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TEDTED 演讲

TED200挑战之166-175

2019-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原子丹

No.166《强调你的能力,而不是经验》

演讲者的经历与我很相似,生物专业毕业,转行到互联网。虽然自学营销,准备了一些项目经验,面试时还是遭到了很多拒绝。后来认真研究面试的公司,了解岗位职责和要求,优化简历,并且针对所应聘公司的运营现状做了分析,以ppt方式呈现,最终顺利拿下心仪offer。

对于转行的人而言,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经验,即使有,也很稚嫩。所以,最好准备面试作品,一份对目标公司运营现状的分析及建议,这绝对是杀手锏。一方面,面试官可以通过这份作品看到你的能力,另一方面会被你的执行力和用心打动。记得《全新销售》的作者讲到,要让别人觉得你有潜力,潜力比过往的成绩更重要。

No.167《收入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不同层次的人是无法完全理解彼此的生活的,无论是居住条件、生活习惯、观念等。多了解、多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我们会更客观地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对自己有更准确的定位。尽管世界很大,每个人的生活千差万别,但相同的是,我们都可以拥有梦想,拥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No.168《想要追求卓越,就不要惧怕失败》

曾经在读高中的时候,就有个很有个性的老师说:中国的教育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们鼓励失败。明明可以要求完美,却用失败是成功之母、重在参与、人无完人等理由来为自己开脱,维护自尊。今天这个演讲,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个体对自我的要求以及国家教育,都应该追求完美主义,追求100%,坚决不允许差错存在。

我觉得,这个要一方面要看行业,那些技术岗、专业性比较强、又事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职业,的确是很有必要灌输完美主义的做事方式,毕竟1%的失败概率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而那些相对没那么严谨的工作,比如文学类、哲学类等,无法定义成败,也无法精确衡量每件事所造成的影响,就没有必要苛求完美。

另一方面,个体存在很大差异。有些人的特质就是追求完美主义,自我驱动性强,无法忍受瑕疵,能因为那1%的失败而更加努力,直到形成肌肉和思维的惯性,每次都做到100%。而有些人就不行,他们是需要鼓励的,常常因为短暂的失败而否定自己,甚至自暴自弃。这种个体差异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如成长环境、个体经历、学校教育、归因理论等,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每个人。

但总体而言,追求完美主义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人对事都应该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种情况下即使出错了,我们也会理性看待,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进一步降低出错概率。而不是用一种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心态来自我安慰,将就一下,继续毫无改进的去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No.169《想要改变世界吗?从勇敢去关心开始》

很喜欢演讲者的气质和这个让人内心更加平和、宁静的演讲。很多时候,我们看似缺乏改变世界的能力,对于重大变革所起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有句话说得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真正的修心养性,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爱惜自己,善待他人,关心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小小的行动在不断优化中会带来大的改变,内心也会多一份宁静和笃定。

No.170《用优美的新词来描绘复杂朦胧的情感》

词典是专业人士汇编的通用语言,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比较正规。而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都需要更接地气的词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新词的出现是文化的一部分,在某个阶段就显得恰到好处,但新词不一定会经久流传。

No.171《如何拥有更健康、积极的性爱》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性爱也不例外。作为人类的自然属性,我们听到的很多却都是关于性暴力、性交易等负面信息,很少听到积极的一面。人们对于性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和避讳,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

正如演讲者所言,人类因为不断创新而闻名,对于性爱的观点,却几乎没有变。性爱本就是美好的,积极探索性爱,与伴侣真诚地沟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这一人类基本属性,带给个体更多的愉悦体验,生命会更加富有创造力。

No.172《爱美很正常但也很狭隘》

跟美相关的因素有三个:均衡、对称和荷尔蒙反应。人们潜意识里对美的认知,受到本身生理特性以及自然选择的影响。美与善良通常联系在一起,而丑与恶密不可分。

人们自然而然的认为,美的人更聪明、更善良、更好相处,他们也比普通人获得更高的薪酬,更少的惩罚。而反面角色经常与丑联系在一起,这在电影中反面人物的塑造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美丑与善恶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应该摒弃这些偏见,真诚待人。

No.173《建筑如何为所有人带来尊严》

建筑不应该成为少数人享有的特权,也不应该单纯追求美观,应该更多的考虑使用价值、普适性以及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

No.174《教你如何做到处乱不惊》

生活中有很多让人手忙脚乱的事情,有意识的在头脑中预演或者让一些事情流程化,逐渐培养出习惯来,就会避免很多猝不及防的慌乱。

No.175《如果故事让你感动,那就开始行动》

故事的魅力不容小觑,它促进能广泛流传,还能激发大众情绪,在某个时间段带来好的或坏的影响。但故事本身反映的事情并不只有好坏那么简单,它也能代表各阶层的生存现状和情绪导向,比如演讲中提到的“偷自行车的愤怒的男孩”。

故事通过媒体传达给大众,让大众情绪来强化并促进改变,但媒体所发布的故事加入了更多的作者思想和观点,不够全面,且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对于故事,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理性看待,不盲从,多分析真伪,让故事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推动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