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想法

差点又被捷径给坑了——《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分享

2019-04-16  本文已影响12人  常丫头
差点又被捷径给坑了——《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分享
今年1月,我决定好好看书。刚开始对于读书是盲从的,从小到大,老师们领导们还有各种牛人们都在推崇读书,那读书肯定还是有作用的。我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跟风的心态,也是好奇自己究竟能从读书中学到些什么。
烂开始总比不开始要强。决定读书那天我走进了单位的阅览室,从陈旧的图书中找到了一本<<八十天环游世界>>,就这么简单的一本书我还读了4天,用了一天的空闲时间画了个地图和路线,下载了沿途的风光照片,写了2008年毕业(十多年了,真可怕)以后第一篇正儿八经的读书笔记。
这本小说的道理比较浅显,人物性格突出,很容易总结,而且画地图标注路线挺好玩的,尽管遭到了我先生的嘲笑,但我自己在读的整个过程中感觉还是挺愉悦,这种感觉很挺神奇很微妙,其实更像是挑战成功的感觉。
选一本可以好上手的书是读书入门的关键,我感觉读一两本,自己感兴趣,又容易理解的好书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培养前期读书兴趣的关键。让自己克服一下之前的误区,比如总觉得书读不完、读了没感觉这类的问题。
要温柔的对待自己,给自己一个宽松的、愉悦的、兴致满满的读书状态。不要急于功利,你就可以这样想,没读书我也活的挺好,读了书是让自己更好,没必要把这事儿看的那么负担。
差点又被捷径给坑了——《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分享
尝试了基本读书的感觉之后,自己的胆子也大些。朋友推荐看古典的书,正好我当时正在学习时间管理,一个月就看<<拆掉思维里的墙>><<跃迁>><<人生效率手册>><<关键对话>>还有四篇读书笔记,甭管写的好不好,我大胆的、随性的抒发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了输出才会有记忆,有了输出才能会有思考。
我是一个记忆力比较差的一个人,看的时候经常忘记前面的框架,但我不会停下来,会继续读下去,不想去破坏读书的连贯性。全部读完,我会用"幕布"APP做读书框架的梳理。
再一次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你会发现,你以为你没记住的东西,在梳理的过程中,其实你都是有印象的,只是自己不善于就记住书的框架而已,这就需要多看多记多联系就会越来越好。
从每一本书中,都能获取到可以非常实用的方法,哪怕一点,比如<<人生效率手册>>里,我学到的最好的一点就是早起,之前我6点20起床都费劲,现在晚上要是十点多睡,我早上会在4点半起来,因为早上的那段时间安静、没人打扰,自己也高效。
这几个月读书的感觉都还非常不错,感觉理解语句不再那么单一了,也喜欢思考问题了,写作也逐渐的有点点章法,有一篇文章阅读量还超过了100,没啥炫耀的意思哈(这也没啥能炫耀的),就是可以体现出来的自己写作这方面确实有提高。
读书写作,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主动阅读的过程中会锻炼到我们的思考力、理解力、整合力和分享的能力,但这些不会很快的体现出来,但一旦你可以看到它,你就会非常开心。
差点又被捷径给坑了——《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分享
读书肯定有章法,不然教时间管理课的赵新咏老师是怎么做到一个星期12本书,还可以输出12篇笔记的? 虚心求教,分享给我<<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如何高效的读懂一本书>><<越读者>>四本书。
我先挑战我居然买了好几年都没有翻过一页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书里介绍的读书方法非常的中肯,是教科书式的,语言有那么一点枯燥,读起来语句上有年代感,但现在回想起来,对我来说这是关于读书方面的一手信息。
<<这样读书就够>><<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都是对一手信息的延伸部分。这两本书读完以后,让我进入了掌握读书捷径的误区当中。便签拆书法和秋叶PPT拆书法,一个引导你如何对一个观点进行拆书;一个是带着你如何拆书。
差点又被捷径给坑了——《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分享
两本书的作者都非常的厉害,都是读书界大神级别的人物。书读的多而广,读的精还能总结方法传授,让我怎么能不向往。看完书,刚好认识也有拆书帮的拆书家,就费了好大的功夫写出了I、A1、 A2,拍给朋友帮忙指导。结果指导出的结果就是书里所说的拆书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挺苦恼。
又尝试了PPT拆书方法,依然不得要领,更加苦恼,这两次捷径学习法,对我读书的感觉自己多少破坏了些,以至于读完好几天了也没有勇气去写读书笔记。
差点又被捷径给坑了——《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分享
究竟是什么原因,有这么好的读书方法,也有那么多人受益,自己怎么就用起来那么失败呢?
思来想去有几点原因,与大家共勉:

1.自己的心态不对

看到这两本书的标题,就忘记了自己读书的目的,读书最主要是不断去锻炼自己对书框架的掌握程度,看看作者是怎么把自己的观点写的那么成功,让读者可以跟着他的思路进行下去,如何总结经验、如何解决问题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

自己看到书之后,首先想的就是怎么才能把拆书法可以学到手,真的如书中所说,30块钱的一本书可以读出3000块培训班的学习效果。
差点又被捷径给坑了——《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分享
2.思考力和理解力还没有达到
从一月份开始读书,到现在才读了13本多一点的书,而不读书的时间有十多年。中间的时间不是看电视、玩电脑、就是耍手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早就被毒害的差不多了,就想依靠着这几本书,就以为自己有多厉害了,这就是痴人说梦。
拆书法得到了不少人的印证很有效果,我读起来,也感觉作者给出的方法真的挺牛,但就是学不来,其实道理很简单,我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作者所要传授的点。以为按照步骤去做就可以了。可这些步骤的背后是整个拆书法的思路,思路不理解哪里能用。
想要以后能用的好,我还要继续扎扎实实的沉淀,认认真真的积累,经常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思维的多角度。
差点又被捷径给坑了——《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分享
3.书读的太单一,很多观点没有机会融汇贯通。
由于开始读书的时间比较短,这段时间就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阅读,这当然没有什么错的,但要想理解更多的东西,就是要读不同领域的东西,让不同的思考方法互相碰撞,才会有自己的东西形成。
这些读书大神们,哪一个不是读过各个领域的书籍,吸取不同学科的养分为自己所用,才能总结出如此精华的读书方法得以传播。
差点又被捷径给坑了——《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分享
随笔写了这么多,思路也更清晰了。这就是写读书笔记的的魅力吧。想不通的问题就去写,用文字代替自己的想法,让文字承载着自己的思考。接下来的读书,我还会保持着虚心求教的模式,认真练习和记忆不同类型的书籍的框架和论证方法,读不懂的不要紧,总有一天,我也可以像秋叶老师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突然就有一种任督二脉被打通的快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