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首文美人说简云间

我曾是名记者

2017-11-08  本文已影响261人  张女子

今天是11月8日,第18个记者节。实际上,这是一个没有放假的节日。绝大多数的记者,今天与平常没什么两样,或是行色匆匆于采访途中,或是奋笔疾书于案牍之前。把新闻做好,就是他们庆祝节日的最好方式!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虽然不做记者已经好几年了,但凝望昨日,感触颇多。仅以此文,回顾过往,并向曾经的同事们问好,记者,记人,记事,记时代。一枚记录时代的符号,一份守望社会的责任。让悲观者有力,让无力者前行。希望现在与将来都不要忘记记者的责任与使命。

我曾是名记者

01.

10年间,我从一个懵懂学生,慢慢成长为一名新闻记者。在这个岗位上,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做记者,最要紧的是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代保持同步,才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采访到最真实最可信最有感染力的新闻。

在那段日子里,我认识了很多人,其中有工人、农民、教师、残疾人、同性恋、艾滋病人、边防战士等。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我看到了平凡而又不非凡的人性光辉,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了解了现实社会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与阳光。

而真正的新闻,是在近距离内观察出来,是鲜活得如同刚刚脱离了身体的一块皮肉的,是由无数个自己亲眼看到的细节构成的。起初,我是一名法制版的实习记者,采访过人体解剖与遗体捐献、一心想到天安门看升旗的脑瘫患者小星月、暗访过保暖内衣销售店、私人小诊所的无痛人流、蹲守过民政局、走进了成人用品店……许是无知者无畏,自卑的我渴求穿梭在文字与真相之间,寻找自我。

02.

记者的成长也是纸媒变革的一个重要缩影,时代的烙印,任凭谁都无法逃脱。为了迎合读者口味,我们副刊大面积扩版,我从一名一线记者成为了一名情感倾诉栏目的主持人,我的笔名叫小北,寓意是帮助那些迷失在情感中找不到北的人寻求方向。还记得最初的几篇稿件都是领导“帮忙”写的,他们提供给我线索,主任帮我起标题、捋线索,经常我写出来的“东西”(只能这样称呼)被她全盘否定,要求重写。而我常常不知自己错在哪里?

慢慢地,开始有读者打来电话,和我说他们的情感经历,而我竟不知如何采访?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接到一个读者的热线电话,我刚刚说完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对方一开口就问:“你的声音听上去很年轻啊,你结婚了吗?”得到否定回答后,对方表示只向“已婚”记者倾诉。而等到我已经结婚了,则被倾诉者直截了当地问:“你有小孩了吗?”还叹息一句:“那你没有办法体会做妈妈的难处……”

当然,把倾听作为工作后,做记者的阅历、经验和自我学习,足以弥补年龄不够大、经历不够多的缺憾。不然,即使“已婚未婚”可以找到相应的倾听者,那么离婚、再婚、金婚银婚……到哪里去找有“共同语言”的记者呢?我一直坚持着这样一个原则:感同身受。

就是这样,倾诉的读者渐渐多了起来。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优雅的、粗俗的、冲动的、沉默的。我每天的工作从听电话、读邮件、上QQ开始。从中筛选出可以采用的素材,这需要足够的判断力。我遇到过很多次倾诉者感情失控。有一次,一位从内蒙古过来找女朋友的男人,和我见面没有多久后,他就开始嚎啕大哭,至少哭了20分钟,我一直没说话,就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他哭、递给他纸巾、看着他吸烟,当然也很呛。采访结束的第二天,稿子还没开始写,我便接到他的电话:“谢谢你,和你说过以后心里舒服了很多。”

03.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对我来说,接触到的多是灰色情感、负面情绪的接收和堆积。我的情绪难免会受影响。后来领导也发现了问题,她和我讲:“每一段感情都值得尊重,你必须无条件地尊重别人,才能找到背后的结,解决问题。”领悟到这一点,面对采访对象时,我不再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也不带道德评判去给采访对象贴标签,而是带着同情去理解对方,理解他们的感情。作为新闻媒体,肩负着舆论导向的重担,不能只满足于单单讲故事。

如果不加选择和思考地讲述,而不把握引导的主动权,就会给读者形成反面暗示:媒体整日提供这样的灰色情感故事,是否表明这些问题情感已经成为当今主流?因此,在采访和写作中,记者要主动过滤掉一些不良的信息,把握好积极的大方向,告诉读者“你”(你所代表的媒体的声音)对故事的看法,使读者在满足了阅读快感之后得到疏导、启发和思考,从而实现情感版的现实意义。

