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早饭
OliverWorlds File 062
晚上吃饭叫晚饭,早上这顿饭自然被叫早饭,在当今这个社会,可能很多人都已经快把早饭给遗忘了吧,很多人的生活都自动的将早饭甚至早上的生活给过滤掉了,古话说的好,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饭其实是很重要的,不是有一段话是描述三顿饭的么,“早饭要吃的好,午饭要吃得饱,晚饭要吃的少”,这段话很简单明了的告诉了我们三顿饭该如何去吃才是最健康的。
现在社会进步的那么快,早饭的种类自然也不会少,中式、西式、日式、港式、台式,应有尽有,早饭的种类绝对不会比晚饭的选择少,只是生活节奏快,大部分人没有时间可以好好的去吃上一顿早饭而已。
那么早饭是不是也有所谓的传统早饭呢,答案是肯定的,对大部分老上海人来说,大饼、油条、糍饭和豆浆这四个被号称“四大金刚”就是早饭的代表,当然,在80年代和90年代年代初这个物质还不算太丰富的时期,吃“四大金刚”也不是天天可以有的,拿隔夜的冷饭用开水泡一泡,配上隔夜的冷菜或者一些酱菜,这个才是上海人吃的最多的早饭-泡饭。
大饼和油条似乎总是密不可分,因为老上海的时候,有一种吃法叫买一副大饼油条,也就是拿一个大饼将油条包起来,好像现在的汉堡热狗一样,你别说,这种吃法十分的有腔调,不过要注意的是,包的时候大饼可不要反掉了,有芝麻的那一面要包在里面,为什么呢,因为大饼毕竟还是很脆的,折过来一包,如果芝麻那面包在外面的话,那上面的芝麻可就全部要掉了。
上海的大饼按照口味来分可以分成咸的和甜的,圆的是咸味大饼,长的是甜味大饼,还有一种分法就是按照大饼的做法,分成比较干、比较有咬劲的干大饼和又香又酥的油酥大饼。
一根油条哪里最好吃,肯定是两个“尖尖头”最好吃,又香又脆,油条可以说是“四大金刚”的百搭,因为它可以单独吃,包大饼吃,包在糍饭里吃,还可以放在豆浆里做成咸浆吃,甚至于还可以带回去,切成一段一段,蘸酱油过泡饭吃,不管那一种吃法都十分有特色。
油条不但吃法百搭,外带的方法也是特别的,老上海人会自己带一根筷子,将油条串在上面,带回去,现在这种方法基本再也看不见了,有点仅存的老城厢里还会用长的竹签来代替筷子,别有特色,我觉得这种方法十分好,因为油条很热,用塑料袋的话不好,而且闷在里面容易把油条弄的软掉,就不好吃了。
糍饭相比起来就要更加高档一些了,师傅会在一个木桶里拿出蒸的软糯的糍饭,在里面加上一根油条,再加点白糖,最后再用一团糍饭合起来,一个香喷喷的糍饭团就做好了,最早糍饭是只有甜的,后来才慢慢的发展成有加了咸菜的咸糍饭。
我记得小时候老爸带着我去买糍饭,每次我都要和做糍饭的爷叔说,“师傅,糖多一点哦”,哈哈,白糖加的多,糍饭就更好吃,可能我还不算面目可憎吧,爷叔都会给我加上一大勺白糖,还不忘对我说,“小朋友,糖不好吃太多,牙齿要蛀掉的”,唉,可惜当时就想着好吃,结果牙齿真的蛀了。
和糍饭属于同一种类别的还有糍饭糕,将蒸好的糍饭做成长方形的一块,然后放到油锅里去炸,炸的金黄香脆,也是当时十分受欢迎的一种早饭。
上海的豆浆分成两种,一种就是简单加了白糖的甜浆,还有一种就要复杂多了,在豆浆里加上碎油条、酱油、辣油、虾皮、紫菜等调料做成一碗咸浆,十分的有特色,价钱当然也要比甜浆贵一些。
那个年代,大饼、油条、糍饭、豆浆基本就是上海人早饭的全部,“四大金刚”的称号确实不是白来的,有的老上海人吃了一辈子了都吃不腻。
除了“四大金刚”外,上海的早饭种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更多的品种,米饭饼、羌饼、蛋饼、豆腐花、麻球、糖糕、糖饺等等。
