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陌生人感恩,对亲近人苛责?这是病,得治!
人是感情动物,也是极其复杂的动物,面对接收的信息,会经过各种处理,后总结为观点,沉淀为价值观,来指导行动。
至于观点是否正确,价值观是否主流,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比如别人给你一丁点恩惠,你就很感激。而身边的人,天天如此,还弄的里外不是人?
一、先说说陌生人:
我们知道陌生人是没有义务照顾我们的,从来不曾抱有希望,因此得到一点点,便觉得份外珍惜,又没有其他份外记忆磨灭,感动悠长。
就如同风景,从车窗外一掠而过,未看得清,未来得及拍照,无法驻足欣赏,就这样飞过去了,惊艳很久。
脑补的情节,给予了这个片断历久弥新的力量,每次想起,每次新鲜生动。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二、再说说亲人:
1、亲人的定义:
亲人,顾名思义,是有血缘关系或法律上关系的人,朝夕相处,有很亲密的重叠度。
亲人对自己的付出是很多而长久的,比如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姐妹成长之情,夫妻的相爱之情等等。
2、获得爱的悲喜交集:
获得这么多的关爱,我们肯定是会感激、感动的,甚至下决心一定要以更多的爱好好报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只是久了,人会习惯 ,习惯了就会觉得平常了,习以为常了就会熟视无睹,然后就会漠视,最后挑三拣四总觉得做得不够做得不对。
另外,距离近了,舌头与牙齿也是会打架的,生活如此琐碎,无法随时都是幸福,伴随的还有痛苦。
爱不仅等于付出,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意思,就是管束,有管束就会有反抗,有反抗就会有冲突,冲突无法很好解决,甚至会衍生出错位的恨意。
比如父母对于孩子,要教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人处世的规则,对了表扬,错了批评,屡教不改者严厉指责甚至打骂。
比如夫妻之间,责任如何分担?谁负责做家务?谁负责教育孩子?如何看待两个人之间的不同?如何看待两性之间的不同?怎样对待家庭冲突?怎样平衡工作与生活?家庭不会只有和谐,还有冲突,不会只有甜蜜,还有痛苦。
正是因为是亲人,所以才会有高大上的期望,才会更不能容忍对自己的伤害,哪怕是一丁点,哪怕是无心的,也足以痛彻心扉。
但生活总会有矛盾,小的矛盾可能无法分解,日积月累,会转化成大的矛盾,越是亲密,越是无法找到躲避的机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长此下去,要么一朝爆发,要么一直压抑直到成恨。
因爱生恨,爱深恨切,有时表面上恨得咬牙切齿,骨子里依然是对爱求而不得的抱怨、对获得爱的渴望,这份渴望藏得太深了,自己都不敢提起,渐渐相信真的只是恨了。
所以,出现了这样违背常理的结果——
我们对陌生人的滴水之恩,感激不已,铭记在心;我们对亲人的涌泉之恩,温暖时习以为常,稍有不如意,便大发雷霆横加指责。
3、如何避免这种错位?
每个人都有攻击性的一面,受到挫折或者遭遇失败时,就会产生攻击性,这是人性。
一个资深心理咨询师的朋友吴量说:
如果愤怒的对象是是愤怒的原点,这就是健康的愤怒。这会让你看到自己的边界,什么是你想要守护的东西。
但如果愤怒的对象不是愤怒的原点,这就成为伤害性的能量。比如著名的踢猫效应,是丈夫在公司被骂了,回去骂妻子,妻子骂孩子,孩子踢狗。
如果一个人对陌生人永远礼貌,对家人释放,这是被压抑的攻击性的一种释放。
怎样面对我们的攻击性呢?
A、治标:运动、写日记、倾诉都是快速见效的方法;
B、治本:看到你的攻击性,知道它从哪里来,想要保护你的哪块领土,了解它的善意,这份攻击性就化解了。
比如:别人骂你白痴你不生气,骂你混蛋你马上就生气了。那白痴和混蛋有什么区别吗?找到它,是不是混蛋在你的童年伤害过你,导致它特别能激起你的攻击性。然后感谢攻击性保护了你的这个童年创伤,如果最后能和这个童年创伤和解,那就彻底解脱了。
我们把最温情的一面给了陌生的人,我们把最坏的脾气给了最亲近的人。
我们打开心扉说心里话给陌生人,我们心门紧闭把沉默给了最亲近的人。
这是病,得治!
因为我们穷此一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爱的人过的更好,可以拥有更幸福的生活。
如果我们因此而直接伤害了他们,努力的意义何存?
善待自己,善待爱自己的人,这是生命之所以美好的根本,也是世界如此令人眷恋的灵魂。