都说副刊是新闻的后花园,情感倾诉也是一样,当它和新闻有机结合后,展现了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国庆期间,我策划了关于“老夫老妻”的采访。寻找一对钻石婚夫妻是我的主要任务。与其说自己在采访钻石婚,不如说自己正在接受爱的教育。多年的情感故事记录让我明白:倾诉不是揭秘隐私,不是情感猎奇,这是各种纷纭多变的情感状态、人的生存状态的展示,是对复杂人性的记录。

04.

曾有读者问我:“你是不是偏爱写女人的事情,为什么不多写一些男人的故事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认真地想过,得出来的结论是,写女人的故事偏多,是因为找我倾诉的人群中,女人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因为女人天生感情细腻,容易情绪化,愿意倾诉并且善于表达,能把看似平淡的故事讲得缠绵悱恻,而男人呢,则习惯把欢喜悲哀放在心里,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独自承受,他们只有到了内心特别压抑,表达的欲望极为强烈的时刻,才会想到对人说点什么。

其实谁都有故事,谁都有不能说的秘密,谁都有倾诉的欲望!这便是情感倾诉栏目生存的沃土。因为成长的时光里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清澈明快,很多时候它被重重的烦恼迷雾所遮蔽,因为年轻,所以脆弱,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有很多的顾虑和担心,因为单纯,所以难免受伤。

很多人以为生命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在他对危险浑然不觉的时候,需要善意的提醒,当他在选择面前犹疑徘徊的时候,他需要借鉴过来人的经验,当他陷在感情的漩涡中难以自拔时,他需要关怀和点拨。很多时候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

其实,生命的成长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生命的成长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

生命的成长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

生命的成长是一个了解世界的过程

……

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打开心灵,让我们的生命呈现出热情开放的姿态。生命的成长是内心力量的积累与爆发的过程。当那些偶然的顿悟在内心深处灵光闪过,我们无比惊喜。生命的成长是一个痛苦而美丽的过程,在某些时刻,你可以听到自己内心花开的声音。

05.

就如同我自己,在采访写作的这条道路上,成长总是一个绕不开的步骤。怎么说呢?从被动到主动,从“要做的”成为我“想做的”花费了十年,脱离不了它,只能爱上它。爱得常常固执、笨拙而又力有不逮。采访收集材料时像个贪婪的孩子,筐里捡回了那么多杂物,一件件啥时候收拾清楚?都被自己紧紧攥在手里,舍不得丢弃,又无法展开,字里行间都能看到气力的青筋暴露,缺少举重若轻的分寸感。

而文章的大标题就如同灯塔,指引着行文的方向。我却常常在海上迷失!前路茫茫,后路渺渺,进退不得。那种感觉就像西西弗斯被罚一样,把巨石推到山顶,每每未到山顶又滚下山去,于是从头开始、不断重复。在这一过程中,完成自我成长与救赎。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记者,其实是用别人的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一篇稿件、一个专访,是你写的,又不是你写的,那是对方自己写就的人生片段、生活经历;不是你写的,又是你写的,通过它,见识了你的写作水平、思想认知。

所以说,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也就越深;而重新打量每个生命,也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而这份工作也这样一直鞭策我,让我审视内心,遇见更好的人生。

鲁迅先生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虽然现在去谈论理想多少有些奢侈而又有些难为情。但某些时刻,内心还是被虚妄的理想激荡着。塑造一个人性格的,不是父母和家庭,而是第一份长久的工作。我被它深刻地打上了烙印:固执、独立、思辨、刨根问底,执着于内心感受。它一直鞭策我,只是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充盈、眼界更开阔、内心更宽广、步伐更有力。

10年,对于一个记者的职业生涯来说可能并不短暂,做得越久,越觉得这是一个类似手艺人的工作:循环往复的焦虑、孤独和无力感,却也体会着每一个选题和采访对象给予的磨砺和成长。虽然告别了记者这个行业,但是在这样的年纪拥有了比普通白领要丰富得多的人生体验,挺划算的。

聆听、行走、阅读、思考,开疆扩土!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如果说读书、写字、画画都是一种修行,我希望自己功德圆满!每天1000,坚持365!你的关注与喜欢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

无戒365挑战训练营第16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