那个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店家,做早饭的师傅们都是在某个街口或者弄堂口支起一个摊子,大家不约而同的汇集在一个地方,这些师傅都好像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基本上都是一个时间出摊,一个时间收摊,虽然他们也没有什么营业执照啊,食品卫生许可证啊这些,但是那个年代里,并没有太多的所谓地沟油这些毒害食品,人们都还是凭着良心做生意,你经常可以看到做早饭的师傅回过头醒个鼻涕,然后手在身上擦擦,继续做早饭,站在面前等着买早饭的人们似乎也习以为常,要是放到现在的话就是轻则投诉,重则退单了吧。
小时候喝牛奶也不是很随意的事情,我家有张牛奶卡,每天早上负责买菜的老爸会去牛奶摊上拿回一瓶“小口瓶牛奶”,一天一瓶,没有多余的,不像现在,超市里,便利店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牛奶,随便买,鲜牛奶、全脂牛奶、低脂牛奶、酸牛奶等等。
记得当时我家订牛奶是为了让上班比较辛苦的老爸=补充营养,结果有时候老爸来不及喝就会放在冰箱里,等我下课到家经常偷偷的拿来当饮料喝掉,慢慢的老爸就把每天的牛奶让给我喝了,唉,想到这里心里总是酸酸的。
我小时候吃的最多的早饭不是“四大金刚”,而是蛋饼和豆腐花,上海最早的蛋饼可不是那些现在所谓的杂粮煎饼,也许制作的方式有点相似,上海的蛋饼在一口小的平底锅上滴上油,将面糊摊开,打上一个鸡蛋,撒上葱花,然后反过来,涂上酱加上一根油条,包起来,就好了。
鸡蛋和葱花都是朝外的,整个饼看起来油汪汪,十分的有食欲,值得一提的是包在里面的酱,当时按照我的印象里是有5种酱可以选择,传统的甜面酱和辣酱,还有果酱,还有···好吧,时间太久了,我真的有点忘了还有两种是什么了,有一次买蛋饼,阿姨问我要刷什么酱,我说5种全要,结果这个滋味啊,酸甜苦辣什么都有,真是应了一句话,“自己点的饼,再难吃也要含着泪吃下去”。
买上一副蛋饼然后在旁边豆腐花摊子上坐下,点上一碗咸豆花,雪白的豆腐花上加上榨菜、葱花、虾皮、辣油,最后再撒上一勺紫菜酱油,热乎乎的,就着蛋饼吃下去,真的觉得是当时最美味的东西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市政府对于无证摊贩的严打,慢慢的发现,上海的早饭摊好像几乎都找不到了,有的人找好久都找不到一家传统的早饭摊头,曾经这些传统的早饭也慢慢的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里,也许只有在仅存的老城厢里,还能找到一些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味道,也有很多企业想还原曾经上海传统早饭,打着拒绝地沟油的招牌来营业,号称每天换油,绝对新鲜,但是,其实老上海的油条哪有用那么清的油炸出来的呀,那个年代油可是一个宝贵的东西,怎么舍得用过的油去倒掉,大家都是炸的油少了以后再加入新的油进去,怪不得有些人说,现在的油条没有油条味道,看来是出在这个问题上呀(笑)。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也比过去快了不知道多少倍,能在早上定定心心坐下来吃早饭的机会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是买了早饭在路上尽快解决,或者买好了以后带到单位里去吃,大家都已经几乎忘记了当年吃早饭的样子,虽然时代的进步带来了更多的东西和更方便的衣食住行,但是同样也失去了一些东西,这些失去的东西可能永远也无法再次回到人们的生活中了。
老上海这些传统的早饭似乎跟着那些老城厢一起,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但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年的那些早饭,因为这些东西和很多传统一样,都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