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文化读书今日头条

【哲学生活景观-19】“本体”就在现实生活里

2022-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眺山

“今天晚上要喝二两!”

“今年要考上研究生!”

“今年必须考上公务员!”

“疫情结束后,要出去好好玩一趟!”

这是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说法”吧?非常“熟知”不过了!若是“真知”为“哲学”,这就是“本体”“本体论”。但头脑中要“转换”思维方式和语言体系了——“经验思维”变成“哲学思维”“日常话语”变成“哲学词语”。正所谓“同一生活而两条道路”。

哲学老师、哲学教授、哲学家常说哲学的“本体”“本体论”不易为人们所理解,“难以理解”,恐怕在于“学术的教法”“学术的解释”了,真的“大众说法”了,其实是不难让人理解的。所以我说“被人教而成才”远不如“自学成才”来得更为“切实”——切合自身!

“本体”是什么?“在”,而不是“在者”;是一种“意向性”“指向性”“终极关怀”,概言之是“理想性的东西”。本文开头的四句话说的不都是这个“理想性”的“在”-“本体”么?不是现实的“在者”,而是期望的“将在”“本体论”是什么?就是上面四句话中关于“将在”而现在却“无”的一种“有”的“说法”。当然,在哲学上“本体论”就是一种哲学的“理论体系”了。

哲学上的“本体”“本体论”简括为一句话就是:人,是一种理想性的存在。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的每一天,哪一个人不都是为了一种“理想”而存在呢?只不过是“理想的大小”“自觉与不自觉”“系统与不系统”的问题而已。即便有人说“我就这样了”,其实质也是“满足于目前的现状之理想性”了,更何况其内心的“在”-“本体”是“不甘心”于这样的,只是自身的“能力”不支撑其“改变现状”而已。

“理想”是什么?是人的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人生发展的逻辑上的“最高支撑点”——也就是“本体”——它不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存在,但却是人的最真实的最高的“在”,是比“现实力量”更为“有力量”的人生发展的“逻辑力量”

丧失了理想,人就没有了自己的“本体”了,正所谓“存在着的无”“有之非有”

哲学,就是“本体论”,为人“解释”如何实现“理想性的存在”,更“引导”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型存在。因而,生活中的“你、我、他”,能够没有哲学吗?能够不谋求自己的“哲学存在”么?

当然,“美”更是人的一种“本体”“本体论追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