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喜欢的事情都不想做,你凭什么觉得自己会成功?
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更准确地说,可能是从十几岁开始,我周围听到的最多的词就是“迷茫”。
迷茫未来,迷茫人生。这种迷茫可以更功利性地归结为,不确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看起来好像大家都对前路,对未来充满怀疑,包括我自己也是。
我对这种“迷茫”毫不怀疑,即使学业尚可,工作顺利的时候,都不曾真正克服过它,一但空闲下来,就变得十分焦虑。
跟一个前辈聊起这个问题,她说,“你不是迷茫,你真正的问题,是‘懒’和‘怕’。”
听到这样的评价,其实我并没有立刻接受,甚至有一点排斥。
我并不觉得自己懒,大学的时期,可以六点多起来读英语,而我的舍友们都在赖床。工作的时候,也总是提早到公司,为了一个任务可以自己加班到深夜。如果这样都算懒,那我真的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但是,后来我把‘懒’和‘怕’这两个字套在我身边总说迷茫的朋友身上时,发现,好像确实是这样。
在基层政府单位做着重复性工作,担心自己未来没有竞争力的小K,其实很喜欢看日剧和动漫,这个爱好持续了多年,让她已经可以听懂简单的对话。
但是,她没有为此付出过更具体的努力,而另外一个爱好的相似的小A,早在大学时期就自学日语,如今在工作之余还做着简单的文字翻译工作,即使辞职也不用担心没有收入。
小K不知道掌握一项新的语言技能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吗?她肯定知道。为什么没有付诸行动呢?没时间,没钱,都是借口,她真的只是“懒”和“怕”。现状虽然不是很满意,但并非走投无路,所以她懒得投入枯燥的学习,怕不会得到好的结果,所以她避免了开始。
而我,虽然觉得小K选择在安逸的政府单位混日子活该迷茫。但本质上,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虽然看似在工作上也努力勤奋,但很大程度是责任使然,尽完了责任就松懈下来,并没有真正的内驱因素让我去做深入的提升。
我是不是真的没有喜欢并且想要做的事呢?也不是。我喜欢阅读,喜欢思考人生,对书籍、电影都有很多想法,但真正落成文字的很少。
看完电影想写个影评,没写完就困了。对自己说,算了吧,明天还上班,别影响休息,这是懒。
写完个东西马上又删掉,觉得写得实在太差,这是怕。
很多人说自己迷茫,是因为找不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但我发现,大多数人,只是怕承受这份热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你必须牺牲你仅有的休息时间来思考、来沉淀、来学习,而不是躺在床上玩手机;你将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你可能浪费时间又得不到什么成果。
想学习英语,想做游戏开发,想自己开店,想当自由职业者,其实每个目的地,都是有通向它的路的,大多数只是不敢走,懒得走。
你可以选择轻松的道路,回避自己的兴趣,但是,如果连自己感兴趣的事都不想专研和学习,那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做其他的事情,会有坚持的动力和成功的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