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和情绪之间的本质区别

2023-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BIYU说

当我们要了解别人或认识自己的时候,首先要从最深层去分析一个人的内心。这时候了解什么是心理需求就很重要。

心理需求是什么呢?

从表象上看,一个人所坚持想做的事,想要得到的东西,即使别人强烈不支持,他也想要那样。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为,这种坚持,是来自于他内心的某种心理需求想要得到满足。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心理上,还是受情绪上的区影响,区别就在于情绪它是一时一刻的,可能一个人哭一会儿,伤心的情绪就没有了。恐惧的事过去了,也就不害怕了。情绪也就是“情的绪”,“绪”是短时的。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某时某刻的情绪,它带来的影响是短期一时的,不会有严重。

但如果发展到心理上的,就不一样了。

心理可以理解为,心,心灵,理,道就是理。也就是心理是我们“心灵所走的一条道路”

心理上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呢?

不过就是过去体验到的一些负面的情绪,不断地强化,反重地体验,感受到的程度不断地叠加,比如恐惧,焦虑,压抑,沮丧等等。

总结起来,一是频率上不断反复地体验到,二是程度上的体验到的感受越来越强烈。

然后经过时间推移,当自身没有及时淡化这些负面的感受和情绪,就会形成了一种定向的心理模式。也就是我们自行修出了一条心灵的道路,这条道路很深,很痛苦。

所以当指心理的时候,就意味着人形成了一种反应程度强烈、体验频率高的情绪反应模式。

外界的某些事情一刺激到一个人的心理反应模式的时候,他就很难选择另外一种更加积极或有效的行为模式,因为一到了心理层面,人就已经身不由己,大脑的思维和意志已无法控制的。

因为,心理,情绪,感受这些个体感性的东西,是和人类认知思维相对应的,另外一个脑体系。

如果我们已经形式了心理上的某种需求和行为反应模式,想要改变唯一的方式就是要觉察,要把自己心理层面上的东西曝光出来,这个需要我们的大脑认知思维去觉察到。

要下很大的功夫去体验,自己为什么会情绪不好?心里渴望什么?别人说的什么话,做的什么事,外界的什么东西,刺激了自己内心的哪个点?

这个工作是需要长期进行的,需要一年,几年甚至十年的坚持。

为什么呢?因为我类心理上的这些,恐惧,压抑,愤怒,逃避,怀疑,沮丧,所有的这些情绪模式都不是长期形成的,它都经过了上十年甚至一二十年的积累和积加,所以当我们想要淡化冲淡这些负面的东西的时候,也需要那么多时间去化解掉。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我们可能需要数十年,与自己和解,达成心灵的和平,抚平心理上的那条沟壑。

所以作为父母的那个人,尤其要注意体察孩子的情绪,接纳他们的感受,不要让那些负面的感受压抑或者堆积,一旦他们成为心理上的问题的时候,就会需要,很大的精力去化解掉。

这一点上,所有的父母需要成长。

因为他们本身有自己的可能,没有处理好的心理问题或情绪,TA作为父母,他们也要照顾自己孩子无法处理的情绪感受,这就是做父母的难处。

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养心和赚钱是同样重要的事。养育孩子的身体和滋养孩子的心灵是同样重要的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