一学历普遍偏低、年龄建构偏大、师资配备失调、教学任务重
此次调研的6所村小的教师共计35人:其中全日制专科、中师毕业的仅占2人,其余的33人均是2007年的“代转公”教师,第一学历均以高中为主。由于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师资培训,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普通话与新技术方面在教学中是每个村小教学点的短板。
此次调研发现,村小教学点教师的平均年龄约为45岁,可见教学点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是老教师,紧缺掌握教育教学新技术的年轻教师。课堂教学以“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项目资源入驻各个村小教学点后,原本应以项目资源为载体,促使课堂教学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应用现状与理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其次,各个教学点的师资配备极度失调,在调研的35位教师当中,其中语文教师仅占2位,其余的均为数学教师,根本找不到专业的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且没有一个教学点配备齐全的教育教学必须的实验器材。因此除了语、数学科比较注重外,其他学科的教学可谓是薄弱中的薄弱。
另外,教学点的教师教学任务都很重,周课时基本在20节以上,其中一周满满30节的教师有一人。因此,在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且由于课时繁重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利用校本教研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这一途径。
(二)教师对项目资源的应用能力偏低
项目资源入驻各个教学点,是村小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途径。但由于教学点地处偏远,信息闭塞,资源条件有限,教师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的老龄化、计算机基础技能的操作水平低等一系列原因,致使教学点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和操作方法方面的知识是微乎其微,对利用项目资源开展教学的掌握也是一知半解,不能充分发挥项目资源的优势,对项目资源存在着不敢用、不会用、怕用坏、怕影响教学进程等各种顾虑和担心。
(三)项目资源课堂教学应用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曾经利用过项目资源上课的老师(仅占15%)表示,项目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基本能够减轻自己繁重的教育教学负担:直接利用项目资源中的“教师上课”栏目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可以节省自己备课的时间;利用“学生自学”这一栏目,可以很好地解决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音乐、美术、体育这些薄弱学科的教学;而“拓展资源”为备课寻找资源又找到了一条新的捷径。他们认为数字资源能够满足自己的上课需要,并乐意在以后的课堂中继续使用。
虽然大多数的老师对项目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意愿还是非常强烈的,普遍认为项目资源能缓解当前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但由于未经过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更别说专项的项目资源的应用培训,因此多数教师对项目资源是既爱又恨,爱是因为有了项目资源,可以开启村小教学点课堂教学的新征程,恨是恨自己没能了解、掌握项目资源的有效应用方法。又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思想、没经过专业培训、技术及理论知识欠缺、可用资源数量有限等种种原因,不能将项目资源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在自己的课堂中有效地使用项目资源,不能真正发挥项目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功效,因此不能开好、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村小教学点,规模小、资源少、偏远分散、贴近社区是其独具的特性。那么该如何结合村小教学点的特殊性来寻找其发展的突破口,是我们村小教学点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必须深究的一个课题。现结合我十多年的村小教学点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也有资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和引入外部资源两个方面是来实现学校变革发展,是持续关注村小教学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专业化发展,建设独具特色的“小而美”的村小教学点的主要途径。
二、村小教学点建设策略探究
(一)充分应用特有资源,建构村小教学点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
村小教学点虽地处偏僻山区、设施简陋、师资匮乏之困境,但近年来为了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各类学校的投入,村小教学点也迎来了发展的春风,在2014年秋,我县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并初步投入使用,给村小教学点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曙光。其次,作为贴近社区、学生人数少等优势的村小教学点,利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乡土教育资源开展特色乡土文化教育。
1.巧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建构村小教学点的师资培训、学科课堂教学特色体系
村小教学点介于师资配置比例失调,而且大多数都存在远而穷、小而散、派遣难、留不住、路途远、成本高、过于散、管理难、太封闭、交流少、规模小、配置高、基础薄、质量差一系列短板,且基本上是一个教师负责一个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乡村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介于此,我校充分利用也有资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来解决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1)运用“教学点数字教育全覆盖”项目资源,建构师资培训模式
