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可以得瑟一小时了
【原创首发,公Z号《私想活动》整理,文责自负】
小朋友也不是太小,高三了。
小朋友也不容易,从小被引导着好好学习。自己也很努力,毕竟可塑性强,整个小学都是学霸。没想到,到了初中,上了个实验班,学霸实在太多了,人家都是幼儿园开始就在补习班泡着,我们没那么搞过。小朋友认认真真学初一的课程,同学们绝大多数都学了第二遍、少数学了第三遍。
那谁卷得过啊?
于是跟人家一样,搞了这个那个补习班,每个周末都不消停: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或是在家做补习班的作业。
小朋友也累,大人也累。一路搞到高中,一直都很累。
全家一致认为,这些年是被按在地下摩擦呀。
摩擦久了,大人小孩的信心都没了。这种状况很危险。
~~~~~~~~~~~~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我长期不在家。工作原因,两地分居。平时都是妈妈带着小朋友,相当于单亲家庭。一大一小在家,遇到问题没有缓冲,很容易僵局。气氛如果不对,大人小孩的情绪也就不对,哪一方的好心都会被对方误解,形成精力上的内耗,难免也对孩子的成长、对学习方法的改进、对孩子妈妈保持冷静,都会有拖累。
好在,去年我回来了。
总算可以好好讨论一下学习问题。
~~~~~~~~~~~~~~
尝试换个角度来讨论。
我经常讲,学习还是为了自己。是啊,一家人租住在外地上学很不容易,真的是求学嘛,孩子对这些也都是清楚的。我还想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一言一行,无非是希望给孩子助力,而不是为了批评或压制孩子以显得自己多么高明——我想努力引导孩子也看懂这一层。
我还希望孩子跟我们一起做到:先不问勤奋学习的结果,至少在“尽力而为”这件事上形成整个家庭的合力。我希望引导孩子不要因为父母和外人的一言一行影响自己情绪,引导孩子有什么想法大胆说出来,不要带着情绪做事情。我总说,为了共同的目标,一切都是可以讨论和商量的嘛。
关于补习班的问题,在我回来之前,跟孩子妈妈就形成了共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关于手机,也经过三人组的讨论,形成了共识:公开表达父母对手机的担心,尊重孩子的使用手机的愿望,也要求孩子理性而冷静地对待父母关于手机的提醒。
~~~~~~~~~~~
总的看,这些年来,孩子还是长大了,想法很正面,价值观也对,学习也慢慢上了正轨。
手机没有完全禁止,主要靠自己管理。
补习班听孩子意见,上与不上,上这个还是上那个,都主要看孩子的意见。毕竟时间精力的分配,只有孩子最清楚。
为了自己全力以赴、尽力而为,先看过程、不问结果,只要尽力了就别后悔——这作为一个主要的做人做事原则提供给孩子
不强求非得考上什么大学,但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力争上游,力争通过勤奋努力给将来的自己更大的自由。这作为一个主要的目标建议,提供给孩子。
~~~~~~~~~~~~
高三以来,基本稳中有进。一度还被摩擦,但努力的成效能看到了。记不清了,慢慢从后10%到后30%,慢慢稳定在50、60%左右吧。想想强手如林,真不容易。
前几天全省几所差不多的学校一起联考。考完,孩子说很难。网上看,也都评价说很难。
也没太在意,最近自己工作的事情多。而且,小朋友也在认真琢磨、规划、推进自己的事,能做到这一点就很好。尽力而为就好嘛,有自己的考虑就好嘛,结果就顺其自然吧。小朋友尽力了,我就只提醒身体,睡眠,视力这些了。
结果,周一考试结果放出来,居然排到了30%以内。夸张了,过份了,比较意外。
以前偶尔考得好,总是提醒孩子,得瑟五分钟,继续努力。这回,看来可以得瑟一小时了。
父母、孩子,都得保持心态稳定,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