(应用项目资源进行师资培训策略图)(1)理论培训学习
村小教学点的老师大都存在着教育教学理论陈旧,教育教学模式落后之状况,又不能以集体外出学习来提升其教育教学理论。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合理探究运用,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项目资源中的专题讲座(乔亚梦专家有关语文学科、吴正宪专家关于数学学科、应爱娜专家关于美术教学、杨利嘉专家关于音乐学科方面的讲座)以及“学科教学解答”栏目中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八门学科的32堂教学讲座,只要我们合理地应用这些讲座,村小教学点教师就能达到足不出户,坐在学校的数字接收室听教育大师们的专题讲座,其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就会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地解决村小教师的理论培训难题。
(2)课堂教学技能培训
关乎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堂教学的技能,而项目资源的合理应用,就能解决这一长期困扰村小教学点教育教学水平的一大瓶颈。一个教师团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共同学习。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官网平台所展示的全国所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品德与社会(生活)、综合九门学科的67堂优质课,为村小教学点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培训找到了新的方向。作为村小教学点的教师团队就可以借助这些优质课进行听课、课例研讨、示范教学、协作探究、上好探究课,逐步把所展示的优质课的课堂教学亮点吸并加以内化,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3)小结
有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再加以熟练地课堂教育教学技能,那么村小教学点的教师的专业素养就会得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就会有所改进。而这种应用项目资源进行师资培训的方式不受时空的限制、简便易行、成本低、收效快、易推广,是弥补村小教学点师资培训的一大措施。
2、形成了项目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有效促进了村小教学点的专业学科与非专业学科的课堂教学实效
学科课堂教学模式(1)应用项目资源中的“教师上课”栏目以及“拓展资源”栏目进行专业学科(语文、数学)的课堂教学
村小教学点的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且师资结构严重失调,课时量重,基本上是以语、数学科教师为主,而项目资源的合理应用又进一步给专业的语数学科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①根据“教师上课”栏目,按部就班式教学
“教师上课”栏目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为教学点教师提供了一些上课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提供的素材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可以采用整体进入的方式授课。即根据数字资源所设计的各个环节的思路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虽然各个学科“教师上课”栏目设置了不同的环节,但大致可以分为课堂引入、新知呈现、知识学习、知识应用和课堂小结五步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资源,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从而增强学生努力学习知识的动力。
②运用“拓展资源”栏目,灵活整合式教学
“拓展资源”栏目,不仅包含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中的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的完整的教学设计和常见问题,还包括利用网络等获得的其他资源。根据“拓展资源”灵活整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课件制作的能力。可以将项目资源所提供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练习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形成具有自我教学特色的教学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进而提升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
(2)合理应用“学生自学”栏目,进行非专业学科(音、体、美等)的双师式教学
作为村小教学点,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根本没有配备专业的学科教师,因此用非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是村小教学点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合理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应用“学生自学”栏目进行双师教学,课前教师必须充分备视频,教学中教师将优秀教学视频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视频的暂停、快进、反复播放等操作,将视频划分为几个片段,实现片段式教学,充分发挥视频中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双师教学”课堂模式给非专业的学科课堂教学所带来的新的曙光。
(3)小结
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的合理应用,无论是依据“教师上课”栏目按部就班式教学,是运用“拓展资源”栏目所提供的资源进行灵活整合式教学,还是利用“学生自学”栏目进行非专业性的双师教学式学科教学。会有效地解决村小教学点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这一教育教学发展的瓶颈。
2.运用村小教学点贴近社区的优势,充分挖掘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乡土教育资源
作为建构课程意识的教师专业素养,就要求我们具有化腐朽为神奇,因地制宜把周围的资源带入课程,达到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教育的境界。因此我们要利用乡村乡村教学点贴近社区、学生人数少、留守儿童多等优势,充分挖掘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乡土资源,建构独具特色的村小教学点“入地”课程模式。
(1)亲近自然,建设独具特色的“大自然课程”
村小教学点,虽然地处偏僻的小山村,但远离城市的喧嚣,有着深处大自然得天独厚你的优势,而且学生人数少、师生比例高等特定优势。我们在实施好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结合村小教学点的以上优势,合理建构“大自然课程”是建设“小而美”的村小学的一个有力的举措。
村小教学点,到处是美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大山、小河、山泉、树木、花草、农作物以及各种小动物)、特有的生活情趣,以此种种都是城里孩子难以寻觅的课程资源。一有时间,我们就可以带领孩子走出校门,仔细亲近家乡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了解四季农时以及气候变化,走进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
(2)结合实际,建构独特的“亲子课程”
根据调研发现,现留在村小教学点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家庭条件比较薄弱的孩子,而且这些孩子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孩子又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亲长期都在外务工,都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进行监管,他们的物质需求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满足,但“亲子情感”这一方面都十分空虚。因此,我们建构合适的“亲子课程”是一个自然而又必须的选择。
“亲子课程”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电话交流”,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定期组织班上的留守儿童和在外务工的爸爸妈妈通电话,鼓励孩子在电话中敞开自己的心扉,向爸爸妈妈倾诉自己的心语和意愿。二是“书信交流”,由语文老师指导进行,留守儿童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需要情感寄托,需要表达交流,除了“电话交流”外,“书信交流”又进一步架起了孩子与父母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满足了他们的交流需要,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除了开展这些课程外,我们还可以开展其他适合村小教学点孩子的课程。如阅读方面,可以开展“师生共读”课程、游戏课程、劳动课程等等。只要我们有一颗“服务村小教学”的心,就地取材开发适合山村孩子的系列课程,同样能让山里的孩子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童年的幸福。
(二)合理引入外部资源,建构村小教学点特殊的发展模式
学校要发展,除了利用村小教学点贴近社区、学生人数少、师生比高等特殊优势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乡土资源课程,建构独具特色的村小教学点课程体系外,我们还要放开眼界,解放自己的思想,吸收一切能促进村小教学点发展的外部资源,来建构特殊的发展模式,真正促进“小而美”的村小教学点而努力。
我们除了利用也有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进行教师理论和课堂教学技能学习外,还积极配合中心校教科室所组织的各项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新课标、听推广课等),并在培训学习回来后及时与本校教师分享,以这种“走出去、带进来”的方式,共同促进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提高。
其次,我校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教育公益机构所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
2015年秋季,我引进了北京友成基金会常青义教的“双师教学”模式,和常青基金项目官员甘琦主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甘主任在2016年6月23日、8月12日两次率常青义教志愿者团队深入我校进行“双师教学”模式的指导与探究,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没有专业教师的音乐、体育、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开齐开好国家所规定的课程。
2016年7月30日,我在北京参加阳光书屋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年会——乡村微型学校发展研讨会,有幸和北京阳光书屋建立了合作关系,阳光书屋的执行总监高任骋老师和曲元洲老师于9月18日不远万里,亲自来到我校进行学前教育调研,并未我们带来了一套由阳光书屋和千千树共同打造的学前教育课程工具——阳光盒子,阳光盒子所囊括的学前儿童混龄班上下册课程(动作儿歌、音乐、游戏活动)合理的开展,弥补了我校没有专业的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所面临的瓶颈。
2016年10月,我成功入选爱聚教育创新机构旗下的教育公益品牌——一公斤盒子“寻找100位乡村创育者”项目学习计划其中的一员,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位乡村教师,采用“线下工具+线上课程”的方式进行探讨学习,其“发现—理解—实践”的课程设计理念给我在探究乡村教育的创新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春季,我又成功加入了沪江网的“美丽乡村小学”实验学校,在吴虹校长、王雨萱老师的引领下,我在学校的1—6年级成功开展了互+夏加儿网络艺术课堂、名动漫课程、四川广元的微校联盟艺术课程、二十四节气课程和鲨鱼公园科学课,为山村孩子就近入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村小教学点虽面临着一系列的短板,但也具备了城镇学生所没有的优势,只要我们充分利用也有资源和合理引入外部资源来实现学校变革发展之需要,建构坚实的德行、学科、创新以及技术素养,打造独具特色的乡土课程教育模式,那么我们村小教学点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就能更加突出,教育目标就能更加集中,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师教学方式就能更加明确,教育教学实效就会大幅度提升,一个个“小而美”的乡村教学点学校就会呈现在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